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7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57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51.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溧水盆地(次)火山岩的年代学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溧水火山岩盆地是长江中下游地区众多中生代火山岩盆地之一,在盆地内自下而上发育有龙王山组、大王山组、姚家边组和甲山组粗面质火山岩和若干个同源的次火山侵入岩体。针对溧水盆地火山岩-次火山岩进行系统的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龙王山组玄武质粗面岩的锆石U-Pb年龄为135 Ma±1 Ma,大王山组粗安岩的锆石U-Pb年龄为131 Ma±1 Ma,姚家边组粗安岩的锆石U-Pb年龄为128 Ma±1 Ma,另外1个粗安斑岩体的年龄为131 Ma±1 Ma,它们均为早白垩纪岩浆活动的产物。上述年龄数据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其他盆地火山岩的年龄基本一致,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中生代火山岩的喷发时代主要集中在135Ma~127Ma之间,均受制于中国东部岩石圈减薄的伸展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52.
通过对江苏兴化ZK10孔岩石地层、生物地层、磁性地层及年代地层的研究,确定了该孔第四纪年代地层序列:1第四纪底界置于松山/高斯极性世分界处,埋深212m,距今2.58Ma。下更新统包括五队镇组下段、中段及上段的中下部,对应孢粉组合Ⅰ-1和Ⅰ-2。2早、中更新世界线与布容/松山极性世界线吻合,距今0.78Ma,埋深约120m,位于孢粉Ⅰ-2与Ⅱ带的分界处。中更新统包括五队镇组上段顶部、小腰庄组下段及上段的中下部。五队镇组是包含下、中更新统的跨时岩石地层单位。3中、晚更新世界线埋深81.5m,120ka BP左右,置于孢粉带Ⅱ与Ⅲ-1的分界处,与小腰庄组和灌南组分界线基本吻合。上更新统包括小腰庄组上段上部及灌南组。小腰庄组是包含中、上更新统的跨时地层单位。上更新统包括Ⅲ-1、Ⅲ-2、Ⅳ和Ⅴ孢粉带。4晚更新世与全新世界线埋深12.25m,距今10ka BP左右,位于Ⅴ与Ⅵ孢粉带分界处。全新统为淤尖组,对应孢粉Ⅵ带。  相似文献   
53.
报道了大别山北缘中生代(早白垩世)不同成因系列火山-侵入岩的14个Rb-Sr,Sm-Nd同位素分析数据,其中正长岩类ISr值为0.70943-0.71014,εNd值为-14.7-15.8,亏损地幔两阶段模式年龄TDM为2.12-2.20Ga;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ISr值为0.70750-0.71054,εNd值为-17.2--19.1,TDM为2.32-2.48Ga,橄榄安粗岩系列岩石ISr值为0.70873-0.70912,εNd值为-20.7-21.7,TDM为2.60-2.68Ga。通过与基底变质岩Sm-Nd同位素组成对比,认为高钾钙碱性系列主要由类似于大别群的地壳岩石衍生而成,正长岩类是由大别群和少量较年轻地壳岩石(卢镇关群和佛子岭群?)衍生而成的,而橄榄安粗岩系列则来源于富集地幔并可能混入少量更古老的类似于泰山群的地壳组分。  相似文献   
54.
长江三角洲古河谷区冰后期孢粉组合及古气候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长江三角洲古河谷区典型钻孔CSJA6孔中冰后期孢粉分布情况,结合有孔虫分析以及6个样品的AMS 14C年龄,自下而上初步建立了冰后期3个有时间标定的孢粉组合,分别为:Ⅰ. Quercus-Lipuidambar-Artemisia-Polypodiacea组合,时代属于早全新世;Ⅱ. Quercus-Castanopsis-Cyperaceae-Pteris组合,时代属于早-中全新世;Ⅲ. Quercus-Ulmus-Artemisia-Polypodiacea组合,时代属于中-晚全新世.3个孢粉组合带所反映的古气候演变过程为凉干-热湿-温干,这与中国的气候大环境较为一致,且与本区前人研究成果亦做了相应的对比,依然具有较好的可对比性.  相似文献   
55.
大别山北缘安徽响洪甸碱性杂岩体由正长岩、碱性正长岩及霞石正长岩组成,而霞石正长岩则以团块状、不规则状、透镜状及似层状形式存在于碱性正长岩之中。已有的资料虽然较为全面,但年代学测定所用的方法较为单一,而精确的年龄是讨论杂岩体成因及霞石正长岩与碱性正长岩之间关系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56.
中国东部燕山期火山-岩浆大爆发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中国东部燕山期存在惊天动地的火山-岩浆大爆发,形成了7条火山岩带,8种岩石系列和组合,构成了四大火成岩省。在近20×10^6a内有数百万立方千米的高温岩浆出地表,喷发速率约为0.03km^3/a对全球气候环境变化和生物灭绝产生巨大影响,火山-岩浆大爆发与成矿作用大集中是壳幔物质和能量大循环的必然结果,深部地幔柱地岩石圈的突变机制极大地控制了燕山期地质生态的大变革。  相似文献   
57.
中国东南沿海分布大面积的中生代火山岩,其中白垩纪时尤其是早白垩世时火山活动以由玄武岩和流纹质火山岩组成的双峰式火山岩为主,它们的成因长期存在争议。笔者从双峰式火山岩的Sr同位素组成特征出发,即它们的Sr同位素组成相似,但玄武岩的Sr含量却远高于相伴生的流纹岩,来讨论它们的成因,利用Gray(1984)提供的混合计算公式,以陈蔡群代表浙东古老陆壳,进行了壳幔混合程度计算,以探讨流纹岩类可能的混合成因。研究表明:双峰式火山岩中的玄武岩Sr含量平均为800×10~(-6),远高于流纹岩类的Sr含量(平均约100×10~(-6)~200×10~(-6))和陈蔡群的Sr含量(81.35×10~(-6))。玄武岩的高Sr同位素初始比主要继承其富集的地幔源区,而根据它们极高的Sr元素含量、负Ce和负Nb的地球化学特征等,推断地幔源区的富集是由于受到俯冲深海沉积物为主的混染或其派生流体的交代作用的结果。笔者认为,浙东宁波玄坛地双峰式火山岩中的流纹岩是由陆壳重熔生成的初始酸性熔融体与6.2%~6.4%的幔源玄武岩岩浆混合形成的,而浙东南温州山门双峰式火山岩中的流纹岩类则相当于上述初始酸性熔融体与5.0%~5.2%的玄武岩岩浆混合而成。由于两种混合端元  相似文献   
58.
以苏北盆地金湖凹陷闵桥地区含油玄武岩为实例,从总结玄武岩中孔洞缝成因、形态组合特征及充填特征入手,系统讨论了孔洞缝及组合的含油性。进而探讨了孔洞缝充填矿物的颜色、类型与含油性之间的关系。孔洞缝组合的含油性受控于含油玄武岩的岩流单元相带和岩相构造类型,古风化剥蚀面含油最丰富,岩流单元上部相带及淬碎角砾岩相含油较稳定,而岩流单元中下部相带含油较贫乏。孔洞缝充填的方式与含油性无关,但充填矿物的颜色、类型与含油性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并服从于岩流单元相带和储油岩相构造类型。  相似文献   
59.
闽浙赣中生代火山岩研究问题浅议--兼与郑承意等商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当前东南沿海(尤其福建、浙江、江西三省)中生代火山岩研究对比,作者对郑承意等论文(2004)提出商榷,并讨论一些新的研究进展和成果。  相似文献   
60.
中国东南大陆边缘中新生代地幔柱活动的岩石学记录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东南大陆边缘华北陆块与扬子陆块的碰撞造山以及华夏陆块西南部离散块体拼合(230 ~150 Ma) ,是受中特提斯消减作用的影响,其后叠加了古太平洋对古欧亚大陆的伸展—走滑—扩张(145 ~70Ma) ,新生代后研究区进入了大陆裂谷期。从晚中生代—新生代,岩浆来源由上地壳源—中下地壳源—大陆岩石圈地幔源—软流圈地幔源,构成了一个漫长而巨大的构造岩浆旋回。145±5Ma和20±5Ma两次重要的地质转换是联系板块构造和幔柱构造的纽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