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3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42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杨慧  陈家瑞  梁建宏  曹建华 《地质论评》2017,63(4):1117-1126
钙是岩溶环境的主要构成元素,是决定岩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关键要素之一。为研究岩溶区土壤有机碳和p H值与钙形态分布的关系,在桂林丫吉岩溶试验场以3个月为周期共2年的时间采集自然植被土壤,利用BCR方法对钙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岩溶区各形态钙中以酸溶态钙含量最多,占土壤全钙的61.63%,表明岩溶区石灰土中钙活跃的迁移状态和生物作用,钙在石灰土中具有较高的活度。并且各形态钙的大小顺序为酸溶态可还原态残渣态可氧化态;(2)除可氧化态钙与土壤有机碳的相关性不显著外,各形态的钙与土壤有机碳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的关系(P0.01);与土壤有机碳类似,除可氧化态钙与p H值呈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外,其余土壤钙形态与p H值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3)利用冗余分析可以对各形态钙与有机碳和p H值的关系大小进行排序,各形态钙与有机碳和p H的关系大小顺序均为:可还原态钙酸溶态钙残渣态钙可氧化态钙。研究结果有助于更清晰的了解钙在岩溶生态系统中的分布和运动特征,为深入理解岩溶区钙循环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42.
典型石漠化区不同种植年限桃树下土壤微量元素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明确石漠化地区不同种植年限果树根系表层土壤微量元素的变化特征,选择桂林市恭城县大岭山村同一农户的不同种植年限桃树(2 a、10 a、20 a)各5棵,以撂荒地(0 a)作为对照,对土壤微量元素铁、铜、锰、锌、硼的全量及有效态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并探讨理化性质与微量元素有效态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研究区除全铁的变异系数小于10%,铜、锰、锌、硼的全量及有效态均为中等变异;(2)土壤铁、铜、锌、硼全量种植0~2 a间均增加(P<0.05),种植2~10 a则下降(P<0.05),种植10~20 a间铁元素随年限增加而下降(P<0.05),其余研究元素全量均表现为增加趋势;(3)有效铁、锌、硼在种植0~10 a先增加(P<0.05),种植10~20 a均有明显下降趋势,有效锰在0~20 a间趋势则与其他元素相反,并且与全量锰保持一致性,因此种植10 a是果树土壤微量元素变化的转折点;(4)不同种植年限果树根系土壤性质的改变(pH值、有机质、全磷的变化)是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随时间变化的主要内在原因,而人为活动如施加有机肥是外在原因。在种植10 a后,应重视微肥的施加。   相似文献   
43.
南盘江盆地因其特殊的大地构造背景,历来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在晚海西-印支期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在地层中留下了丰富的可直接反映沉积盆地形成、演化和岩石圈动力特征的沉积作用、构造作用、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过程的地质记录,成为探索古大陆边缘地质、认识和揭示环太平洋构造域和特提斯构造域关系的关键地区之一。"三叉"裂谷系统是指:在巨大的岩石圈穹窿上沿大致成120°交角的三支三叉裂谷系统的演化辐射状破裂发育形成的裂谷系。南盘江盆地三叉裂谷系统的北支为走向南北的乐运-乐园裂谷,另外两条是:其中向西的一条裂谷走向近东西向,经隆林县城南部向西逐渐转变为北东-南西向;向东的一条走向主要为南东-北西,主要沿田林-百色断裂向南东延伸。  相似文献   
44.
中国西南岩溶关键带结构与物质循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溶关键带调查研究的目标是揭示岩溶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和演化机制,旨在为经济社会提供资源环境服务的可持续管理对策,指出在合理的人为活动下增强岩溶关键带韧性的办法及修复受损部位的有效途径。碳酸盐岩作为可溶岩,赋予了岩溶关键带在结构上及物质循环过程中的岩石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等方面的若干特殊性。该文以中国西南岩溶区为例,总结了诸多学者的研究成果,揭示了从桂林岩溶区到重庆武隆岩溶区,岩溶关键带发育厚度由几米逐渐增厚至1 000 m的区域差异; 岩溶关键带的垂向物质循环过程以土壤-表层岩溶带为中心环节,而在横向上则呈现“岛屿状”镶嵌分布特征,地表生态具脆弱性; 岩溶关键带碳循环过程包括岩溶碳循环和生态碳循环两部分,碳汇则由植物碳汇、土壤碳汇和岩溶碳汇组成,初步估算其碳汇通量为64.36 t/(km2·a)。  相似文献   
45.
港口目标识别是海事船舶监管的重中之重,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AIS)所获取的船舶活动信息,可为港口目标识别提供高时相和高精度的船舶航行数据。为了探究AIS数据在港口目标识别中的应用,提出一种基于多源数据和船舶停留轨迹语义建模的港口目标识别方法。通过数据挖掘和语义信息增强构建船舶停留轨迹语义模型,识别船舶港口停留轨迹;建立基于随机森林的船舶停留方式分类模型,分类船舶泊位停留轨迹和船舶锚地停留轨迹,并利用空间逐级合并方法提取港口泊位和港口锚地;综合船舶泊位停留轨迹、道路、海岸线、水深、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等数据,顾及情景-领域知识实现港口目标识别。基于2017年96 790艘船舶的超8300万条AIS轨迹记录,应用本文方法识别南海研究区的港口目标。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对于船舶轨迹停留行为总体分类精度为0.9477, Kappa系数为0.8948。提取出南海研究区447个港口区域,与Google Earth影像叠加验证结果表明,提取结果均位于真实的港口影像内,相较于Natural Earth数据集中包含的南海区域24个港口点位,提取结果的完整性大大增强。因此,基于多源数据和船舶停留语义建模的港口目标识别方法对于港口目标识别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此外,该方法提取的港口区域可为基于遥感影像的港口目标识别提供靶区,从而提高大区域甚至全球范围内港口目标动态识别的效率。  相似文献   
46.
周孟霞  莫碧琴  杨慧 《中国岩溶》2020,39(5):682-688
选取桂林恭城县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石漠化治理过程中不同种植年限李树样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土壤呼吸进行以月为周期的监测,结果表明:(1)不同种植年限李树土壤呼吸速率的变化趋势随月份变化基本保持一致,呈现多峰形,而从季节尺度上看,随着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土壤呼吸速率逐渐下降;(2)李树种植年限在不同程度上对土壤呼吸速率均有影响,2 a,5 a和20 a的土壤呼吸速率年均值分别为48.56 mgC·(m2·h)-1、45.63 mgC·(m2·h)-1、41.64 mgC·(m2·h)-1,其中幼龄期(2 a)和盛果期(5 a)土壤呼吸速率较高,高的土壤呼吸速率反映了较快的有机代谢和物质循环,是为了满足植物在生长初期所需的碳源及养分,而20 a李树处于生长老龄期,其已维持了一个较稳定的地下生态系统,土壤呼吸作用降低;(3)在雨热同期(4-8月)时,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土壤温度和土壤呼吸速率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而土壤含水量与土壤呼吸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这主要是由于土壤呼吸在时间尺度上存在滞后效应。   相似文献   
47.
以云南蒙自断陷盆地区为研究区,沿盆地、坡地到高原面分别采集不同石漠化程度下的土壤,采用连续浸提(BCR)提取方法测定不同形态钙含量,以探讨断陷盆地不同地貌部位不同石漠化程度石灰性土壤钙形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钙以交换态钙含量最多,表明断陷盆地石灰土中钙的生物有效性高,各形态钙的大小顺序为交换态(61.04%)>残渣态(18.53%)>酸溶态(17.44%)>水溶态(1.63%)>有机结合态(1.36%)。地貌部位和石漠化程度对钙形态分布均具有重要影响,地貌部位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温度、降雨等气候条件而影响土壤钙形态含量,而石漠化程度越强的土壤中钙含量尤其是交换态钙含量相对较高,这主要是由于裸露岩石的“聚集效应”造成的。   相似文献   
48.
虚拟地理环境作为一种基于地理研究并提供地学分析的三维可视化的地理空间信息平台,需要解决物理存储分散、数据格式多样的空间信息资源的共享问题。本文研究了虚拟地理环境下的空间信息及其元数据的组织管理方式,定义面向对象思想定义简单的空间信息对象实体,通过对其进行迭代和组合来表达复杂空间信息对象,设计出具有元数据信息的空间信息对象XML描述方案。研究了如何构建集中式的空间信息对象管理与分布式的空间信息服务相结合的空间信息共享体系架构,通过提供对空间信息对象的浏览、分析、操作的Web服务,使得虚拟地理环境在网络中进行资源交换、信息共享、协同工作以及提供决策能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49.
格构梁与锚管注浆复合结构是治理滑坡的一种有效措施,文中系统阐述了格构梁与锚管注浆复合结构的作用机理、格构梁简化为受多个集中力作用的弹性地基梁进行计算的原理与步骤以及锚管注浆加固裂隙岩体的设计实施过程,并将其应用于常张高速公路K129边坡的治理中,取得了满意的结果,可为同类工程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50.
桂林毛村岩溶地下河流域位于桂林市东南30km的潮田毛村,流域面积约10km<'2>,为开展岩溶区、碎屑岩区土壤碳迁移对比研究,选择具代表性的林下棕色石灰土、红壤剖面各一个开展以月为观测周期的土壤呼吸排放CO<,2>速率、同位素动态变化及其土壤剖面不同层位CO<,2>浓度时空分布的动态观测,进而分析岩溶动力系统中土壤碳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