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0篇
  免费   134篇
  国内免费   179篇
测绘学   79篇
大气科学   88篇
地球物理   104篇
地质学   345篇
海洋学   116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60篇
自然地理   131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31.
天山麦兹巴赫冰川湖突发性洪水分形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陈亚宁  杨思全 《冰川冻土》1999,21(3):253-256
冰川湖突发性洪水具有强烈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文章以天山麦兹巴赫冰川湖突发洪水为例。应用其近40a来实测的37次冰川突发洪水的洪峰流量等实测资料,从洪水时间序列出发,应用非线性动力系统重构技术,探讨了冰川湖突发洪水的分形特征,计算得出了关联分维数D2和Kolomogorov熵。结果表明,冰川湖突发洪水的时序分布具有分形特征,是其内在的非线性动力系统演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232.
研究表明,地震波穿过构造活动相对稳定地区时,能量衰减不明显且具有高Q值;而穿过构造活动地区时,能量会发生强烈衰减且具有低Q值。本文利用Sato模型对依舒断裂带北段萝北-通河地区15个数字化地震台站记录到的266条M_L≥2.0地震尾波Q_c值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发现黑龙江萝北、通河附近地区Q_c值具有明显的复杂性和差异性,且萝北地区Q_c值远低于通河地区Q_c值,其原因一方面与区域构造活动有关,另一方面与区域地壳构造复杂、地下介质破碎、区域应力不断变化有关。本文还讨论了萝北、通河附近地区Q值随着频率变化的关系及Q_0值空间分布特征,有效地分析了该区域介质状态的变化过程,对萝北地区地震活动性的研究和预测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33.
野外地质调查结果显示,断层带常富集碳质.断层带中碳的分布结构是影响断层带电导率特征的一种重要参数.本文在室温、室内湿度和2MPa正应力条件下,对不同石墨含量(3,5,6和7wt%)的石英-石墨混合断层泥模拟样品开展了滑动速率介于500μm·s-1~1m·s-1的摩擦实验及相应的电导率测量,以期研究断层运动对碳分布结构的影响以及断层带电性特征对碳含量及分布的响应情况.结果显示,摩擦滑动能够显著地改变样品的电性特征(电导率大小及其各向异性).在平行滑动面方向(径向),样品电导率随着滑动位移的增加快速增加,在滑动约数十厘米之后,其电导率基本达到稳定状态;在垂直滑动面方向(轴向),样品电导率基本不随摩擦滑动速率和滑动距离而变化.SEM显微结构观测显示,摩擦滑动所引起的电导率各向异性直接反映了石墨分布结构的变化.该研究结果深化了对地震断裂带浅部电性特征的认识,为野外断层带大地电磁测深资料的解释提供了约束,同时对于了解含碳断层的力学性质和弱矿物相在剪切变形中的分布特征及其演化过程等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34.
选取泾县、淮北地震台SS-Y型铟瓦伸缩仪2017年度观测资料,从观测环境、观测资料内在质量、降水、气压因素影响差异等方面,对比2个台站洞体应变观测的异同点,并分析观测资料质量出现差异的可能原因。结果显示,淮北地震台形变观测山洞的基础条件和观测资料内在质量全面优于泾县地震台。  相似文献   
235.
地震事件新媒体矩阵传播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务新媒体是解决政府信息公开、应对舆情和提升服务能力的一把金钥匙,建立媒体矩阵是提升地震系统新媒体整体覆盖力、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的有益尝试,是解决地震事件应对过程中信息快速发布、快速辟谣的有效方式。作者通过对地震事件新媒体矩阵现状、发展特征、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发展趋势判断及建议。  相似文献   
236.
基于速率—状态依赖性摩擦滑动定律,建立断层黏滑模型,采用阶跃形式的应力扰动加载于断层模型上,利用Runge-Kutta数值积分方法,主要分析了应力扰动值的正负、大小和加载时间t0对断层滑移时间的影响。结果发现,当库伦破裂应力为常数,不论是正应力起主导作用还是剪应力起主导作用,对后续断层的作用几乎一样。静态应力扰动作用下断层的成核周期会发生提前或者延后,具体表现为:当库伦应力为正时引起断层的成核时间提前,且提前量小于原有周期值;库伦应力为负时引起时间延迟,且延迟时间不受原有成核周期限制。库伦应力扰动的幅值越大,引起的滑移时间改变量越大。成核时间提前量与应力扰动的加载时间有关,在前期施加同样大小的应力扰动,时间提前量呈现随加载时间增加而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237.
东北地区城际高铁网络格局特征与演变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初楠臣  张平宇  李鹤  姜博 《地理科学》2019,39(5):761-769
构建城际高铁联系强度模型并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探讨东北地区高铁网络格局特征与演变趋势,研究结果表明: 东北地区高铁网络整体关联性相对紧密,小世界效应显著,但仍处于弱连接状态,涵盖长春-四平-沈阳-铁岭-抚顺、大连-辽阳-鞍山-营口-盘锦、松原-白城-乌兰浩特子群,吉林-延吉、齐齐哈尔-大庆、丹东-本溪、锦州-葫芦岛关系对,7片区组织格局成型;以哈尔滨为分界线的东南部比西北部的高铁通达联系密切,高铁要素集散呈“一核心、三边缘”格局特征,长春为东北高铁中介运输轴点;辽、吉省内高铁联系紧密,黑、蒙东松散,辽宁省呈沈阳-大连一轴、沈阳-锦州与沈阳-丹东两翼格局,吉林省呈长春-吉林-四平与长春-吉林-延吉三角交叉状格局,黑龙江省呈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轴线状格局,蒙东区呈乌兰浩特孤立化格局;东北地区高铁的运营加快了哈大齐、哈长与长吉图一体化进程,有助于构建辽中南内部哈大、沈丹与丹大高铁三角骨架,同时应依托7片区与4大中俄朝韩主通道搭建东北内外、海陆统筹的铁路网络架构。  相似文献   
238.
艾泽宇  嵇建扣 《测绘通报》2019,(5):155-157,162
勘察人员在海洋地质勘察测量放样时,采用的定位导航设备通常是分体式信标机。分体式信标机主要由天线头、电缆、主机、数据线电源线、计算机和电瓶6大部件连接组成。在实际生产时,连接天线头和主机的电缆经常受到海水腐蚀而损坏,应用过程中经常需要搬运诸多装备,尤其风浪较大时候,操作过程烦琐且不安全,经市场调查,国内尚无专门的主机-天线一体化信标机。在此背景下,勘察处计划开发一款便携、操作方便的一体化信标机来解决上述问题,该系统不需要架设基站,并通过信标来发射差分信号,在离岸较远的海域使用星站差分服务提供高精度位置结果。经测试验证发现满足工程精度要求,提高海上定位的效率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39.
在比较全面的梳理当前国内外海岸线测量技术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LiDAR测量法相比传统人工实地测量法、摄影测量法和SAR/InSAR测量法在海岸线测量方面的优势,并进一步论述了在我国开展LiDAR技术测量海岸线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为我国海洋测绘领域研发或引入新技术、新装备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40.
关于南海北部上层水团的分类及三维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Using the fuzzy cluster analysis and the temperature-salinity(T-S) similarity number analysis of cruise conductivity-temperature-depth(CTD) data in the upper layer(0–300 m) of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NSCS), we classify the upper layer water of the NSCS into six water masses: diluted water(D), surface water(SS),the SCS subsurface water mass(U_S), the Pacific Ocean subsurface water mass(U_P), surface-subsurface mixed water(SU) and subsurface-intermediate mixed water(UI). A new stacked stereogram is used to illustrate the water mass distribution, and to examine the source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U_P, combining with the sea surface height data and geostrophic current field. The results show that water mass U_P exists in all four seasons with the maximum range in spring and the minimum range in summer. In spring and winter, the U_P intrudes into the Luzon Strait and the southwest of Taiwan Island via the northern Luzon Strait in the form of nonlinear Rossby eddies, and forms a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salinity zone east of the Dongsha Islands. In summer, the U_P is sporadically distributed in the study area. In autumn, the U_P is located in the upper 200 m layer east of Hainan Islan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