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40篇
测绘学   36篇
大气科学   32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67篇
海洋学   2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01.
针对地质建模中常见的空间曲线(如断层线、断层多边形、等值线等)提出一种较为通用的空间曲线裁剪三角网算法,并给出合理的空间裁剪曲线定义。利用依附于三角网上的空间曲线,沿着三角网进行拓扑追踪,并沿追踪轨迹进行分离,最终实现三角网的裁剪。该算法对开曲面、闭曲面、复杂地质曲面裁剪效果都很好,算法复杂度低,易于编程,适用于绝大多数的地质曲线对不规则三角网的裁剪。  相似文献   
202.
一次西南静止锋的准地转锋生函数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洋  俞佚名 《高原气象》1995,14(3):365-372
本文采用准地转锋生函数及Q矢量散度对1990年3月23日06时至26日00时发生在贵州省的静止锋进行了诊断分析。当北部冷空气加强时,引起静止锋锋生,并且向南移动。在850hPa上,准地转上升运动在静止锋周期呈东北-西南向的带状分布,准地转上升运动的极大值区在位置上与降水中心对应较好,并且能反映其强度变化。  相似文献   
203.
南黄海网采浮游植物碳含量及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洋  孙晓霞 《海洋与湖沼》2016,47(5):954-962
根据2011—2012年4、6、8、10月和11月共5个航次的网采浮游植物样品,以细胞体积转换碳含量为基础,分析了南黄海海域网采浮游植物在春、夏、秋三个季节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浮游植物总碳含量及各类群碳含量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差异,春季和秋季浮游植物在空间分布上纬度差异较小,呈现由近岸到外海降低的特点;夏季海域南部浮游植物生物量远远高于南黄海北部及中部区域。浮游植物总碳含量最高值出现在夏季,为(4.62±11.79)×104μg C/m~3,最低值出现在秋季,在1000μg C/m~3以下。甲藻在浮游植物中所占比例在夏季8月最低,为14.05%,在初春和秋末较高,约为48%;甲藻的比重在南部海域明显较低。温度和盐度是影响南黄海浮游植物群落的重要环境因子,而浮游植物与营养盐的关系呈现不同的季节特点。圆筛藻属(Coscinodiscus)和角藻属(Ceratium)在各调查月份均为南黄海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的优势种属。本文从浮游植物碳含量的角度为南黄海海域的生态状况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04.

该文利用2005—2019年毕节市8个国家站的暴雨天气过程发生前24 h地面露点温度资料,采用露点法对大气可降水量(PWV)进行反算,探究其与暴雨天气中雨强的关系,建立暴雨预报阈值指标,利用2020年23次暴雨天气过程对阈值指标的可行性进行CSI评分检验。结果表明:①大气可降水量变化呈现单峰型特征,其主要降水过程与PWV峰值有很好对应关系,短时强降水出现前后每一次水汽的激增均对应1次降水过程和最大降水强度的出现。②从CSI评分检验的结果来看,毕节各站暴雨阈值指标准确率达90%以上,空报率小于10%,本地化暴雨阈值指标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总体上,通过地面露点法建立的阈值指标对毕节市的暴雨预报有较好的指示作用,未来应加强大气可降水量对暴雨预报的研究力度,不断完善本地化暴雨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205.
西准噶尔萨尔托海花岗岩株锆石U-Pb年代学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西准噶尔萨尔托海蛇绿岩与下石炭统呈逆冲断层接触,后被达尔布特走滑断层所改造,是西准噶尔地区时代最新、规模最大的蛇绿混杂岩带。萨尔托海岩株侵入于萨尔托海蛇绿混杂岩带之中,岩体岩性为肉红色二长花岗岩。对花岗岩样品进行测年,新获得LA-ICPMS锆石U-Pb年龄(309±3)Ma(2σ),代表了花岗岩结晶时代,较区域花岗岩基如庙尔沟、加甫萨尔苏等岩体的形成时代略老。综合蛇绿岩及区域岩体时代和岩石学特征等,认为该年龄限定了蛇绿岩侵位时代上限,揭示其属区域伸展背景的产物,标志着区域俯冲作用已经结束。因此,西准噶尔地区至少在309 Ma以后不存在俯冲作用,该认识有助于理解新疆北部多期次岩浆活动的时限和性质。  相似文献   
206.
用一种新的泛函工具——多尺度子空间变换(multiscale window transform,MWT),得到如实的东海涡动能分布,发现东海黑潮上下游区域的涡动能有着完全不同的季节变化特征.根据功率谱分析,东海黑潮流系可正交地重构到背景流尺度子空间(大于64 d)与涡旋尺度子空间(小于64 d),并用MWT得出相应子空...  相似文献   
207.
高速公路路基结构分析及动变形设计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正  姚海林  吴万平  杨洋  骆行文 《岩土力学》2010,31(9):2907-2912
考虑汽车运动荷载,基于实测路面不平整资料,对影响动荷载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动力设计荷载参数的建议值。通过Odemark模量和厚度当量假定,将公路结构简化为3层体系,并利用弹性动力学原理及Fourier变换方法获得了路基顶面动变形的计算式。结合现有规范关于路面弯沉控制的思想,考虑路面路基的相互作用及协调变形,给出了路基顶面的动变形控制标准和确定方法,依据此标准提出了一种路基动变形控制设计的方法。最后以3种典型沥青公路结构为例,进行了路基动变形控制设计。  相似文献   
208.
地方性是民族村寨发展旅游的根本所在。论文立足山地型民族旅游村寨地方性重构及其强弱水平的影响因素,从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以及多要素路径关系出发,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探索由物质地理环境、社会结构与功能、居民情感价值与行为、企业运营与生产、游客参与、体验与行为组成的民族村寨地方性强弱影响的前因条件构型。研究表明:(1)民族旅游村寨地方性与其前因条件之间具有复杂机制效应,单一条件变量均无法构成影响地方性水平的充要条件,需要通过条件组态发挥作用;(2)影响民族旅游村寨地方性水平的因素组合路径共8条,总体一致性为0.900,总体覆盖率为0.890,居民、社区、企业及游客共同构成的组合产生了原始覆盖度和一致性最高的路径;(3)从路径类型看,影响山地型民族旅游村寨地方性过程及其强弱的8条组态路径呈现出4种类型,分别是传统氛围驱动型、主客互动驱动型、旅游生产驱动型、价值共创驱动型,它们共同在地方性重构的历时态和共时态机制下解释了各条件要素组合如何影响山地型民族旅游村寨地方性重构的过程与效应。研究结论在理论上丰富了地方性研究的内容,可为山地型民族旅游村寨地方性特质的深度挖掘和旅游地的可持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