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5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117篇
测绘学   32篇
大气科学   118篇
地球物理   74篇
地质学   218篇
海洋学   83篇
综合类   31篇
自然地理   4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利用我国沙尘暴多发区 ,甘肃省祁连山东部民勤、武威等 4站建站以来近 5 0a的气象资料 ,详细分析了祁连山东部沙尘暴天气发生的成因 ,造成的危害情况及变化规律 ,指出土地沙漠化和大风是造成沙尘暴的主要原因 ,并提出沙尘暴天气的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42.
河南内乡-镇平ML4.7级地震及其震前 地震活动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2000年4月29日河南内乡-镇平ML4.7级地震是一次显著地震事件,地震序列属孤立型,根据震区地震地质背景,等震线分布以及震源机制解的综合分析表明,发震断层为北西向的朱阳关-桐柏断裂,对1992年至今该区2.0级以上地震空间分布的研究认为,震前的地震空间分在由无序到有序的演化过程,即存在一个地震正常活动,地震空间,地震条带,震前震中区平静至发震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43.
由山东省平阴县地名委员会办公室编纂的《平阴县地名志》,日前出版发行。 该书按照山东省《地名志编写纲要》的要求,在地名普查、补查和资料更新基础上,汇集近二十年地名工作和研究成果编撰而成的。该书收录了行政区划和居民地名称、自然地理实体名称、名胜古迹和纪念地名称、人工建筑物名称、各专业部门名称和具有地名意义的企事业单位名称,计 544条,地图 21幅,彩色照片 45帧,共计 23 6万字。 《平阴县地名志》详细记载了全县各类地名的标准名称、汉语拼音、相关位置、隶属关系、名称含义、历史沿革等方面的内容,准确反映了新…  相似文献   
44.
从天津大地构造特征和地层分布入手,综合分析了岩溶热储特征.认为天津地区主要大地构造格局从西北向东南依次为冀中拗陷、沧县隆起和黄骅拗陷,主要断裂有北东向的沧东断裂、天津断裂以及北西向的宁河-宝坻断裂.岩溶地热田主要分布在沧县隆起上,发育了王草庄、大城、潘庄、双窑和小韩庄凸起等地热田.研究认为蓟县系雾迷山组在天津全境普遍分布,岩性为深灰色粗晶白云岩、隧石条带状白云岩,裂缝岩溶发育,孔渗性较好,是主要热储层.寒武系、奥陶系热储在沧县隆起核部大面积缺失,在其他地区广泛分布,是主要热储层之一.沧县隆起的热流值较周围地区高,地热水的来源主要为北部蓟县山区,热水运移的最重要通道是大断裂以及不整合面.  相似文献   
45.
海面变化研究的新进展最近十余年来,海面变化研究经历了一场变革,在历史海面变化的过程研究这一传统研究方向之外,未来海面变化的预测研究以及海面变化的影响与对策研究异军突起,成为最为活跃的前沿课题。这一发展态势表明海面研究已从现象解译走向机理预测,已从理论研究走向应用研究,已从第四纪地质的领地走向地学与社会科学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新领域。海面变化研究的这一新进展在很  相似文献   
46.
青藏铁路沿线平均年气温变化趋势预测   总被引:28,自引:12,他引:16  
李栋梁  郭慧  王文  魏丽 《高原气象》2003,22(5):431-439
青藏铁路沿线年平均气温具有很好的互相关性,特别是各站10年滑动平均气温序列互相关系数达到0.92,以此建立了1935-2002年青藏铁路沿线平均年气温序列Trw。研究表明:Trw对太阳黑子周期长度(SCL)和大气中CO2浓度有落后5年和15年的显著响应,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76(SCL)和0.88(CO2)。利用近1000年SCL的76、93、108、205和275年显著周期及均生函数模型预测了未来太阳活动周期的快慢:21世纪前50年的SCL总体偏长,活动周期放慢;后50年SCL总体偏短,活动周期加快。在考虑大气CO2浓度倍增和气候自然变化情况下,预测2l世纪前50年Trw与20世纪最后10年(1990年代)相比,其升温幅度在0.5℃左右;与20世纪最后30年(1971-2000年)相比,其升温幅度在l.O℃以内。这一升温幅度的概率为0.64~0.73。  相似文献   
47.
"96.1"高原暴雪过程三维条件性对称不稳定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37,自引:22,他引:15  
王文  程麟生 《高原气象》2002,21(3):225-232
利用“96.1”青藏高原东北部暴雪过程的较成功的中尺度模拟的输出资料,用非纬向非平行基流中的对称不稳定模式,对“96.1”暴雪发生发展过程的动力学机制进行了三维基流中二维非线性对称不稳定数值模拟试验。结果表明,ψ场和ω场的三维配置与切变线的演变过程相当一致,说明用三维基流中二维非线性对称不稳定可能能较好地描述SI在切变线东伸南移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48.
2003年淮河流域致洪暴雨的环流演变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陈晓红  冯皖平  璩瑛 《气象科学》2006,26(2):192-196
使用EC模式的格点高度场和风场资料,分析2003年6~7月欧亚地区环流形势演变特征与安徽淮河流域致洪暴雨的关系发现:淮河流域的强降雨能持续14 d之久,是500 hPa高空超长波维持2波、长波交替出现5~6波、高纬度为阻塞环流形势以及副热带高压脊长时间稳定在23~27°N偏北位置诸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9.
西北地区近期地壳水平运动与构造变形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截止2004年的西北地区GPS和跨祁连-龙首山构造带的红外测距观测资料,借助最小二乘配置、弹性块体边界负位错模型及单一力源反演,研究昆仑山口西8.1级大震前后西北地区水平形变应变场的动态演化特征;尤其是大震3年后,即当前的构造形变与应力场态势;获取活动块体及其边界断裂上可能反映中强以上孕震背景的高应变能积累区、段,以及可能的潜在震源。结果表明:青藏块体北缘地区经8.1级大震后的短期松弛和调整,目前正在恢复印度板块北东向碰撞推挤背景场的主控作用。而北天山构造带中段及其与西段的交汇区、南天山构造带中西段及其与西昆仑构造带的交汇区、阿尔金断裂中段、祁连山构造带中东段及其与海原断裂的交汇区、西秦岭北缘断裂与庄浪河断裂东南延伸线的交汇区域等具有相对高应变能积累背景;临泽与海原这两个地区也反映一定程度的应变能积累状态。  相似文献   
50.
新疆塔里木盆地北缘碱性岩及有关的成矿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塔里木盆地北缘碱性岩受深断裂带控制,呈近EW向展布。形成于多个时期,岩石类型齐全,碱性岩浆来自富集地幔。受地质构造环境制约,形成了板内型、板边型和活动陆缘型碱性岩。板内型孩性岩与国内外典型碱性岩一致,为只有极少陆壳物质混合的幔源岩。而板边型和活动陆缘型碱性岩则属于壳馒混合的碱性岩。与矽性岩有关的矿产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