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09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56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61.
中国蓝片岩带的时空分布、地质特征和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其韩  耿元生 《地质学报》2012,86(9):1407-1446
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蓝片岩的时空分布、一般地质特征和成因。内容主要包括以下6个方面:一是当前中国蓝片岩的研究概况和重要进展;二是蓝片岩、蓝闪片岩和蓝片岩相名词的讨论;三是对17个蓝片岩带的一般地质特征(主要包括原岩性质、岩石矿物共生组合,p-t条件,变质时代及赋存的大地构造背景等)进行描述;四是讨论蓝片岩带的成因,并提出深俯冲-陆陆碰撞型和深俯冲-洋壳碰撞两个模式;五是总结了几点蓝片岩带综合地质特征;六是提出了蓝片岩带研究中存在的6个地质科学问题,建议进一步加强考察与研究。  相似文献   
62.
赞皇杂岩中的菅等花岗岩体位于临城县西北,主要由钾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组成,偶见暗色包体。菅等花岗岩SHRIMP锆石U Pb年龄为(2 490±13) Ma。岩石具有高硅(SiO2 743%~754%)、高钾(K2O 576%~937%)、富碱(ALK 616%~951%)、贫钙(CaO 014%~081%)、低镁、铁(MgO 002%~049%,TFeO 026%~105%)和钛(TiO2 004%~015%)的特征,A/CNK=097~107,为弱过铝质的钾玄岩系列。岩石的稀土总量较低(ΣREE=(1207~16038)×10-6),轻稀土相对富集,Eu异常变化较大(Eu/Eu*=046~197)。岩石富Rb、Ba和Th等元素,贫Sr、Zr、Nb、Y、Yb等元素,具有较高Rb/Sr和Rb/Ba值以及较低的Y/Nb值。菅等花岗岩具有正的εNd(t)值(285~366),两阶段Nd模式年龄TDM2集中于255~264 Ga。石英闪长岩包体SHRIMP锆石U Pb年龄为(2 506±13) Ma,高铝(Al2O3 1716%)、富钙(CaO 434%)、高钠(Na2O 447%)、富铁(TFeO 526%),高Rb、高Sr、高Zr,稀土总量较高(ΣREE=21282×10-6),有弱的负Eu异常(Eu /Eu*=083),具TTG岩类的特征;该包体岩石具有正的εNd(t)值(305),两阶段Nd模式年龄TDM2为263 Ga。这些特征显示菅等花岗岩具有同碰撞和后碰撞的S型花岗岩的特征,为新生地壳在由挤压向伸展转换的构造背景下部分熔融所形成,石英闪长质包体为源区残留的岩石。这期钾质花岗岩的形成,标志着华北克拉通太古宙末期岩浆事件的结束以及稳定陆壳的形成。  相似文献   
63.
阜平杂岩中的浅色体主要分为2种类型,早期浅色体基本沿片麻理分布,较富钾长石(微斜长石)、石英,贫斜长石,形成于低水深熔或压溶条件下,水含量较低,局部脱水但尚未达到整体脱水的程度;晚期浅色体切割现有的片麻理,较富斜长石、石英,贫钾长石,形成于有水熔融条件下,平阳奥长花岗岩的出现即与晚期浅色体相对应。南营片麻岩、南营浅色花岗片麻岩的地球化学性质与其他片麻岩具有明显的不一致性。浅色体的稀土元素配分型式较复杂,根据对元素相对富集或亏损的分析得知,大多数浅色体的形成受围岩成分的控制,从早期浅色体向晚期浅色体发展,稀土元素含量向LREE相对亏损、HREE相对富集的方向转化,某些微量元素有明显的继承性。与地球化学特征相比,矿物组合的确定对浅色体阶段的归属判定更为重要。阜平杂岩变质演化不是简单的进变质脱水反应,其水分含量的变化十分复杂,对其深入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该区地质和构造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64.
我国早前寒武纪地层研究的主要新进展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1996年以来我国早前寒武纪地层研究的新进展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1)古太古代陈台沟表壳岩的发现 ;2 )五台群时代研究的新进展 ;3)阜平群、涑水杂岩和达肯大坂岩群的解体和重组 ;4 )根据新的年龄数据 ,叠布斯格岩群、双山子岩群、界河口岩群、吕梁岩群、熊耳群、龙首山岩群和宿松群的时代进一步得到了肯定或做了重要的修正 ;5 )美岱召岩群、官都岩群、寻乌岩群、连云山岩群和苍溪群等古元古代地层单位的建立。  相似文献   
65.
南秦岭佛坪地区麻粒岩相岩石锆石U-Pb年龄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对南秦岭佛坪地区麻粒岩相岩石中锆石的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U-Pb同位素年龄测定。中酸性麻粒岩中3个变质成因锆石的~(256)Pb/~(238)U表面年龄统计权重平均值(谐和年龄)为221.4±3.6Ma,是这些变质锆石较为准确的生成年龄;该样品4个锆石颗粒组成的不一致线上、下交点年龄分别为822±272Ma和218±14Ma;石榴夕线黑云片麻岩中4个锆石颗粒构成的不一致线的上下交点年龄分别为2283±162Ma和271±15Ma。两个样品的数据点均比较靠近下交点而远离上交点,其上交点年龄不具明确地质意义。综合各方面因素,认为麻粒岩相峰变质作用时代为印支期—海西晚期(220~270Ma左右),这是迄今为止秦岭地区所报道过的最年轻的麻粒岩地质体。  相似文献   
66.
康定群(康定杂岩)在扬子地台前寒武纪地质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对其具体的形成时代存在不同认识。本文选择位于德昌茨达—大六槽之间康定群咱里组中斜长角闪岩、斜长片麻岩和花岗质片麻岩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斜长角闪岩的主、微量元素主要具有N-MORB特征,一个斜长角闪岩样品的地球化学特征介于E-MORB和OIB之间,而斜长片麻岩地球化学具有岛弧岩浆特征。斜长角闪岩的εNd(t)为 3.65~ 12.65,具有亏损地幔岩浆特征,综合分析认为其形成于弧后盆地环境,与盐边群类似。斜长角闪岩和斜长片麻岩的离子探针(SHRIMPⅡ)定年结果表明,康定群玄武岩的形成时代约为830Ma,为新元古代,同时经历了约700Ma的变质作用。本文研究不支持扬子地台西缘存在新太古代—古元古代的古老结晶基底,同时研究表明扬子地台西缘新元古代为岛弧环境。  相似文献   
67.
华北克拉通早前寒武纪基性火山作用与地壳增生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量的年代学资料表明,华北克拉通在早前寒武纪阶段有两个主要的基性火山活动时期,一期发生在2.7Ga左右,另一期发生在2.5Ga左右,代表了两期强烈的地壳增生事件。太古宙末期基性火山岩的分布、地球化学特征、基性火山岩与其他岩石的关系和组合特征表明,华北克拉通在新太古代时期,在陆块之间基性火山岩的喷溢使地壳面积增大并把原本分离的小陆块拼合到一起,造成地壳的增生。在陆块内部,地壳的增生主要通过地幔柱的方式进行,在较均匀的地壳部分主要通过基性岩浆的垫托方式使地壳增厚,部分岩浆侵位到地壳较浅部位,甚至溢出地表。这两种地壳增生方式是相辅相成的,它们的联合作用形成了太古宙末的华北古大陆。  相似文献   
68.
川西会理一带出露的天宝山组以酸性火山岩为主,它们的SiO2含量为68.78%~76.96%,K2O含量明显大于Na2O含量,Na2O/K2O比值介于0.01~0.34之间,多属于流纹岩。酸性火山岩的轻重稀土元素分馏程度不高,Eu的负异常明显,Eu/Eu*=0.18~0.35。微量元素中Ba、Ta、Nb、Sr、Ti相对亏损。这些地球化学特征与A型花岗岩相似。酸性火山岩的εNd(t)值介于-5.32到-4.78之间,与地壳衍生的S型花岗岩相似,表明天宝山组酸性火山岩主要来自先存的地壳物质。锆石SHRIMPU-Pb定年结果表明,天宝山组酸性火山岩的形成年龄为1028±9Ma,属于中元古代晚期。  相似文献   
69.
耿元生  周喜文 《岩石学报》2011,27(4):897-908
阿拉善地区新元古代早期变形花岗岩地球化学具有高硅富碱,高钾贫铝、钙和镁为特点,FeOT/MgO值和10000Ga/Al值都明显高于I型和S型花岗岩,与A型花岗岩相似,可能形成于拉张环境。在AFM对CFM图解上多数样品落在变杂砂岩部分熔融区。锆石Hf同位素中,εHf(t)值在0值附近,与同时期亏损地幔的εHf(t)有较大的差距。锆石Hf两阶段的模式年龄峰值在1.56Ga,与岩石的形成时间9.04~9.26Ga有较长的时间间隔。这些特点表明该区花岗岩的母岩来自具有较长地壳滞留时间的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AL0817-2号样品锆石Ti的饱和温度计计算表明,它们结晶温度在815℃左右。  相似文献   
70.
从压力—温度—时间(P-T-t)路径可以推演下部大陆地壳和区域麻粒岩地体形成和演化的构造环境,其受岩石学和地球物理方面条件所制约。区域麻粒岩的P-T条件要求有平均大于35℃km~(-1)的瞬时地热梯度。这意味着热流至少要达到100mWm~(-2)。这样高的热流可能起因于岩浆加热。符合这种条件的构造环境包括会聚板块边缘、大陆裂谷、热点以及深部大岩基的边缘。然而,一定的P-T-t路径并不从属于目前所能认识出的特定构造环境。顺时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