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48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27篇
地球物理   38篇
地质学   125篇
海洋学   39篇
综合类   29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1篇
  192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以流体包裹体证据为基础的深部富CO_2流体弥漫性注入模式,已被用来解释纳克索斯岛(希腊基克拉迪)中高级角闪岩相变质作用(M2_B)的成因。本文将讨论矿物脱挥发分作用和熔融平衡原理对该变质杂岩最深出露层次M2_B峰期及其后流体组成的制约作用。结果表明横穿该杂岩的高级变质核。M2_B峰期流体在空间和组成上都表现出非均匀性,且峰期之后的流体通常是富水的。这种蜂期流体成分明显的不均匀性和前人基于流体包裹体证据所得出的CO_2流体弥漫性注入的模式相矛盾。纳克索斯富CO_2流体包裹体中很可能就没有保存峰期变质条件下捕获的流体;也就是说在伴随杂岩抬升所发生的强烈变形作用期间。许多这种包裹体都表现为化学开放体系。类似的过程也可以解释麻粒岩相岩石中出现的某些富CO_2流体包裹体。  相似文献   
142.
吉林夹皮沟成矿带金成矿作用与太古宇变质岩系、幔源岩浆活动、韧性剪切带密切相关.成矿流体以地幔流体为主,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幔,地幔活动形成的韧性剪切带及其伴生的次一级断裂构造不仅是成矿流体的运移通道,而且是矿体就位的有利空间.论述了新立屯-马家店、大朝阳沟地区具有金矿成矿的基本地质条件——太古宇变质岩系广泛分布,幔源岩浆、韧性-脆性构造活动强烈;金矿化体(石英脉)受韧性剪切带两侧的次一级断裂控制,伴随金矿化有黄铁矿化、黄铜矿化、方铅矿化及闪锌矿化等,金品位与金属硫化物含量呈正相关;与矿化关系密切的围岩蚀变是硅化(-钾长石化).金矿化、围岩蚀变特征与矿带内已知金矿床相似.找矿研究表明,新立屯矿化点深部具有较强烈的主成矿期热液活动,且围岩条件、构造条件适宜金矿成矿作用;马家店矿点、大朝阳沟地区的矿化点同样具有较大的成矿潜力.因此,夹皮沟成矿带南东部外围具有良好的成矿远景.  相似文献   
143.
西藏谢通门县切穷地区发育面积较广的早白垩世花岗岩岩体。为了进一步查明花岗岩的特征、侵入时代及其形成环境,对其进行了地质学、岩石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研究。岩体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研究区花岗岩岩体侵位年龄主要集中于(129.3±0.8)~(130.5±0.9) Ma,属早白垩世。从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来看,研究区花岗岩岩体具有高SiO2(73.19%~76.7%)、富碱(K2O+Na2O=7.81%~8.41%)特征,铝饱和指数(A/CNK)介于0.93~1.12之间,为强过铝质花岗岩;贫CaO(0.32%~7.31%)、MgO(0.01%~1.76%),显示明显的负铕(δEu=0.11~1.25)异常,富集Rb、Th、Nd元素,亏损Nb、Sr、P、Ti、K元素。从形成环境来看,研究区花岗岩具有明显的大陆碰撞环境的特征。研究认为,西藏切穷地区早白垩世花岗岩形成于同碰撞环境,但在后碰撞过程中地壳缩短增厚发生拆沉作用,玄武质岩浆岩底侵,经过中下地壳发生改造重熔形成的。  相似文献   
144.
仑吉 《探矿工程》1981,(4):61-63
石油、天然气钻井,矿山钻探,地热开发以及水文水井钻探施工过程中,日益广泛应用压力平衡钻井理论,不仅是为了提高钻进速度,而更重要的是保证钻井和孔内安全,有效地控制喷、涌、漏,控制井壁稳定,控制生产层(油、气、含水层等)不受破坏等等。  相似文献   
145.
根据芦山地震现场考察结果,介绍了框架结构房屋填充墙、楼梯、柱、梁、板、玻璃幕墙、飘窗和吊顶的震害特征,并为增强框架结构房屋防震减灾能力提出建议:(1)经过抗震设计并且按照规范施工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值得推广应用;(2)框架结构楼梯间墙体震害相对较重,建议完善框架结构楼梯间的设计方法和抗震构造措施;(3)注意填充墙对整体结构的抗震贡献和影响,要加强填充墙与框架梁柱的构造连接措施,可以选用轻质材料与框架柔性连接,并避免填充墙倒塌伤人;(4)要重视玻璃幕墙与主体结构的连接构造,避免玻璃幕墙脱落伤人;(5)对吊顶和广告牌等非结构构件,要做好构造和连接,防止坠落造成人员伤害。  相似文献   
146.
本文利用超高压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在相当于角闪岩相条件下天然变形的微斜长石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发现,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的一组平行细纹不是出浴条纹,而是变形条带。另一种超显微构造——滑动小叶片见于变形条带邻区,它们和另一相矿物出港或沉淀形成的小叶片不同,是由矿物的变形造成的。变形条带、滑动小叶片以及比较常见的堆垛层错都相互平行,看来都是由分位错沿同一类型的滑移面运动形成的。  相似文献   
147.
为了解决钻进严重破碎、类的水敏性地层的取心问题,酥、松、糟地层和断层泥之研制出此钻具。文章介绍了钻具的结构、工作原理、生产使用情况和效果。  相似文献   
148.
对西秦岭北缘漳县地区上新统韩家沟砾岩的地貌特征、高程分布、沉积特征、构造变形等研究表明:1)该套砾岩分布受西秦岭北缘断层系F2逆冲断层控制,主要由巨砾-中砾砾岩组成,有近源快速磨拉石沉积的特征,代表了上新世以来西秦岭地块沿北缘断层向北逆冲挤出形成的再生前陆磨拉石盆地,指示了西秦岭地块上新世以来的一次强烈的构造隆升。2)这套砾岩出露高程及宏观地貌特征指示了其形成之后又与西秦岭地块一起经历了侵蚀夷平,形成了现今海拔2 600 m 左右统一的夷平面。该夷平面的整体隆升和解体、韩家沟砾岩雅丹地貌形成和发育六级侵蚀阶地或基座阶地的漳河水系形成才真正标志着西秦岭及北缘区域的整体隆升。现今海拔1 800 m 漳河河床与2 600 m 山顶夷平面之间的高差反映了西秦岭及其北缘第四纪以来至少相对隆升了800 m。3)西秦岭北缘漳县韩家沟砾岩下伏的渐新统-中新统红层盆地沉积序列具有伸展断陷盆地充填特征,指示了这个时期西秦岭北缘处于拉张伸展构造状态,也就是说以构造挤压缩短为动力学背景下的青藏高原隆升和构造变形在渐新世-中新世时期尚未扩展至西秦岭北缘区域。尽管该断陷盆地最上部河流相-洪泛相粗碎屑沉积增多和之后地层掀斜及褶皱缩短有可能反映了中新世末或上新世初西秦岭北缘由伸展到挤压的构造转换和构造隆升,但这并不是西秦岭及北缘区域的一次强烈隆升。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西秦岭北缘上新统韩家沟砾岩出现标志着西秦岭地块向北强烈逆冲和构造隆升,但西秦岭的这次强烈隆升仅持续到上新统韩家沟砾岩沉积结束,之后西秦岭地块和北部的再生前陆磨拉石盆地一起经历了整体隆升和侵蚀夷平,形成了上新世末或第四纪初的统一夷平面。该山顶夷平面是西秦岭及其北缘区域最后整体强烈隆升的起点。韩家沟砾岩雅丹地貌形成、发育六级侵蚀阶地或基座阶地的漳河水系形成真正指示了西秦岭及北缘区域的整体隆升过程。如果西秦岭及其北缘新生代以来隆升过程在青藏高原东北缘具有代表性,那么就说明青藏高原东北缘真正隆升成为现今青藏高原系统组成部分只是上新世末期或第四纪以来地质事件。  相似文献   
149.
张学华  吉昂 《岩矿测试》1999,18(2):124-127,130
采用低分辨率能量色散X射线荧不分析仪和偏最小二乘法对太平洋多金属结核中的Mn,Fe,Co,Ni和Cu等元素进行了现场分析,并对所用仪器的性能和方法的可靠性作了评价。方法经国家级标准物质验证,其测定值与标准值相符,RSD各元素均小于1.0%,分析结果满足现场分析中矿物品位的测定要求。  相似文献   
150.
流溪河流域土地利用景观生态安全动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GIS技术支持下,基于景观干扰指数和景观脆弱度指数构建景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分析流溪河流域2000年、2005年和2009年3相土地利用景观生态安全变化。景观生态安全指数定量化地表征了流域景观生态安全状况,结果表明:(1)流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受城市化及人类活动干扰显著增强,林草地和耕地面积减少,园地面积增加,10年间各景观类型的破碎度、分离度总体呈现增加趋势,且流域内优势景观类型发生改变,2000年和2005年以林草地和耕地为优势景观,而2009年优势景观转变为林草地和园地;(2)2000-2005年,流域过半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发生了变化;2005-2009年期间流域景观生态安全转移率约为60%,约有90%的流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在空间分布上发生了变化;(3)2000年整个流域景观生态安全指数都大于0.6,其中大于0.8的面积占99.99%;2005年,生态安全度大于0.6的面积比例为98.48%,景观生态安全指数大于0.8的面积较2000年降低55.93%;景观生态安全度大于0.6的区域2009年比2005年减少了72.93%,主要分布于流域上游;整个流域范围内没有生态安全指数大于0.8的区域分布,流域景观生态安全度呈现整体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