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3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38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25篇
海洋学   1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71.
分布于皖南泾县地区的唐家坞组为志留系顶部最晚沉积,其沉积时代和物质来源仍存在争议。对其进行了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以及锆石U-Pb年代学等综合研究。岩相学特征表明:研究砂岩以波状消光的石英和变质岩屑为主,磨圆度和分选程度较好;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砂岩的成分成熟度较高,物源区主要以长英质组分为主,并发生了强烈的化学风化或沉积循环;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最年轻的单颗粒锆石年龄为424 Ma,可作为唐家坞组沉积时代的下限。结合地层接触关系,限定唐家坞组沉积时代应为志留纪晚期,可能接近华南早古生代造山事件的结束时间。79颗碎屑锆石U-Pb年龄获得主要年龄峰值为981 Ma和756 Ma,次级年龄峰值为2 476 Ma、517 Ma和453 Ma,结合区域上年代学信息,暗示了唐家坞组砂岩的主要物源区为早-中新元古代岩浆岩、新元古代裂谷层序以及震旦纪-奥陶纪沉积岩,同造山期岩浆岩或变质岩也为唐家坞组提供了物源。华南早古生代陆内造山作用导致中奥陶世之前的盆地沉积物、部分盆地基底以及造山期侵入其中的岩浆岩发生强烈的隆升,从而为陆内前陆盆地沉积提供了主要物源,表明华南早古生代造山带与扬子地块东南缘前陆盆地两个构造单元存在盆山物质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72.
在缺乏空间数据支撑和地理信息空间分析服务的情况下,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的产业园区管理存在园区效益分析效率低下、缺乏空间宏观管理等现状问题.结合产业园区在园区发展、企业管理、产业规划和招商引资等方面的需求,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到产业园区的规划管理和分析中,实现产业园区和企业数据空间化,结合产业信息大数据和规划专题、公共专题等空间地理信息大数据,基于WebGIS等技术搭建产业空间分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辅助产业园区实现动态管理、空间化管理分析和辅助决策等功能.  相似文献   
73.
得耳布尔铅锌矿床是一座与火山作用有关的中型以上热液脉型多金属矿床,产于大兴安岭西坡中段得尔布干成矿带北段。笔者对矿区内发育的赋矿围岩安山岩开展了单颗粒锆石U-Pb测年,实验结果揭示:安山岩的岩浆期为144~139 Ma(加权平均年龄为141.6±1.8 Ma,MSWD=0.69,n=6)、岩浆热液期为136~132 Ma(加权平均年龄为134.7±5.7 Ma,MSWD=1.3,n=3)及热液期为129~128 Ma(加权平均年龄为128.4±2.5 Ma,MSWD=0.074,n=3),火山岩浆-热液作用经历了至少13 Ma;成岩作用发生在中国东部早白垩世岩石圈减薄期。  相似文献   
74.
飞机人工增雨区域控制模拟试验效果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玉林  曾光平  杨梅 《气象》2000,26(4):37-40
采用非随机化-区域控制模拟试验方案,对江西柘林水库区域(1979~1982)飞机人工增雨作业结果进行重新评价;通过与共它非随机化试验方案比较,区域控制模拟试验方案能够客观定量反映出柘林水库飞机人工增雨作业实际结果,是一咱比较理想的人工增雨效果检验方法。分析结果表明,每次飞机人工增雨作业平均增雨量1.37mm/4h,相对增雨率24.92(α〈0.05);经准确度比较,区域控制模拟试验方案产生的假效果  相似文献   
75.
测绘成果是我国重要的保密资料,其安全性关系到民族利益和国家安全,加强对测绘成果的监管是保证测绘成果安全的重要措施。为此,建设广东省测绘成果综合监管平台,对测绘成果各个管理环节进行有效监管,实现贯穿测绘成果从"入"(接收)到"出"(提供利用)整个过程的监督管理,最终为我省测绘成果管理与利用提供安全保障。通过对我省测绘成果保管、利用等充分的调研,针对监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平台数据库架构、系统技术架构和系统功能架构等方面对系统的原型构建作了详细的分析,对实现和改善全省测绘成果监管的现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6.
利用江西省新安装的CINRAD WSR-98D多普勒天气雷达,对发生在2001年11月2日在江南冬季大暴雨的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结果,结合暴雨前一天(11月1日)的500hPa,850hPa天气图,卫星云图等资料,对产生这场冬季暴雨的天气条件,部分速度场和强度场等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根据零速度线走向可以判断和分析暴雨降水过程的冷、暖平流结构和其间的冷锋位置,也可以根据风场的速度值大小,判断暴雨区的进、退、为暴雨预测提供有用的依据。  相似文献   
77.
1 实况简介1995年6月3日,受北方冷空气和中层切变线影响,我省东部上饶地区出现了强降水过程;≥30毫米/小时强降水18站次;≥50毫米/6小时有9站次;≥100毫米/24小时有9站次。  相似文献   
78.
拉萨地体中的印支造山事件及年代学证据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通过拉萨地体中松多群变质岩系的变形构造、韧性剪切带的研究,剪切带中石英组构的EBSD测定,韧性剪切带中白云母40At-39Ar测年结果(220~230Ma),以及晚三叠世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岩体侵入松多群的证据,提出拉萨地体松多群经历了印支期造山事件的认识,这一事件为二叠纪古特提斯洋盆深俯冲(代表标志为拉萨榴辉岩带)之后南、北拉萨地体碰撞的结果.拉萨地体中印支造山带的确定,使青藏高原印支山链的范围从过去认为的羌塘地体南界向南扩大到拉萨地体之中,对于研究古特提斯构造域的形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9.
分析我省中北部1997年4~6月强对流回波(≥45dBz)资料,发现我省中北部强对流回波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生成源及一定的移动路径等特征,这些特征可成为强对流天气预测之依据。  相似文献   
80.
江西省夏季降水效率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利用南昌、赣州2个探空站1988~1997年7~9月07:00与19:00探空资料和江西省85个气象台站1988~1997年7~9月降雨量资料,对降水效率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江西省历年(1988~1997)季降水效率为7.65%,7、8、9月各为7.04%、9.90%、6.02%,降水效率最大值为1377%,最小值为3.55%。低压辐合类天气影响时降水效率最大,季平均值为20.48%,其它依次是低槽、台风低压、大陆高压、东风波影响时降水效率也比较大,季平均值各为11.90%、8.56%、7.05%、7.04%,台风外围影响时降水效率最小为3.3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