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35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73篇
海洋学   3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1.
基于数码相机的草地覆盖度现场测量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地植被覆盖度是表征生态系统植被生长状况及环境质量的重要参数。选取普通数码相机,并通过改变滤光片调整为近红外数码相机,在此基础上利用普通数码和近红外数码两台相机对草地样方进行同步拍摄,采用HSV(Hue,Saturation,Value)空间色彩转换法和基于超绿特征法、归一化超绿特征法、近红外波段提取法提取草地覆盖度,以人工目视解译为参考对两种数码相机覆盖度计算结果进行了精度分析。结果表明,近红外相机的R2=0.92,基于数码相机的R2=0.84,同时近红外相机的均方根误差0.064,平均绝对误差0.05,正规化均方根误差0.003,其误差都小于数码相机。本研究提出的基于近红外相机的草地覆盖度估测系统能更准确地提取植被覆盖度,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2.
利用放射性核素210pb、137Cs及241Am测年方法,确定上级湖表层沉积物的年龄、沉积速率及其变化,分析湖泊沉积速率变化与自然环境演化、人类活动(尤其是修筑堤坝等水利工程)之间的关系,为合理开发利用湖泊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理论依据.137Cs测年结果表明,沉积柱芯中137 Cs 1964年时标不明显,不存在1975年、1986年时标;利用241Am及210Pbex辅助计年,确定质量深度6.37 g· cm2处为1964年,至表层的平均沉积速率为0.135 g·cm-2·a-1.利用210Pbex CRS模式计算出每个样品深度所对应的年代,与历史资料较吻合.210Pbex CRS计年结果显示,自1859年以来上级湖的沉积速率不稳定,以二级坝建成使用的1960年为界,划分为建坝前平均沉积速率低及建坝后沉积速率上升两个大的时段.上级湖沉积速率的变化与流域旱、涝变化及人类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93.
云南抚仙湖近现代环境变化的沉积物粒度记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云南抚仙湖沉积物柱芯样品的放射性核素210Pb和137Cs的测试,确定了过去129年的湖泊连续沉积序列。利用210PbCRS计年模式,计算出每个样品深度所对应的年代,与137Cs时标计年法比较存在一定的偏差,分析了两种计年方法存在差异性的原因。根据抚仙湖的湖区特点,对沉积物的粒度特征进行了分析。抚仙湖柱芯的粘土(<4 μm)、细粉砂(4~16 μm)和粗粉砂(16~63 μm)含量分别占约36%,44%和18%。粒度参数根据矩值法求得,平均粒径(值)为6.48~7.92,分选系数So为1.27~1.42,偏度SKD分布范围在-0.18~0.04之间。将整个柱芯的计年结果与粒度特征相结合,自1878年以来,抚仙湖的环境演化大致可以划分为4个阶段:自然演化阶段,人为扰动阶段,人为改造阶段,后期治理阶段。人类活动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会对湖泊环境变化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4.
Using NCEP reanalysis data and an airflow trajectory model based on the Lagrangian method, the Hybrid Single-Particle Lagrangian Integrated Trajectory (HYSPLIT) model, the daily backward trajectories on the height of 850 hPa above the South China Sea (SCS) area are simulated from April to June. The onset date of the SCS summer monsoon from 1948 to 2009 is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simulated source of airflow in the monitored area of the SCS. By analyzing the SCS monsoon onset dates over the 62 years, we found that the number of years in which the SCS monsoon onset is earlier accounts for 13%, and the later years 14%, the normal years 73%, of all the 62 years. Analyses with the Lagrangian method, done in comparison with the other two methods which combine wind and potential pseudo-equivalent temperature, were performed to determine the onset dates of the SCS summer monsoon. In some years, the source of the southwest airflow in the monitored area of the SCS is in the subtropical region before the onset of the SCS monsoon, so the airflow from the subtropics can be distinguished with the airflow from the tropics by using the Lagrangian method. The simulation by the trajectory model indicated that in some years, after the onset of SCS summer monsoon, the SCS will be controlled by the southeast wind instead of the southwesterly usually expected.  相似文献   
95.
近年来,卫星大地测量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精确测量地壳形变和断层行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多维观测数据。它与地震学的结合使得地震周期形变监测的时空分辨率大大提升,为更加深入地研究地震周期过程和机理提供了一个窗口,地震大地测量学应运而生。它能够对地壳运动进行定量描述、对断层活动进行精准建模,从而为洞悉整个地震周期过程的应力应变演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评估地震危险性、实现地震预测预警提供科学指导。以卫星大地测量观测探究断层形变为主线,分析了断层处于地震周期不同阶段的运动学特征(震间、同震和震后),回顾了地震大地测量学在震源物理方面的一些重要发现。研究表明,利用卫星大地测量数据判定断层所处地震周期的阶段是实现地震预测的可行思路。  相似文献   
96.
纪政  葛文春  杨浩  毕君辉  于倩  董玉 《岩石学报》2018,34(10):2917-2930
本文报道了大兴安岭中段火龙沟地区晚三叠世安山岩的锆石U-Pb年龄、Lu-Hf同位素组成以及全岩地球化学数据,以揭示蒙古-鄂霍茨克大洋板片早中生代期间南向俯冲作用的过程。火龙沟地区安山岩的锆石均呈自形-半自形,具有典型的振荡生长环带和高Th/U(0.48~1.47)比值的特征,暗示其为岩浆成因锆石。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定年结果显示,火龙沟地区安山岩形成于236±1Ma的晚三叠世。这些晚三叠世安山岩的Si O_2含量为51.44%~66.67%,全碱(Na_2O+K_2O)含量为5.01%~6.88%,Al_2O_3含量为13.14%~19.20%,Fe_2O_3~T含量为5.11%~9.55%,Ti O_2含量为0.65%~1.66%,具有较高的MgO(2.15%~4.64%)、Cr(43.7×10~(-6)~212.0×10~(-6))和Ni(20.2×10~(-6)~100.0×10~(-6))含量以及Mg~#值(45~55),为钙碱性系列岩石。安山岩样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Sr等)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等)和重稀土元素,且具有微弱的Eu异常(δEu=0.84~1.13),与俯冲带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相似。安山岩中的锆石ε_(Hf)(t)值为+8.9~+11.6,相应的Hf同位素一阶段模式年龄(t_(DM1))为525~414Ma。上述特征表明火龙沟地区晚三叠世安山岩岩浆可能起源于俯冲流体交代的亏损地幔楔,源区可能还存在少量俯冲沉积物的贡献,并在岩浆演化的过程中经历了角闪石、斜长石和磷灰石等矿物的分离结晶作用。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研究区晚三叠世安山岩形成于蒙古-鄂霍茨克大洋板片南向俯冲作用相关的安第斯型活动大陆边缘环境,且蒙古-鄂霍茨克大洋板片在晚三叠世期间经历了低角度俯冲到高角度俯冲的转变。  相似文献   
97.
赵迪  纪政  杨浩  和越  景妍  王清海  陈会军 《世界地质》2018,37(3):712-723
大兴安岭北段博克图地区高吉山岩体的岩石类型为碱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高吉山岩体形成于晚石炭世(~311 Ma)。地球化学数据显示碱长花岗岩具有高硅,富钾,贫铁、镁的特点,且轻重稀土元素分馏作用明显[(La/Yb)_N=5. 00~14. 19],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及P元素等,具有负铕异常(Eu/Eu~*)=0. 47~0. 72,∑REE为49. 07×10~(-6)~139. 30×10~(-6),LREE/HREE=7. 93~13. 98。锆石Lu—Hf同位素特征显示碱长花岗岩具有正的ε_(Hf)(t)值(+8. 46~+12. 94),和较年轻的Hf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501~783 Ma)。结合相关区域地质研究,认为大兴安岭北段晚石炭世高吉山岩体是新元古代从亏损地幔中新增生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的产物,可能与古亚洲洋的俯冲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8.
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关系千家万户、影响千秋万代,只有维护好群众的合法权益,才能抓住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点和关键。青岛市城阳国土资源分局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从加强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入手,探索实施了“信息通访、亲情接访、归口办访、党委议访、局长下访、定期回访”“六访一体”新机制,有效地促进了信访工作的深入开展。信访量与2005年同期相比下降了38%,信访案件办结率达到了98%以上。1合纵连横实现信息通访准确掌握信访信息,可以使问题发现在初期、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为此,城阳分局在全区8个国土所和222个社区分别聘请了信访联络员和信访信息员,建立了“局有信访办、所有联络员、村有信息员”的国土资源信访工作网络。聘请山东科技大学信息学院开发了《信访登记管理系统》,实现了信息登记和管理的信息化,促使信访问题得到及时调处。2005年秋,城阳街道前旺疃社区部分居民有占地建房的苗头,信息员巡查发现后,及时上报社区两委,社区两委抓紧组织专人进行了协调处理,从而避免了乱占乱建案件的发生。在纵向加强信息网络建设的同时,注重横向信访信息的沟通交流,提高了信访案件的办结率。2004年社区班子换届选举时,针对7个社...  相似文献   
99.
100.
绿水碱长花岗岩锆石的LA--ICP--MS U--Pb 同位素测试结果为139. 4 ± 1. 6 Ma,表明其形成于早白垩世。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绿水碱长花岗岩属于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A2 型花岗岩,具高硅、高碱和低CaO、Fe2O3、MgO 和P2O5 特征; 轻稀土元素( LREE) 富集,重稀土元素( HREE) 相对亏损,铕具有明显的负异常; 高场强元素Zr、Hf 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 及K 相对富集,Ba、Nb、Ta、 Sr 和P 具明显的亏损。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这些碱长花岗岩的形成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导致的加厚岩石圈拆沉后伸展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