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47篇 |
免费 | 79篇 |
国内免费 | 16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6篇 |
大气科学 | 151篇 |
地球物理 | 49篇 |
地质学 | 268篇 |
海洋学 | 31篇 |
天文学 | 16篇 |
综合类 | 48篇 |
自然地理 | 8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4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13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21篇 |
2018年 | 30篇 |
2017年 | 17篇 |
2016年 | 15篇 |
2015年 | 20篇 |
2014年 | 35篇 |
2013年 | 20篇 |
2012年 | 37篇 |
2011年 | 29篇 |
2010年 | 29篇 |
2009年 | 30篇 |
2008年 | 29篇 |
2007年 | 22篇 |
2006年 | 27篇 |
2005年 | 32篇 |
2004年 | 20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22篇 |
2000年 | 21篇 |
1999年 | 19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14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16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3篇 |
1979年 | 2篇 |
1965年 | 2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应用经典塑性力学理论确定的圆形巷道围岩弹塑性应力场存在一些问题,这影响深部圆形巷道的稳定性评价及支护设计的合理性。应用塑性力学求解新体系确定的圆形巷道围岩弹塑性应力场准确解,进行了各向同性均质地层中圆形巷道破损区、地层残余强度与支护压力关系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如下成果:(1)破损区随开采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它们基本呈线性关系。(2)建立了支护压力与巷道埋深、围岩强度、围岩破坏后残余强度、围岩泊松比和重度之间的关系。研究成果可为支护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2.
43.
44.
在常压下研究了2种不同铁含量滑石的原位X射线衍射高温脱水反应。选取粒径2~5μm的2种不同铁含量的滑石样品,在常压、空气氛围下进行了同步辐射原位X射线衍射脱水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铁含量高的滑石脱水温度明显偏低,2个滑石样品在常压下发生明显脱水反应的温度相差达127℃以上。滑石在常压下的脱水动力机制为随机成核和生长机制,符合Avrami方程。将实验数据拟合Avrami方程得出:n=1.669。由实验结果可以推测,不同铁含量的滑石脱水深度可能有几十到上百千米的差别,研究铁含量与滑石脱水动力的相关性对于了解俯冲带浅-中源地震的成因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5.
重大自然灾害引起的房屋倒塌程度的快速制图,对灾害应急救援和灾后损失评估意义重大。针对目前利用高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开展房屋倒塌程度调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房屋倒塌分类标准不统一、解译标准缺乏等,在考虑人员和经济损失状况、灾害救助、恢复重建难度等方面的基础上,建立了高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支持下的重大自然灾害房屋倒塌程度的分类体系,分为未倒塌、轻度倒塌、中度倒塌、重度倒塌、完全倒塌5级。系统描述了房屋倒塌程度遥感解译规则,建立了遥感解译标志,并提出了一种基于瓦砾信息开展房屋倒塌程度的遥感识别方法。最后,以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为例,开展了房屋倒塌程度遥感制图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此方法,房屋倒塌程度识别精度达到92.73%,完全能够满足自然灾害应急救援和灾后损失评估的需求。该方法体系为重大自然灾害应急救援和灾后损失评估提供了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46.
47.
通过对中国气象频道本地化插播节目6年来的现状分析,在节目内容的改进与充实上,提出了通过联合地方防灾减灾委员会主要成员单位,借助名人专家的知名效应,利用重大灾害性天气事件、重大社会活动、重点工程、重要节点、农事关键期等策划节目内容及表现形式。对高天气敏感行业的需求进行细分来充实节目内容。在气象频道的运营上,提出加大黄金时段的播出频次,探讨了频道有效落地推广的方式方法,提出了依托气象办节目,跳出气象办气象,多部门联合办地方气象影视节目的思路。 相似文献
48.
49.
对各气象要素高速采样湍流数据进行滤波去倾处理,得到随机分量,再利用湍流理论计算出各气象要素的湍流统计参数,并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50.
1961~2009年我国地面太阳辐射变化特征及云对其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我国100个地面站点的地面太阳总辐射、日平均云量资料分析1961~2009年我国地面太阳辐射(Surface Solar Radiation,SSR)变化特征及云在不同时期对SSR的影响。结果显示:1961~2009年我国SSR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过程,其中1961~1990年SSR显著下降("变暗"),下降速率为-4.3%/10 a(7.87 W m–2(10 a)–1),各地SSR变化趋势比较一致;1990年后SSR开始上升("变亮"),上升速率为2.8%/10 a(2.4 W m–2(10 a)–1),各地SSR变化趋势不如前一阶段一致,但没有显著的地域分布特征。晴空条件的设置对1961~1990年各站点SSR变化特征影响不大,仍为大范围下降("变暗"),但对1990~2009年的结果影响显著。相比全天空条件的结果,晴空条件下1990~2009年我国SSR变化有明显的南北特征,南方地区以"变亮"为主,而北方地区大多继续"变暗",但"变暗"速度减缓。1961~1990年我国总云量总体呈小幅下降趋势,下降速率很慢,这一时期总云量与全天空SSR没有很好的对应关系;1990~2009年我国总云量总体呈小幅上升趋势,有显著的南北分布差异,北方地区以上升趋势为主,南方地区以下降趋势为主,期间云量与全天空情况下SSR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这些结果表明,在"变暗"阶段,云对SSR的作用不显著,而在"变亮"阶段,云的作用变得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