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50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62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21.
东天山康古尔塔格金矿带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康古尔塔格金矿带分布于东天山石炭系中、下统火山岩区,近年来发现了浅成低温热液型、韧性剪切带型和石英脉型3种成因类型的金矿。经Rb-Sr等时线法、U-Ph法、40Ar/39Ar法等地质年代学研究,认为容矿岩石火山岩的年龄为300-280Ma;矿化发生在海西晚期到印支早期(270-220Ma),经历了多期次的成矿作用;各矿区的花岗质侵入岩与成矿有一定的时空关系。  相似文献   
122.
广济-九江同步耦合断裂及其控岩、控矿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广济-九江同步耦合断层对应的NNE向断裂(郯庐断裂、赣江断裂)经历了三次性质转变:J3-K1(157-97Ma)为左行走滑,K1晚期至E2为张性拱裂,E2-3以后呈右行走滑;在广济-九江同步耦合断层的耦合区内相应形成了伸展褶断、扭旋褶断、挤压褶断三种构造组成形式,其中燕山早期的伸展褶断构造组合呈现出张性伸展性质,为成岩成矿提供有利空间;同步耦合区内形成于燕山早期第二、三阶段的堑垒式褶断构造和燕山晚期第一阶段的扭旋褶断构造是控制成矿岩体及矿床定位的具体构造形式。  相似文献   
123.
方正断陷由南向北划分为南部斜坡、南部凹陷、中部凸起、北部凹陷和北部斜坡共5个二级构造单元。古近系是方正断陷形成、发育、演化的主要阶段,乌云组和新安村组沉积时期为强烈断陷期,达连河组沉积时期为持续断陷期,宝泉岭组一段沉积时期为断凹转化期,宝泉岭组二段沉积时期为断陷萎缩期。乌云—新安村组和宝二段沉积时期,盆地总体构成了水系发育的扇三角洲-滨浅湖沉积体系;达连河组和宝一段沉积时期,盆地总体构成了横向水系发育的扇三角洲-半深湖沉积体系。从乌云—新安村组到宝泉岭组二段,沉积中心由北到南再到北,湖泊面积由小变大再到小,湖泊水体由浅变深再变浅。  相似文献   
124.
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矿床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等单位联合发起的“第三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于2007年12月11日~13日在海南省海口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近400人参加了此次会议。其中,有5位院士分别作了大会报告,李廷栋院士的报告为“南北极地理地质基本特点和领土权益之争”;陈毓川院士的报告为“我国矿产资源与对策”;翟裕生院士的报告为“成矿系统时空演变与资源效应”;  相似文献   
125.
近年来于甘肃北山地区新发现的怪石山铜镍矿化基性–超基性杂岩体,位于塔里木板块东北缘北山裂谷带中西段,大山头–岗流脑子–平头山南深大断裂北侧。岩体侵位于蓟县系平头山组薄层大理岩中,出露面积仅0.01 km~2,平面形态呈长轴北西走向且较规则的椭圆状,岩相分异明显,由伟晶状角闪辉长岩、细粒辉长岩、中粒辉长岩、橄榄辉石岩、辉石橄榄岩和二辉橄榄岩等岩相组成,矿化体主要赋存于二辉橄榄岩中。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怪石山杂岩体各类岩石是拉斑玄武岩系列同源岩浆分异的产物,以高CaO、MgO、Fe Ot,且SiO_2、Al_2O_3变化大,低Ti O_2、m/f、ΣREE及不相容元素,具明显的Nb、Th负异常为特征。采用锆石离子探针微区原位(SHRIMP)法获得辉长岩中锆石U-Pb年龄为358.6±3.9 Ma,表明该杂岩体的侵位及矿化作用发生于晚泥盆世–早石炭世。这一年龄数据与四顶黑山和黑山铜镍矿化岩体成岩成矿年龄近于一致,表明晚泥盆世–早石炭世是甘肃北山地区一个重要的铜镍成矿作用时期,它与新疆北山和东天山地区二叠纪大规模铜镍矿化作用发生时期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26.
青海北祁连山基性、超基性岩含金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区内岩体及围岩662个微金样品分析结果,笔者对基性、超基性岩的含金性及其中金的赋存规律进行了详细研究。确认该区基性、超基性岩体的金背景含量普遍偏高,而且明显高于围岩。同时指出,三条蛇绿岩带金元素丰度呈现自北而南、自东而西递增的趋势。经对金富集地质条件的分析,认为区内金的活化迁移主要受控于与超基性岩带分布近于一致的两条韧性剪切带,并指出断裂破碎带、强蚀变超基性岩体与围岩接触带、热液蚀变带、金属硫化物产出部位及砂金(铂)异常与Au、As、Sb、Cu异常重叠部位是找金的有利地段。在上述地段发现了川剌沟、撒拉河金矿点两处和含金超基性岩体20处。提出四个预测区和七个找金部位。依据硫同位素、矿物包裹体等资料及金矿(化)体的赋存部位,首次提出该区金矿总体可称为蛇绿岩型金矿。成因类型主要属中温变质热液型。  相似文献   
127.
128.
129.
应用构造运动学理论,以地质、地球物理和钻井资料为基础,对汤原断陷基底和各断块体的运动特征进行研究,证实断陷内第Ⅳ块体的基底伸展量最大,第Ⅴ块体的基底伸展量最小;通过对15个块体的实例计算总结出不同构造、不同时期断块体的翘倾运动程度存在很大差异;汤原断陷构造运动控制了油气藏类型。伸展运动和压扭性挤压运动形成构造油气藏,伸展运动早、中期在向斜部位形成岩性油气藏,断块体翘倾运动和抬升剥蚀作用形成地层油气藏。  相似文献   
130.
松辽盆地向斜油藏特征及成藏机理探讨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吴河勇 《中国科学D辑》2007,37(2):185-191
向斜区低-超低渗透油藏油水关系复杂, 重力分异作用不明显, 由坳陷中心向两侧表现为油藏-油水过渡带-正常油藏的特点. 通过对松辽盆地低-超低渗透储层中油气水运移方式、动力学条件和非达西渗流状态三方面的探讨, 认为滞留效应是石油在向斜低部位成藏的关键. 油气在低-超低渗透储层中运移时, 气、水以单个或几个分子结合的状态运移, 能够自由通过喉道, 而油珠的最小直径一般要大于喉道直径, 必须通过变形才能通过, 导致气、水优先运移, 而油珠运移滞留, 聚集成藏; 流体压力差和浮力是石油运移的主要动力, 毛细管力是石油运移的主要阻力. 当动力小于阻力时, 石油滞留成藏; 向斜油藏内部浮力小于毛细管阻力, 油水不能发生正常的重力分异. 这种在向斜区成熟烃源岩范围内低-超低渗透储层中形成的油藏属于非常规油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