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7篇 |
免费 | 20篇 |
国内免费 | 5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篇 |
地球物理 | 4篇 |
地质学 | 167篇 |
海洋学 | 2篇 |
综合类 | 4篇 |
自然地理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2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12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12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10篇 |
2009年 | 16篇 |
2008年 | 9篇 |
2007年 | 10篇 |
2006年 | 15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3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广济-九江同步耦合断裂及其控岩、控矿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广济-九江同步耦合断层对应的NNE向断裂(郯庐断裂、赣江断裂)经历了三次性质转变:J3-K1(157-97Ma)为左行走滑,K1晚期至E2为张性拱裂,E2-3以后呈右行走滑;在广济-九江同步耦合断层的耦合区内相应形成了伸展褶断、扭旋褶断、挤压褶断三种构造组成形式,其中燕山早期的伸展褶断构造组合呈现出张性伸展性质,为成岩成矿提供有利空间;同步耦合区内形成于燕山早期第二、三阶段的堑垒式褶断构造和燕山晚期第一阶段的扭旋褶断构造是控制成矿岩体及矿床定位的具体构造形式。 相似文献
122.
123.
124.
松辽盆地火山岩相:相序、相模式与储层物性的定量关系 总被引:43,自引:22,他引:43
松辽盆地火山岩相序主要受岩性控制。酸性岩喷发旋回多以爆发相开始、侵出相结束;中基性岩多以喷溢相开始、火山沉积相结束;酸性岩夹中基性岩的相序复杂,常见喷溢相±爆发相→火山沉积相。风化壳层之上和沉积夹层之上的火山岩是新的喷发旋回的开始,而火山沉积相和侵出相的出现往往标志着一个火山喷发旋回的结束。相模式能够直观反映火山岩相和亚相之间的叠置关系,是地震-岩相解释和储层预测的地质基础。火山岩15亚相中能够成为Ⅰ类储层的通常仅4种:火山颈,热碎屑流,喷溢相上部和侵出相内带亚相。岩相研究使得勘探的目标集中为:火山岩气藏勘探→找有效储层→识别可以作为Ⅰ类储层的4种火山岩亚相发育带。 相似文献
125.
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矿床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等单位联合发起的“第三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于2007年12月11日~13日在海南省海口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近400人参加了此次会议。其中,有5位院士分别作了大会报告,李廷栋院士的报告为“南北极地理地质基本特点和领土权益之争”;陈毓川院士的报告为“我国矿产资源与对策”;翟裕生院士的报告为“成矿系统时空演变与资源效应”; 相似文献
126.
红柳沟基性–超基性岩体是笔者开展1∶5万矿产地质调查期间新发现和厘定的含铜镍矿化岩体,它位于塔里木板块北缘北山裂谷带,夹持于大山头–岗流脑子和方山口–庙庙井–双鹰山断裂带之间,北西距黑山大型铜镍矿床约30 km,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铜镍成矿区。运用地物化遥等综合找矿技术方法,在充分系统研究地质背景的前提下,利用1∶5万水系沉积物和磁法测量对空白区进行扫面,圈定异常,进而开展大比例尺地质测量和激电中梯及激电剖面测量工作,进一步圈定出成矿区内若干有利的成矿地段,择优开展槽探和钻探工程验证,新发现红柳沟Ⅲ、Ⅳ号铜镍矿点,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说明综合运用物化探找矿方法是可行、有效的,对进一步指导该区及区域上的铜镍找矿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7.
128.
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镜质组反射率、孢粉颜色指数、色谱-质谱、热解分析、有机酸测定、X射线衍射、镜下鉴定、扫描电镜、电子探针、铸体薄片鉴定等资料,研究了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的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结果表明,该盆地中浅层碎屑岩成岩作用可划分为早成岩A期、早成岩B期、中成岩A1亚期、中成岩A2亚期和中成岩B期两个阶段五个(亚)期;只有泉三、四段底部地层进入中成岩B期,整个中浅层的成岩作用并不太强;成岩作用具有从西到东逐渐增强的趋势。中浅层的储层以原生孔隙为主,随埋深增大和成岩作用增强,次生孔隙所占的比例增加,中成岩阶段A期可占总孔隙的24.8%。 相似文献
130.
依舒地堑汤原断陷古近系湖底扇沉积与层序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对依舒地堑汤原断陷古近系的岩芯观察和描述,结合测井和粒度分析,发现研究区存在湖底扇沉积。依据岩石岩性、沉积构造、垂向组合,将湖底扇划分为内扇、中扇和外扇。内扇主要发育碎屑流(水下泥石流);中扇以颗粒流和浊流最为常见;外扇发育远源浊积岩。在三级层序中湖底扇沉积体系有两类组合形式:①退积型:即内扇→中扇→外扇,反映了一个从进积型到退积型准层序组的叠加方式,揭示了从低水位体系域到水进体系域变化趋势;②进积型:外扇→中扇→内扇,反映了一个从加积型到进积型准层序组的叠加方式,揭示了从高水位体系域到水退体系域变化趋势。湖底扇主要发育于低水位体系域和水退体系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