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45篇
测绘学   33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201篇
海洋学   27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9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01.
河冰湖突发洪水的分形和混沌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利用天山北坡四棵树河冰湖突发洪水洪峰流量时间序列,从吸引子分维数D2和Kolomogorov熵等方面分析了洪峰流量变化的混沌性质,初步结果表明,河冰湖突发洪水时序分布具有分形特征,且洪峰流量的变化是一个稳定性的低维混沌吸引子。  相似文献   
302.
灰色聚类在洪水灾害等级划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阐述了灰色聚类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步骤,并结合新疆“96.7”特大暴雨洪水典型地州市灾害等级划分的实例,对其进行了应用分析。最后得出此次暴雨洪水灾害中典型地州市的聚类系数和灾度等级表,取得了良好效果。这表明灰色聚类分析是灾害等级划分问题的一条有效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303.
西藏冻融侵蚀分级评价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冻融侵蚀是仅次于水蚀和风蚀的第三大土壤侵蚀类型,由于受诸多因素限制,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对其研究甚少,有关其强度分级评价方面的研究则更为鲜见。本文在综合分析冻融侵蚀影响因子的基础上,选取气温年较差、坡度、坡向、植被、年降水量、土壤等六个因子作为西藏冻融侵蚀分级评价指标,用加权加和的方法建立了适合西藏自治区的冻融侵蚀相对分级评价模型,并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支持下实现了西藏自治区冻融侵蚀相对分级。最后,利用分级结果对西藏自治区冻融侵蚀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西藏冻融侵蚀具有分布范围广,不同强度冻融侵蚀空间分异明显,冻融侵蚀地区分布差异明显等特点。  相似文献   
304.
煤巷小构造Rayleigh型槽波超前探测数值模拟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煤巷小构造地震波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层状煤层中地震波的传播特征.研究表明:(1)在煤巷迎头前方煤层内以纵波震源激发的Rayleigh型槽波相对于体波能量较强,波列较长,波速较低.(2)沿煤层传播的Rayleigh型槽波在小构造面上产生Rayleigh型槽波反射波,反射Rayleigh型槽波垂直分量相对于水平分量能量较强.沿煤层反向传播的反射Rayleigh型槽波在煤巷迎头面上转换为沿煤巷底板传播的Rayleigh面波.沿煤巷底板可以接收到能量较强的反射Rayleigh型槽波产生的Rayleigh面波,其可以作为超前探测小构造面的特征波.在地震记录上反射Rayleigh型槽波产生的Rayleigh面波波至最迟,在时间域与其他波列时间间隔较大,其垂直分量能量相对于水平分量较强,在地震记录上容易识别.(3)在相同的地质条件下应用反射地震超前探测方法,标志煤巷迎头前方存在小构造面的反射地震波能量较弱,受煤巷顶、底板界面和采煤迎头面的强反射波干扰,在地震记录中难以识别.  相似文献   
305.
收集广东地区1404组包括四个预警类型历史雷暴过程数据样本。结合目标点周围雷电发生的物理特征、雷电灾害的孕灾环境和承灾体特征的7个预报因子,利用四种机器学习算法训练得到面向目标点的雷电安全风险分级预警模型,并开展多指标对各模型进行评价分析,发现无等级模型和四级等级模型中都是随机森林算法的预警准确率最好,分别是95%和73%,而传统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效果不佳。并选取广州塔作为目标点进行模型验证方法可行性,最终得到适应于广东雷暴特征的雷电安全风险预警分级模型。同时,根据本研究过程中可能存在不足提出下一步优化升级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06.
IFN-γ是哺乳动物的一个关键免疫调节因子,通过特异性地结合IFN-γ受体1(IFNGR1)和IFN-γ受体2(IFNGR2)组成的异源四聚受体复合物,来发挥其生物学功能.目前,在鱼类中已经克隆出IFNGR1基因的2个亚型:细胞因子受体家族B 13(CRFB13)和细胞因子受体家族B17(CRFB17).本研究从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中克隆得到了一个CRFB13基因(Lyc CRFB13),其开放阅读框全长1 158个核苷酸,编码由385个氨基酸组成的1个蛋白.Lyc CRFB13蛋白具有典型的II型细胞因子受体特征,包括1个信号肽、1个胞外的FN III-like结构域,1个单次跨膜结构域,以及胞内的JAK1和STAT1结合位点.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鱼类的CRFB13都具有JAK1和STAT1结合位点.系统进化分析表明鱼类的2种IFNGR1,CRFB13和CRFB17形成2个独立的分支,Lyc CRFB13和鱼类的CRFB13聚在一起,与雀鲷(Stegastes partitus)CRFB13的亲缘关系最近.组织分布显示Lyc CRFB13为组成型表达,在大黄鱼鳃中的表达量最高,而在小肠中的表达量最低.Poly(I:C)刺激后,大黄鱼鳃和头肾中CRFB13的mRNA转录水平都显著升高.此外,poly(I:C)和LPS还能够诱导大黄鱼头肾白细胞中Lyc CRFB13的表达,这些结果表明Lyc CRFB13可能在大黄鱼抗病毒、抗细菌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07.
基于C5.0决策树分类算法的ETM+影像信息提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C5.0决策树算法对ETM 影像进行信息提取,通过与其他分类方法提取结果的对比,得出C5.0决策树分类算法精度较高。大气校正与数据融合可明显提高分类精度,利用经过NDVI、NDBI、缨帽变换处理后的影像组合数据进行信息提取可进一步提高分类精度。研究发现,C5.0决策树算法用未处理的资料生成决策树的效果较差,而经大气校正和数据融合后计算出NDVI、NDBI及缨帽变换的前3个分量的组合数据生成的决策树深度最小,并且分类精度最高。  相似文献   
308.
自1979年引进中国以来,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在沿海地区迅速传播,破坏当地滨海生态环境,研究预测互花米草的适生新区域是管控互花米草并防止其进一步传播的重要途径。使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对中国互花米草的生态位进行建模,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对模型的准确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互花米草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区域相当大,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江苏和安徽等省市的沿海地区易受到互花米草入侵。因此,须在这些易被入侵的区域采取有效措施,如早期根除计划以防止互花米草的进一步扩散蔓延。  相似文献   
309.
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 10,IL-10)是一种抗炎细胞因子,可以抑制机体免疫反应。本研究经过分析大黄鱼基因组数据库发现了IL-10同源基因,并对其cDNA编码区序列和基因组DNA序列进行了克隆分析。大黄鱼IL-10(LycIL-10)基因由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构成,其序列全长1 869bp,其开放阅读框(ORF)长555bp,编码184个氨基酸,其N端的22个氨基酸残基为预测的信号肽,成熟肽由16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包含了脊椎动物IL-10标志性保守序列。LycIL-10的氨基酸序列同其他已知物种的IL-10氨基酸序列的一致性为26.49%~77.01%。Real-time PCR分析发现LycIL-10在检测的组织中为组成型表达,在脾脏和肌肉中转录水平相对较高。三联灭活细菌疫苗和聚肌苷酸胞苷酸(poly(I∶C))刺激后,大黄鱼头肾和脾脏中LycIL-10mRNA的转录水平会显著升高,表明LycIL-10可能参与抑制大黄鱼由细菌和病毒引起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310.
东北北部多年冻土的退化现状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在全球范围内,我国东北冻土区是受气候变暖和人为活动影响最显著的地区之一.近几十年来,区内冻土退化显著,大兴安岭多年冻土退化主要表现为多年冻土上限下降,温度升高,厚度减薄,融区扩大;多年冻土岛消失及多年冻土南界北移等几个方面.多年冻土退化的主要自然原因归结于气候变暖,特别是冬季变暖,降水和积雪时段和厚度等气候变化因素.以城镇化、重大工程建设为代表的人类活动,已对该区冻土和环境产生深刻影响,导致了多年冻土的快速、显著和大规模退化,但其影响机制的合理解释还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