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49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03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为了解决库车坳陷新近系-第四系砾岩层引起的速度变化和工程决策问题,利用砾岩层野外露头和钻井岩屑等资料,对砾岩层的沉积特征及分布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分别对野外砾岩层和钻井岩屑的厚度、岩性、结构构造及砾石成分进行统计分析,在区域上对各层系的砾岩层进行划分和对比。认为库车坳陷新近系-第四系砾岩层可以划分为四期,具有冲积扇、扇三角洲及冲积平原三种沉积成因,它们的规模、水动力条件及沉积构造等具有较大差异。以冲积扇砾岩层规模大,发育四大物源体系,各物源体系的砾石成分分区明显,砾石粒径随相带分异。库车坳陷砾岩层整体具有纵向上多期次连续发育、相带差异明显,横向上相变快、集中分布的特点,新生代构造演化、构造样式及南北向断裂是控制砾岩层发育、沉积特点及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2.
煤矿突水水源判别与水量预测方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水严重制约着煤矿安全生产。突水灾害的防治是涉及多学科多方法的系统工程。矿井突水水源快速判别和矿井涌水量准确预测是突水灾害防控的重要环节。从矿区地质环境精细探测、地下水循环交替特征和数学模型研究及应用等方面,总结了国内外煤矿突水预测的主要进展。对判别突水水源和预测涌水量的各种方法进行探讨,概述了各种方法的原理、应用现状及其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53.
轮南低凸起气洗作用响应及定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喜山期, 过量干气自东向西对轮南低凸起原始油藏的大规模侵入、冲刷, 诱发本区持续性气洗分馏作用的发生.在各组分气液溶解平衡的格架下, 气洗作用将导致残余油中正构烷烃的大量损失以及次生凝析气藏的形成.地球化学研究表明, 残余油与凝析油中轻烃组分(C6-C8) 的变化趋势具有典型的气洗分馏特征.同时, 基于气洗作用模型, 通过对各层系原油正构烷烃相对蒸发量(Q) 的计算, 定量描述了轮南地区气洗作用的强度.计算结果显示, 奥陶系的油气藏曾遭受强烈的气洗作用, 原油中正构烷烃的相对蒸发量由东向西表现出依次递减的特征.其中, 轮古东地区Q值高达97%;位于轮南低凸起中部的轮古2井以及轮古18井地区, 正构烷烃相对蒸发量较小(Q=20%~76%); 而在更加靠近西部的轮古17及轮古100井, 其原油中正构烷烃分布正常(Q=0), 并未发生气洗分馏作用.另一方面, 石炭系以及三叠系的油气藏均表现出未遭受气洗作用的特征, 证实了喜山期大量干气的优势运移通道被限制于海西早期运动所形成的奥陶系岩溶缝洞体系中的事实.因此, 奥陶系, 尤其是位于临近气源区的轮古东地区, 是轮南地区气藏的有利靶区.   相似文献   
54.
塔里木盆地断裂活动对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的质量与次生孔-缝-洞的发育程度有密切的关系.岩溶作用是改善碳酸盐岩储集性能的重要途径,尤其是与不整合面有关的岩溶作用更是受到广泛关注.相对众多关于不整合风化壳岩溶改造作用的研究,探讨了一种新的碳酸盐岩储层改造方式,在大量野外调查、岩心及其薄片观察的基础上,探讨了地下断层活动对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的改造作用.将断裂活动对碳酸盐岩储层改造的作用方式分为3类:(ⅰ)断裂活动导致次一级断裂及裂缝发育进而改善碳酸盐岩储集性能,可称之为轮南式或塔中82式;(ⅱ)断裂活动导致深部热流体上涌,其中的某些成份与碳酸盐岩发生交代作用形成诸如萤石的次生矿床进而改善碳酸盐岩储集性能,可称之为塔中45式;(ⅲ)延伸至地表附近的断裂活动导致表生岩溶作用深度加大,岩溶储层厚度增大,可称之为和田河式.塔里木盆地断层对碳酸盐岩储层的改造作用十分明显,且主要分布在隆起的边缘或斜坡或隆起的倾没部位.  相似文献   
55.
塔北隆起深层碎屑岩优质储层形成主控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在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深层碎屑岩储层中发现了一定规模的油气资源,研究深层优质储层形成主控因素及分布,一直是本区深层油气勘探的关键问题。本文应用岩芯观察、粒度分析、普通薄片、铸体薄片、阴极发光薄片等技术方法,通过对塔北隆起英买力地区深层白垩系巴西改组优质储层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巴西改组具有沉积水动力强、杂基含量少、砂岩压实不充分、胶结物主要为方解石胶结物及溶蚀作用发育等特点。在沉积条件和成岩条件对深层储层物性发育控制作用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形成现今深层优质储层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①好的原始沉积条件为深层优质储层发育提供基础;②压实作用不充分保存了较高的粒间体积百分比(IGV),为深层高孔隙储层发育提供条件,而压实不充分的原因是早期发育的胶结物抵御了一部分上覆垂向有效应力和深埋时间短;③大量方解石胶结物的溶蚀对深层优质储层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6.
INTRODUCTIONXuetal.(1993)studiedthebasiccharacteristicsofthethermoclineinthecontinentalshelfandinthedeepsearegionoftheSouthChinaSea(SCS)andthedifferencesbetweenthembyanalyzing1907-1990historicaldataontheSCS.Hepointedoutthatthethermoclineinthedeepsearegionexis…  相似文献   
57.
吕宋海峡纬向海流及质量输送   总被引:24,自引:6,他引:24  
分析和计算了吕宋海峡PR21断面最近海洋调查的部分CTD资料和ADCP资料,再一次证明吕宋海峡常年存在纬向流。但对于天气尺度而言,该流型是多变的。根据高分辨率的海洋环流数值模式4a(1992~1996年)海平面高度(SSH)的输出值,运用地转关系估计了吕宋海峡纬向流的月平均值。研究表明;通过海峡流入、流出南海纬向流的深度一般达到500m左右,200m以上流速较大,平均流速为50cm/s,最大时达80cm/s以上。500m以下的纬向地转流流速较小,通常小于10cm/s.由大洋进入海峡的入流位置位于海峡的中部和南部,月平均入流最大值出现在11月,为50cm/s.位于海峡的北部和南部上层海洋的月平均出流,最大流速亦出现在11月,也为50cm/s,这与秋季北赤道流分叉位置最北(15°N),春季分叉位置最南(14°N)有关。上层流入、流出海峡的流量的月平均值分别约为10×106m3/s和5×106m3/s.当东北季风盛行时(从10月到翌年2月),流入海峡的流量远大于流出海峡的流量,两者的差可达8×106m3/s,而在其他季节两者的差仅为3×106m3/s.这说明东北季风盛行时,会有较多的水从南海南?  相似文献   
58.
南海上层水温分布的季节特征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为对南海上层水温分布特征有一总体认识,利用气候平均的1°×1°网格的Levitus资料,分析了南海0-200m层共10个等深面上的季平均温度分布状况。结果表明,南海上层水温分布的季节变化明显,季风和太阳辐射对水温分布有显著影响,四季平均水温分布与平均环流状况对应较好。冬、春两季在吕宋岛西北海域有一冷涡(即吕宋冷涡),夏、秋季在越南沿岸出现另一冷涡(即越南冷涡)。这两个冷涡均对应着本海区尺度较小的气旋式环流和正的风应力旋度。吕宋冷涡还与黑潮在吕宋海峡的形变有关,越南冷涡则与局地强上升流有联系。  相似文献   
59.
塔中低凸起位于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的中段,发育4组不同方向的断裂,以北西向的塔中Ⅰ号断裂带为主干断裂,其南的近北西向断裂和近东西向断裂与之组成"入"字形构造,向西撒开;剖面上则因塔中Ⅰ号断裂带活动强度自东向西减弱而出现不同的断裂组合样式。基于地层记录和区域演化分析了该区断裂系统的活动时期和活动方式,两次重大的挤压—剪切事件分别发生在奥陶纪末和晚志留-中泥盆世,因而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可能是晋宁期山体在后期重新活动形成的加里东期陆内造山带。北西向断裂是二叠纪岩浆侵入或玄武岩喷溢的通道,之后全区断裂基本处于平静状态。结合塔里木周边造山带的演化,认为古生代—三叠纪时塔中地区的盆地发育主要受西昆仑造山带演化制约,同时叠加有古阿尔金剪切造山带的影响,这是为塔中地区特殊的构造位置决定的。侏罗纪—新近纪,该地的盆地主要与阿尔金断裂的剪切造山作用耦合发育,仅早白垩世时与塔北—库车地区同属南天山的"盆""山"系统。断裂的运动学特征取决于其动力学背景,实际上受制于邻侧的造山带发育。断裂系统的发育是塔中地区能形成复式油气田的关键条件之一,本文的研究对推进复式油气成藏的机理研究、明确近期的重点勘探靶区等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0.
地震剖面解释及沉积相研究证实塔里木东部轮东-古城地区、罗西地区寒武纪--中奥陶世沉积期发育两个近南北向展布的台地边缘相带。轮东--古城坡折带属缓坡型台地前缘坡折带,坡折带位置自寒武纪至中奥陶世逐渐向东迁移。罗西坡折带属台地边缘陡崖型坡折带,寒武纪--中奥陶世呈多期坡折垂向叠加特征。成藏条件分析表明:轮东--古城坡折带具有良好的寒武系古油藏及奥陶系原油裂解气的勘探前景,而罗西坡折带保存条件好的地区有望获得寒武系古油藏的勘探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