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02篇 |
免费 | 89篇 |
国内免费 | 12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2篇 |
大气科学 | 120篇 |
地球物理 | 78篇 |
地质学 | 221篇 |
海洋学 | 83篇 |
综合类 | 31篇 |
自然地理 | 4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20篇 |
2022年 | 21篇 |
2021年 | 22篇 |
2020年 | 16篇 |
2019年 | 17篇 |
2018年 | 24篇 |
2017年 | 15篇 |
2016年 | 13篇 |
2015年 | 20篇 |
2014年 | 16篇 |
2013年 | 29篇 |
2012年 | 15篇 |
2011年 | 20篇 |
2010年 | 26篇 |
2009年 | 21篇 |
2008年 | 15篇 |
2007年 | 23篇 |
2006年 | 22篇 |
2005年 | 21篇 |
2004年 | 23篇 |
2003年 | 11篇 |
2002年 | 15篇 |
2001年 | 16篇 |
2000年 | 16篇 |
1999年 | 22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196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212.
昆仑山与汶川强烈地震对青藏块体东北缘地壳运动及应变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充分应用GPS、区域水准、跨断层等地形变观测资料,借助非震负位错反演,结合地震活动,综合研究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Ms8.1级地震对青藏块体东北缘地壳运动与应变积累的影响.通过分析笔者认为,青藏块体内部Ms8.1级巨大地震能量释放产生的扰动应力场对NE向主压背景应力场的调制作用,导致块体边界构造区域地壳差异运动和应力应变状态发生变化.其中,对阿尔金断裂东段与祁连山断裂带西段的应变积累状态反映减缓为主的影响,而对祁连山断裂带中东段则反映促进应变积累为主的影响.这种影响是一定时期、一定程度的.近期青藏块体东北缘区域应力场处于昆仑山、玉门、民乐等地震后的恢复状态.而由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地震后有限的GPS、跨断层短水准观测资料,可推测汶川地震对甘川交界东段-甘川陕交界区应变积累状况一定程度促进影响. 相似文献
213.
本文从I/RASB中Warp文件定位的方式出发,结合实际例子对用Warp定位的精度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本文对数字化过程中如何选择最佳的定位方式提出了一些实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214.
本文探讨了定量评价地质科技进步的方法,在一般评价模型基础上修正的增长速度方程模型,利用该模型评价了科技进步对矿产地质工作的贡献,提出了有关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215.
一、在芬诺斯坎迪亚地块测量出的应力状态 1.应力随深度的变化 Stephansson等人(1986,1987)曾介绍过来自芬诺斯坎迪亚(Fennoscandia)岩石应力资料库的结果,这些资料容纳了至1987年从芬兰、挪威和瑞典100多个测点得到的500多个记录数据,关于应力随深度的变化,我们可以得出下述几点结论: 相似文献
216.
217.
渣土车轨迹数据蕴含丰富的行为模式信息,包括停车行为、运输路径、异常活动、渣土装载与倾倒OD点等关键特征,已逐渐成为渣土车运行监测与作业行为监管的主要数据来源。但是目前在渣土车作业行为提取中仍主要采用车载GPS数据结合工地电子围栏的传统签到系统,存在电子围栏与道路相互包含、重叠等一系列问题。针对传统渣土车作业行为提取中存在的车辆作业误判问题,本文提出一种顾及轨迹还原与分类的渣土车作业行为提取方法。(1)从运动状态和几何形态2个方面理解并识别渣土车作业行为模式;(2)利用顾及时间与距离的停留点提取算法提取车辆停留点,处理停留点与轨迹的映射关系,完成基于停留点的轨迹匹配;(3)构建平均相似值函数对轨迹进行语义信息增强;(4)提出SR-LGBM算法,筛选作业轨迹与非作业轨迹,实现渣土车的作业行为提取。采用南京市渣土车轨迹数据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的准确率达97.29%,相比GaussianNB、Logistic Regression等传统分类算法其准确率与召回率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有效解决了电子围栏与道路重叠或多个围栏交叉造成的误判问题,可实现准确、高效的作业行为提取。 相似文献
218.
CI指数及SPEI指数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适用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应用中存在的不足,首先对CI中SPI指数等权累积降水进行合理的非等权处理及MI指数的优化,得到改进的综合气象干旱指数。然后利用1962—2013年长江中下游地区164个气象站的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改进的综合气象干旱指数和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适用性效果。结果表明:改进的综合气象干旱指数物理意义明确,解决了原CI指数对干旱开始时间、旱情发展中不连续加重现象和旱情解除时间滞后等不足,特别是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旱涝急转现象反映及时准确;设计的多时间尺度综合气象干旱指数与SPEI指数相关系数平均达0.8以上,说明得到的多时间尺度综合气象干旱指数对旱情的分析评估能力较强。经过适用性对比分析证明,月尺度综合气象干旱指数在江苏和安徽省应用效果要优于SPEI指数,湖南、江西和湖北省月尺度综合气象干旱指数在10—4月间的评估效果更好,SPEI指数在5—9月更优。因此,改进的综合气象干旱指数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干旱分析与监测、预报预警等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19.
为研究汶川和芦山地震的孕育过程,利用单台单震法,将地震丛发区内发生的地震粗略视为“广义重复地震”,系统分析龙门山断裂带及附近区域1990~2015年波速比时空变化过程。结果发现,波速比在汶川地震前降低,芦山地震后明显恢复。对于龙门山断裂带北段的地震丛发区,大部分台站波速比的同步时间变化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在汶川地震前,2000年~2008-05波速比出现异常降低-回返-发震过程,低值异常持续时间约8 a。汶川地震后,波速比快速回升。二是2010年开始再次显现波速比持续性稳定下降,在2013-04降至最低点,发生芦山地震,震后波速比再次快速回升到正常值。对于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及附近的地震丛发区,大部分台站波速比的同步时间变化从2000年~2013-04波速比维持长时间的异常低值状态,低值持续时间约13 a,直至2013-04芦山地震后波速比快速回升。不论是龙门山南段还是北段,均可看到波速比基本一致的变化,2000~2013年的异常降低-恢复过程,显示了汶川8级地震与芦山7级地震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孕震过程长达14 a。由此可见,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很可能是同一动力学过程孕育的两次先后发生的强震。 相似文献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