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47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球物理   38篇
地质学   119篇
海洋学   38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1篇
  192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基于2011—2020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气候风险、灾损情况、经济水平,以及市场环境等方面数据资料,从气象服务供需视角,构建气象服务供需协调度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协调度耦合模型量化分析沿线国家气象服务的需求、供给及供需均衡水平。结果表明,灾情指标和人口密度指标能较好地表征需求和供给水平;南亚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和东南亚的菲律宾等国家的气象服务需求相对较高;供给指数相较需求指数更加稳定;均衡指数在研究期内的波动范围变化不大,但是空间分布格局变化较大;沿线印度、新加坡和孟加拉三国的均衡性上升趋势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62.
采用生物测定方法,研究了黑沙蒿(Artemisia ordosica)叶水浸液对生态相关种羊柴(Hedysarum laeve)与柠条(Caragana intermedia)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黑沙蒿叶水浸液可抑制羊柴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升高逐渐加强;幼苗形态指标对叶水浸液作用较为敏感,敏感程度为苗干重苗鲜重根鲜重根长苗高根干重;丙二醛含量综合化感效应指数值明显大于其他指标,相对电导率也表现出较敏感的抑制效应。黑沙蒿叶水浸液对柠条种子萌发存在低促高抑作用;对幼苗形态指标综合化感效应表现为促进,促进作用随浓度的升高逐渐减弱,根鲜重、根长与苗干重为较敏感指标;对生理指标化感综合效应表现为抑制,抑制作用随浓度升高而增强,相对电导率是最敏感的指标,丙二醛含量指标也较敏感。由此推断,对膜系统的伤害可能是黑沙蒿化感物质多种效应的生物起点。  相似文献   
63.
张电吉 《岩土力学》2005,26(Z2):253-256
大冶铁矿东露天采场现已闭坑,正进行国家矿山公园的申报建设工作。简述了该露天采坑的地质遗迹及其科学考查、科普教育、参观旅游价值。指出了边坡的潜在地质灾害及防治对策,提出了相应的边坡生态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64.
吉.   《火山地质与矿产》2000,21(3):199-209
通过乌克兰地盾地磁异常与地质调查结果的拟合确定基底一种新的褶皱类型-断裂性褶皱,已经表明,剪褶皱机制是上叠构造中形成褶皱的原因。建议利用地质-地球物理综合方法来研究前寒武纪互相交切的褶皱。  相似文献   
65.
胶东半岛位于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边缘内侧,是地壳长期稳定缓慢隆起地段,区内地质构造发育,大部分温泉出露在背斜核部,NE、NNE向与NW、NNW向断裂交泯外,地热系统属中低温深循环对流型,略为偏高的大地热流是其主要热源,地表水是地下热水的补给水源,地下水通过发育在花岗岩和变质岩中的断层或断裂破碎带,下渗和深循环对流,在径流过程中不断吸取围岩热量成热水,沿断裂上升过程中,与地下浅部裂隙水混合而成为化学  相似文献   
66.
刘云  姜国良  姜明  杨栋  张士璀 《海洋科学》2000,24(11):45-48
运用电镜技术,在牙鲆肠淋巴样组织鉴定出4种无颗粒白细胞,即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和浆细胞样细胞。它们的形态均比在造血器官中多样化。巨噬细胞形态极其有规则;单核细胞的细胞质中有较多空泡;淋巴细胞具多且细长的伪足,而浆细胞样细胞是以内含大量的粗面内质网为其主要特征。同时,作者对无颗粒白细胞的形态与功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7.
勘探实践表明,渤南洼陷与孤北洼陷结合部沙三段油气聚集颇丰。大量实钻资料分析认为,该区沙三段中亚段砂岩储集层属阵发性近源浅水浊积扇沉积;油气控制因素为岩性变化和断层遮挡;油气分布规律在纵向上表现为下部较上部油气丰度高,横向上以中扇含油性最好,向外扇油气丰度变低,内扇无油气显示。  相似文献   
68.
环渤海沿岸,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560~916mm,由于丰枯年降水量相差3~5倍,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60%~70%集中于汛潮7~8月),以及两个半岛地区河流短小,蓄水能力差等原因,形成本区地表径流偏小(年径流深度仅为50mm~200mm)的特征。淡水资源主要视鸭绿江、辽河、大小凌河、六股河、滦河、黄河等水量的多寡决定丰欠。沿海地下水缺乏,尤其大城市超采地下水,形成大范围降落漏斗,局部地区地面沉降,甚至出现海水入侵等严重后果。据计算,全区多年平均自产天然水资源总量为971.3×108m3,人均和耕…  相似文献   
69.
邱飞  绕仕吉 《贵州气象》2006,30(2):25-26
通过对册亨县年积温变化状态的分析,得出一些气候变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70.
对冲绳海槽中段DGKS9603孔134个样品(孔深0~481cm),测试了18种常、微量元素,对该柱样的29个样品(孔深0~488cm)进行了REE测试。对采自长江三角洲的CYm柱样和黄河三角洲的S3柱样中的晚更新统的5个样品进行了常、微量元素和REE测试。分析表明,冲绳海槽中段在全新世、末次盛冰期和末次间冰期的沉积物均以陆源物质为主,生物沉积为次。末次盛冰期以陆源硅质碎屑沉积的大量增加为特征;全新世生物沉积量有较大的增加;末次间冰期介于上述两者之间,但较全新世更富陆源物质。冲绳海槽的物源演化受末次冰期的影响,具有阶段性。对比冲绳海槽与长江和黄河物源的地球化学参数,包括REE、稀有元素、惰性常、微量元素,判识出末次盛冰期冲绳海槽的陆源物质,具有长江源的物质属性,沉积物可能主要来自古长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