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48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42篇
地质学   66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根据无陀螺捷联惯导原理,提出一种用八支力平衡加速度计测量六自由度地震动的方法,并对该测量方法的误差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2.
华北地块显生宙古地磁视极移曲线与地块运动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3  
杨振宇   《中国科学D辑》1998,28(Z1):44-56
在较详细地补充报道了华北地块早古生代研究成果基础上,根据国内外一些公认的古地磁数据可靠性标准,以及岩石地层是否受后期的构造改造(如旋转作用)和热作用(如重磁化)等标准,对这些新老数据作了较为严格筛选,选出一批可靠性较高、易于被国内外同行普遍接受的数据.编制了一条华北地块显生宙古地磁视极移曲线,并讨论了华北地块显生宙的运动特征.  相似文献   
103.
豫北早古生代灰岩的岩石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一些可分离出岩石形成时原生剩磁的样品进行深入的岩石磁学研究,发现天然剩磁的特征通常取决于磁铁矿的颗粒度(或单、多磁畴状态),单、多磁畴磁铁矿的含量不同,导致了中温与高温剩磁分量不同程度的叠加,也就造成了不同磁分量分离难易程度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4.
Montcornet钻孔岩芯的古地磁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Montcornet非定向钻孔岩芯的古地磁研究表明,利用岩石不同时期形成的磁性组分,可以对钻孔岩芯的定向提供一种可靠的、快速简捷的方法.通过岩石磁性组构的研究,不仅能验证岩芯的定向,而且对于沉积相中古水流方向,沉积相的划分、分布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在盆地分析和油气探测中有可能开发出更广泛的、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5.
印度支那地块第三纪构造滑移与青藏高原岩石圈构造演化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18  
印度支那地块于早第三纪至中新世发生大规模地向东南方向走滑,同时伴随着15°顺时针旋转。青藏高原及邻区晚自垩世以来的古地磁古构造及地质年代学研究新成果,说明青藏高原岩石圈的构造演化过程,即古新世初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的南缘拉萨地块碰撞,至49 Ma左右印度与拉萨地块发生全面拼合,随着印度板块进一步向北挤压,从碰撞期至16 Ma,印度支那地块沿红河大型走滑断裂发生侧向滑移;印度与“欧亚大陆”之间的构造缩短通过岩右圈板块沿着大型走滑断裂系的挤出以及板块间的消减得到调整。青藏高原大规模的岩石圈构造缩短很可能始于中新世27 Ma左右沿着早期陆块间的接合带发生。一些事实还说明青藏高原的总体隆起很可能是通过10 Ma前后和3 Ma以后多期非均匀隆升形成的。  相似文献   
106.
通过对辽西及邻区白垩纪不同剖面的磁性地层资料的综合分析,对比国际中生代地磁极性年表,指出义县组含鸟化石层的地质时代至少应老于M13正极性时(129.6Ma)所对应的地质年代,介于131.71~142.27Ma之间。综合研究表明,Swisher等通过沉凝灰岩中透长石Ar-Ar法测定的义县组含鸟化石层的同位素年龄(124.6±0.2)Ma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07.
采用粒级标准偏差法对新疆罗布泊新湖湖心区KY01孔0~8 m沉积物提取了对环境变化敏感的两个粒级组分:3.5~6.2 μm(组分1)、20.7~63.4 μm(组分2)和一个相对不敏感组分:8.9~14.3 μm(组分3)。结合湖泊沉积物粒度一般分布规律、黄土和现代降尘等大气悬浮颗粒物沉降特点,推测3个粒度组分分别指示钻孔所在位置与湖心的相对距离、区域沙尘活动强度和非沙尘活动的粉尘输入强度。根据粒级敏感组分2和AMS14C测年数据重建了该区近4.5万年以来的沙尘活动历史。在过去的4.5万年,罗布泊地区沙尘活动增强主要出现在44.7~44.5、44.2~44.0、41.4~38.8、38.4~37.4、36.4~36.1、34.8~34.5、33.5~32.9、32.5~32.2、31.9~31.5、29.9~29.5、25.6~12.3和8.9~7.8 cal ka BP期间,这些时间段多数对应于以格陵兰NGRIP冰心δ18O记录所代表的北半球气候变化冷阶段或冷事件,说明该区沙尘活动的强弱与全球降温事件所引发的冷干气候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8.
浙江江山北部处于紧邻江山-绍兴断裂带的扬子地块边缘;寒武系杨柳岗组陆源碎屑岩夹层中的碎屑锆石 LA-ICP-MS U-Pb定年结果表明,年龄范围为515~3340 Ma,主峰年龄828 Ma,其次为727 Ma及916 Ma;与邻区的对比结果 显示,研究区碎屑锆石年谱与华夏地块闽西北-赣中东部以及扬子地块赣东北-皖南地区可对比,尤其与前者最为相近, 而与华夏地块闽西南-赣南地区差异显著。杨柳岗组及其上覆华严寺组同沉积褶皱以及下伏大陈岭组单向斜层理特征表 明,沉积基底向北西倾斜,沉积物搬运方向由南东向北西。综合这两方面推测:在杨柳岗组沉积时期,研究区具有向北西 倾斜的沉积基底,向东南方向应与剥蚀区相连,陆源碎屑物应源自其东南方向的华夏地块东部;剥蚀区可能位于现今包括 江绍构造带在内的浙江中部,向北西方向主要提供前寒武系陈蔡群和相当于河上镇群以及少量双溪坞群或者三者剥蚀物再 沉积地层的剥蚀物质。  相似文献   
109.
湖北三峡地区发育一套新元古代地层,其可能记录了地球系统的一系列剧变,如莲沱组可能记录了与Rodinia超大陆的裂解以及南华冰期起始时间等相关的地质信息。然而,莲沱组的沉积年龄及区域地层对比却仍存在较大争议,限制了我们对这些地质信息的理解。本文从花鸡坡剖面莲沱组底部凝灰岩层获得两组SHRIMP U-Pb锆石年龄(810±7)、(763±10)Ma,前者可能为莲沱组下伏黄陵花岗岩剥蚀后再沉积的结果,而后者应代表莲沱组底部沉积开始的年龄。结合前人在三峡地区对莲沱组地层年代学的研究,认为莲沱组沉积年龄为780~714 Ma,区域上可与滇中、川西澄江组/开建桥组及湘北的板溪群、黔东南的下江群及桂北的丹洲群进行对比,但其缺失下江系早期—中早期(820~790 Ma)沉积地层,因此只相当于下江群、丹洲群的中上部地层。  相似文献   
110.
当前,我国处于城市化、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建设用地需求较大,土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妥善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开展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利用,有利于有效减少对优质耕地的占用,拓展发展空间,缓解用地供需矛盾。该文结合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对规划编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进行了探讨,以期为规划编制实践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