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5篇
地球物理   66篇
地质学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本文依据现有的实验结果初步研究脆性材料在破坏孕育过程中发生的强破裂的前兆特征.以应变(形变)突变、破裂弹性波限幅等物理变化特征确定强破裂;研究总结了不同试样、两种加载方式的破坏试验中的多个强破裂的前兆特征变化:一类为包括定点和场的应变变化特征,另一类为包括声发射率(破裂频度)、b值、波谱及微破裂时空分布等的声发射变化....  相似文献   
22.
1 研究背景 声发射是指岩石在受力过程中发生变形和破裂,其应变能释放所监测到的一种物理现象,而b值是表征地震震级—频度关系的参数,研究人员发现,b值具有非线性特征,且与岩石破裂过程密切相关.因此,利用岩石试件变形破坏过程中产生的声发射事件模拟地震,进而研究不同加载条件下岩石变形破坏过程中的声发射b值变化特征,可用于监测岩石受力破坏过程中内部预存微裂隙的活动状态,有助于揭示岩石损伤机理及岩石的破坏程度,也可作为岩石失稳预警参数,捕捉地震发生的前兆信息.  相似文献   
23.
系统收集整理昆明盆地238个钻孔资料,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CB50011-2001)中砂土液化的判别方法,对其中81个钻孔进行了液化判别和等级划分.结果显示,昆明盆地地形平坦,由北向南高程渐低,自然坡降为1‰~2‰,地层由第四纪的冲积、湖积及湖沼相沉积之砂质粘土、淤泥、草煤及粉砂组成,其液化判定结果与盆地地貌和沉积物的分布规律一致.在Ⅷ度以上地震烈度影响下,滇池北岸到昆明机场的范围内存在砂土液化的可能.  相似文献   
24.
宾川地震信号发射台的震源系统、观测系统和观测结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括总结了宾川地震信号发射台及所处区域地球物理观测的基本情况,重点介绍了宾川地震信号发射台观测系统的构成以及气枪震源在水库、井中激发的特性和信号的传播距离。对发射台建成以来所开展的工作、取得的观测实验研究结果以及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探讨。结合项目的目标提出了今后一段时间主要应开展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25.
昆明高层建筑强震观测记录HHT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一种最新的数据分析方法——HHT分析作了简介。利用这一方法对昆明高层建筑的强震观测资料进行了处理,所得结果全面详细地反映了结构振动的时间、频率及振幅变化的三维特征。  相似文献   
26.
通过追踪1996年丽江7级地震的孕震过程,发现其震前30余年前兆性中强地震的发生顺序和迁移特征与前人实验结果相吻合。从断裂理论分析,中强震前兆性地震序列及主震发生的先后顺序由孕震区内断裂构造及断裂端部应力核区内介质的E·γ综合决定。这种运用实验结果和相关理论来分析和研究某些天然地震孕震过程的方式,有可能为地震研究和地震预报尝试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27.
选取2008年1月1日~2014年9月14日云南省前兆台网昭通、楚雄等6个台站的水管倾斜数据,通过对比同一台站、不同年份的水管倾斜年变曲线,对这6个台站的水管倾斜年变特征进行研究。对比分析了昭通、昆明等6个台站的水管倾斜在鲁甸MS6.5地震前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鲁甸MS6.5地震前昭通台水管倾斜EW向和楚雄台水管倾斜NS、EW向均表现出了一定的异常特征。  相似文献   
28.
利用昆明市区的人工地震资料的Pg震相,通过三维有限差分方法对昆明地区浅部速度分布及构造进行反演,探讨了速度结构与隐伏断裂的关系以及主要活动断裂向深部的伸展情况. 其中,普渡河——西山断裂在各种深度速度分布图上都在低速异常区的西边界上,是昆明盆地西侧的边界断裂, 表现为以陡倾角向东倾斜, 且向深部延伸深度较大. 而普吉——韩家村断裂和黑龙潭——官渡断裂则控制盆地中部的低速异常区,向深部延伸深度相对较小,未穿过盆地基底界面.   相似文献   
29.
In order to image the 3-D velocity structure of its shallow crust in Kunming region,China,finite-difference seis-mic tomography is used to invert the seismic data selected carefully from six-shot data. The result lays a founda-tion for the discuss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btained velocity structure and the hidden faults,and for the illumination of the depth extents of main active faults surrounding Kunming city. Puduhe-Xishan fault lies on the western margin of the Kunming basin and is just situated on the west edge of the low velocity anomaly zone found at all depth levels. This indicates that this fault is a borderline fault of the Kunming basin.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fault dips eastwards with a steep angle and its depth extent is large. Puji-Hanjiacun fault and Heilong-tan-Guandu fault play a role in controlling the low velocity anomaly zone in middle basin. The depth extents of the two faults are comparatively small,without traversing the interface of basin floor.  相似文献   
30.
云南地震地质灾害与资源环境效应问题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对历史震害资料浅析的基础上,利用最近40年有现场调查的地震记录,分析了云南省各类地震地质灾害与资源环境破坏影响的一些特征,并结合云南地震时空活动特性,对云南有仪测地震资料近百年间的地震地质灾害与资源环境效应问题进行了反演,表明:(1)云南地区地震地质灾害与资源环境破坏影响具有群体分区特征。(2)云南地区存在时间进程上连续的中强地震活跃背景:地震对资源环境的作用影响具有强度为2级的高背景值。(3)云南资源环境地震破坏影响具有多侧面、长时效和渐微影响的特征。地震对资源环境的破坏,必将恶化人类生存条件,阻碍社会经济的长期与可持续发展。这是资源环境安全防震减灾所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