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2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蜀南竹海原名万岭箐.蜀南竹海位于宜宾市境内长宁、江安两县交界之处,东经103°36'-105° 20',北纬27°50'-29°16'.据传北宋诗人黄庭坚在游览此景时啧啧赞叹道:"壮哉,竹波万里,峨眉姐妹耳!"即持扫帚为笔,在黄伞石上书"万岭箐"三字,因而得名.  相似文献   
32.
基于DEM的山区气温地形修正模型——以陕西省耀县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昕  汤国安  王春  邓凤东 《地理科学》2007,27(4):525-530
提出基于DEM的山区气温地形修正模型,以具有多种地貌类型的陕西省耀县为实验样区,以DEM模拟的坡面与平面太阳总辐射量为地形调节因子,实现对传统山区温度空间推算模型的改进,并与TM6热波段反映的地表温度进行了对比验证。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较为精细地刻画山区局地温度随地形的空间分异规律,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山区地面温度推算的精度。  相似文献   
33.
城市地表开阔度是对地表形态开阔程度的定量描述,间接反映了通风、日照等城市物理性能.本文基于城市数字高程模型,以自然地形较为起伏的丘陵城市——南京为例,采用以光线追踪算法为核心的栅格计算模型,对南京老城区的地表开阔度进行了计算,并以典型样区分析和街区统计为方法,综合分析了建筑与自然地形对城市地表开阔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南京老城区公共绿地、广场以及文物古迹用地的地表开阔度相对较高,均大于0.8,社区中心和居住用地的地表开阔度相对较低,均小于0.6,突出特点是居住用地地表开阔度小于金融商业用地.地表开阔度相对较低的街区主要临近主干道,形成较为明显的西北——东南方向分布的条带状特征,整体呈现出中心条带低四周高的宏观特征.  相似文献   
34.
基于DEM的单位汇水面积尺度转换(英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Specific Catchment Area (SCA) is defined as the upstream catchment area of a unit contour. As one of the key terrain parameters, it is widely used in the modeling of hydrology, soil erosion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owever, SCA value changes significantly at different DEM resolutions, which inevitably affect terrain analysis results. SCA can be described as the ratio of Catchment Area (CA) and DEM grid length. In this paper, the scale effect of CA is firstly investigated. With Jiuyuangou Gully, a watershed about 70 km2 in northern Shaanxi Province of China, as the test area, it is found that the impacts of DEM scale on CA are different in spatial distribution. CA value in upslope location becomes bigger with the decrease of the DEM resolution. When the location is close to downstream areas the impact of DEM scale on CA is gradually weakening. The scale effect of CA can be concluded as a mathematic trend of exponential decline. Then, a downscaling model of SCA is put forward by introducing the scale factor and the location factor. The scaling model can realize the conversion of SCA value from a coarse DEM resolution to a finer one at pixel level. Experiment results show that the downscaled SCA was well revised, and consistent with SCA at the target resolution with respect to the statistical indexes, histogram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With the advantages of no empirical parameters, the scaling model could be considered as a simple and objective model for SCA scaling in a rugged drainage area.  相似文献   
35.
首先提出了利用计曲线快速生成DEM的思路与技术方法,并以黄土丘陵沟壑区和秦岭山区的部分区域为试验样区,评定所生成DEM的精度特征与应用适宜性。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在丘陵区还是高山区,该方法生成的DEM同首曲线生成的DEM相比,虽然在高程以及所提取的地面坡度、坡向、地面曲率、沟壑密度、地面粗糙度、地面起伏度等因子方面存在着程度不同的误差,但可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地形分析与应用的需要。该方法对于高差大、地面坡度较大、地形变化规律性较强的山地与丘陵沟壑地区,不失为一种快速、简洁、有效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36.
面向DEM地形复杂度分析的分形方法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在基于栅格DEM数据的基础上,应用分形几何学方法,采用元分维模型理论,提出一种描述DEM地形复杂度的分形分析方法,并得出分析指标———地形分维指数(TFI)。实验证明,该指标可以有效描述栅格DEM数据反映的地形变化特征,分析窗口由小到大的规律性变化反映出地貌从微观到宏观的变化情况,因此其既可以作为对栅格DEM所描述地形进行评价的坡面因子,又可以作为基于DEM的地貌类型区自动划分的参照依据。  相似文献   
37.
山脊与沟谷一样具有明显的等级层次结构,但目前对山脊线的层次等级特征描述存在缺失.该文结合现有的沟谷等级划分方案,综合考虑山脊线与沟谷线的耦合关系,提出了一种山脊线等级划分的方法.通过在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实验显示,该方法简单易行,分级结果合理.该研究可望完善现有对地貌形态特征描述的方法,也为等高线及DEM的自动简化与综合提供重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38.
构建面向共享的计算平台——LDM和SIMDA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昕 《气象科技》2007,35(B12):6-12
LDM(Local Data Manager)是一组用于数据产品获取、管理和分发的应用程序集。SIMDAT是一个数据网格项目,气象领域方面的研发目前由DWD(德国气象局)、ECMWF(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MeteoFrance(法国气象局)和UKMO(英国气象局)组成的联合工作组共同完成,旨在为分布的数据建立统一的平台视图,从而使数据被安全、稳定和方便地访问和使用。通过对这两项技术的介绍和分析并结合LDM实际应用的经验,对怎样合理构建面向共享服务的计算机系统和实现网络数据交换共享时二者的适用范围提出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39.
人类活动对气候影响的研究Ⅰ.温室气体和气溶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近5年来中国在温室气体源和汇,碳循环,气溶胶以及对流层臭氧等方面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作者着重介绍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碳循环模式,亚洲沙尘气溶胶,对流层臭氧前体物的来源以及大气有机化合物的浓度观测等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特别是关于稻田甲烷排放和沙尘气溶胶的物理化学特性方面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40.
基于欧氏区域分配的面状河流中轴线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基于欧氏区域分配的面状河流图斑中轴线的提取方法。对于面状河流边界线,首先利用相邻的线状支流对边界线进行分割;再采用欧氏区域分配的方法提取分割后边界线的邻近线;最后对邻近线进行裁剪得到中轴线。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所提取的中轴线连续、光滑,且与相邻的线状支流保持有拓扑关系,对于数据量大、形状复杂的面状河流达到了自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