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3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99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广西花山复式花岗岩体成因的锶、钕和氧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4  
对广西花山复式花岗岩体进行了锶,钕和氧同位素的系统研究。结合地质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资料,认为花山复式岩体3个阶段的花岗岩类不是同一个母岩浆分异演化的产物,而是由不同时代,不同成因和不同物质来源组成的杂岩体:其中第一阶段为印支期壳-幔混合源同熔型或Ⅰ型,第二阶段为燕山早期壳-幔混合源同熔型或Ⅰ型,第三阶段为燕山晚期地壳来源改造型或S型。  相似文献   
82.
通过运用X射线粉晶衍射技术和电子探针定量分析、面分析技术,对阿尔泰3号伟晶岩脉各结构带中共生矿物及其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在不同结构带中,铯沸石有着不同的共生矿物和化学成分。在叶钠长石-锂辉石带形成早期。铯沸石常和电气石、富铯的锂云母共生,为成分均一的原生铯沸石,其CRK和Si/Al平均值分别为74.5和2.34。到叶钠长石-锂辉石带形成晚期及石英-锂辉石带形成阶段,原生铯沸石发生再平衡作用,在相对封闭体系中经历出溶作用后,形成团块状的富Na铯沸石和富CS的铯沸石脉,并与富铯的锂云母共生。到白云母-薄片钠长石带阶段。在热液作用下,原生铯沸石被次生铯沸石所交代。该次生端员铯沸石的CRK和Si/Al平均值分别为93.4和2.05。它的出现表明岩浆演化从岩浆-热液阶段进入热液阶段。总之,铯沸石作为原始伟晶岩熔体最晚期的产物.记录了3号伟晶岩脉原始岩浆中碱金属经过了极度分异作用。  相似文献   
83.
为了评估青藏高原化学风化对海水Sr同位素比值变化的影响,系统采集了中国境内源自青藏高原的7条主要河流(金沙江、澜沧江、怒江、黄河、雅砻江、岷江与大渡河)的河水及河床沉积物样品,分析它们的Sr含量及同位素比值.结合其他学者研究的青藏高原南部的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印度河及伊洛瓦底江数据,此11条大河搬运的总Sr通量为3.47×109mol·a-1,占全球河流搬运入海总通量的10.2%;加权平均87Sr/86Sr为0.71694,高于全球河流平均值.中国境内7条大河的87Srex通量(超过海水87Sr/86Sr部分的87Sr通量)为1.55×106mol·a-1,仅占青藏高原区域11条大河的6%,而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联合贡献了86%.假设40Ma以来全球其他河流输送入海的Sr通量保持常量,而青藏高原区域的11条河流所贡献的Sr通量从40Ma前的0线性增加到现在的值,那么与构造抬升相对应的这一Sr通量的增加能够解释同一时期海水87Sr/86Sr增长量的69%,剩下的31%可能由其他因素所引起.  相似文献   
84.
川西同德和沙坝麻粒岩及其退变质岩石之间的元素迁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川西麻粒岩的全岩化学组成与岩石中特征矿物的化学性质,研究了麻粒岩退变质作用的元素迁移。对紫苏辉石、普通辉石和普通角闪石的电子探针分析表明,随着麻粒岩退变质作用程度的加深,矿物的化学组成与全岩的元素迁移同步变化。由于矿物组合和岩相的转变以及地壳流体的作用,同德二辉麻粒岩在退变质至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过程中,K,Rb,Cs,K/Na,Fe^3+和Fe3+/Fe^2+增加,Fe^2+,V,Co,Ba,Sr和Pb降低;在沙坝二辉麻粒岩退变质为含绿帘石角闪斜长片麻岩过程中,Na,Ca,Fe^3+,Zr,Hf,Nb,Ta,Rb,U,Th,REE和Fe^3+/Fe^2+增加,Fe^2+,Mg,K,Co,Zn,Cs,Pb和K/Na降低。麻粒岩退变质过程中制约不同元素迁移的主要矿物相是普通角闪石等退变质新生矿物。同德和沙坝两个麻粒岩块退变质作用中,个别元素迁移性状并不相同,这可能与原岩的性质和变质流体的成分等环境地质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85.
四川平武雪宝顶绿柱石的振动光谱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然界中绿柱石晶体多为柱状,具板状晶形的绿柱石非常少见。对产 于四川雪宝顶 云英岩晶洞中的无色透明板状绿柱石及产于雪宝顶蒲口坡石英脉中的绿柱石进行了红外和拉 曼光谱分析,并与产于阿尔泰三号伟晶岩脉中的柱状绿柱石进行了比较。雪宝顶两个绿柱 石的结构通道中的水以II型水为主,而阿尔泰绿柱石结构通道中的水以I型水为主。雪宝顶 绿柱石中Li对Be的替换也对它的红外及拉曼光谱造成了影响。  相似文献   
86.
末元古系-寒武系底Sr、C同位素对比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测定了云南永善肖滩前寒武系-寒武系界限Sr同位素组成及湖北省三峡 剖面震旦系碳酸盐岩Sr、C同位素组成,并与蒙古、 加拿大、西伯利亚和纳米 比亚的末元古系Sr和C同位素数据进行了比较,得出末元古纪海水87Sr/86Sr和 δ13C值的演变图。通过该演变图,可以对全球末元古系地层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87.
主动底辟盐构造的二维离散元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盐岩底辟构造是一类与油气藏关系极为密切的构造类型,是当前国外构造地质研究和油气勘探的热点.目前盐岩底辟构造的研究仍处于描述性阶段,对盐及其相关构造动力学演化的研究还很薄弱.对于油气而言,盐岩底辟构造既提供了油气运移的驱动力和运移通道,又可以产生丰富的圈闭.离散元模拟是构造地质地球物理研究中一种新的动力学模拟方法,作者通过构建离散元模型,模拟了主动底辟盐构造断裂系统的演化过程,结果表明,该断裂系统的发育主要经历了对称变形、不对称变形、整体破裂三个阶段.研究结果揭示了盐岩底辟构造的动力学演化过程,有利于提高对盐岩底辟构造相关油气藏的勘探和预测.  相似文献   
88.
距今7Ma以来甘肃灵台剖面 Nd和 Sr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测定了 7 Ma B.P.以来灵台剖面红粘土和黄土-古土壤序列的酸不溶物 Sr和 Nd同位素组成.样品酸不溶物 87Sr/86Sr变化可明显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 7 Ma B.P.到 2.5 Ma B.P.,为红粘土层,酸不溶物 87Sr/86Sr稳定位于高值,反映了东亚冬季风处于相对平稳的弱势.第二个阶段,从 2.5 Ma B.P.到现在,酸不溶物 87Sr/86Sr呈下降趋势,波动加强,反映了东亚冬季风不断增强,并且冬季风和夏季风交替变化加强. 7 Ma B.P.以来灵台剖面红粘土和上覆的黄土-古土壤的 Nd同位素组成一致,并揭示 7 Ma B.P.以来,北太平洋中部沉积物与黄土高原黄土都来自相同的物源区.  相似文献   
89.
中国河流流域化学风化和全球碳循环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通过研究中国境内九大水系中大河流域的河水、大气降水、沉积物和岩体中的化学成分并结合水文信息,对流域中的化学风化作用及其消耗大气CO<,2>的能力与机制进行了粗略的调查,探讨了不同气候、岩性、地形、植被等条件下化学风化的变化趋势,分析了控制风化反应的因素,为在我国境内进行CO<,2>捕获与封存的场地、矿物类型选择提供了参...  相似文献   
90.
震旦纪到早寒武世中国海水Nd同位素特征及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杨杰东  薛耀松 《地质论评》1995,41(2):188-196
系统采集了扬子区震旦系和下寒武统的沉积磷矿和沉积锰矿样品,测定其Sm-Nd同位素组成。测定结果表明,从晚元古代末到是寒武世,中国海水的εNd(T)值在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从约-3.6下降到约-8.0;相反,Nd模式年龄逐渐增长。与这同一时期古太平洋海水相比,中国海水的εNd(T)值的变化幅度较小,并与古太平洋海水的值相分离。研究表明,在从晚元古代末到早寒武世,全球海洋地理格局曾发生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