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8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31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1.
通过分析珠江三角洲中部钻孔沉积物的微体动物群(有孔虫和介形类)组成和分布特征,结合测年、岩性、沉积物粒度和软体动物群数据,重建了珠江三角洲中部全新世以来的古环境演化。受末次冰期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暴露地表遭受风化剥蚀,普遍发育杂色黏土。随着冰后期气候回暖,海平面快速回升,海水经多个口门自南向北侵入珠江三角洲地区。南部较早接受海侵,约9010cal.aBP海水入侵至中部地区,研究区开始发育河口湾环境,并持续至4510cal.aBP。期间,钻孔记录的微体动物群组成和丰度特征反映了2次短周期的水体条件波动,最大水深发生于约7000~5630cal.aBP,微体动物群的丰度达到最高值。约4510cal.aBP以来为持续海退期,河流作用逐渐增强,发育三角洲平原环境。  相似文献   
12.
青藏高原在中新世晚期隆升到一定高程之后,它对东亚气候系统和风化作用的影响,通过对高原东北缘干旱、半干旱区域沉积记录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认识;然而在整体处于温暖湿润气候状态下的高原的东南缘区域,风化作用过程对高原活动的响应方式则需要更多的工作去揭示。文章选择位于南海北部琼州海峡的钻孔沉积物(QZ6,钻孔总长200.15 m,顶部3.05 m以上未取样),尝试在利用磁性地层学确定地层年代框架的基础上,探讨高原东南缘的风化作用自中新世晚期以来的基本规律。磁性地层学结果揭示,约197 m厚的沉积物发生在约7.20~3.10 Ma之间,沉积速率在约5.25 Ma从早期较低快速突变至最高,这一变化与高原东北缘红粘土堆积和河湖沉积体系的沉积速率变化一致,但是与接受高原南缘碎屑输入的南海南部和孟加拉扇的沉积速率变化相反,说明高原在中新世末期可能存在向东扩展、而南缘相对稳定的特征。风化作用的强度以4.75 Ma为界,前后两个阶段具有不同的控制因素,早期受高原构造活动影响,物理风化、剥蚀作用强烈,而后期与东亚夏季风的强度相关,化学风化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福建省平潭近海海域2013—2019年水文、水质及气象数据的主成分结果, 筛选出5个气象因子和4个水质因子作为输入指标, 以藻密度为输出指标, 分别演算了KNN (K-nearest neighbor)、RF (random forest)、GBRT (gradient-boosted regression Trees)以及Bagging (bootstrap aggregating)4种赤潮预警回归模型。对2013—2019年的802 组海洋监测数据归一化处理后, 随机选取80%的数据作为模型的训练样本, 剩余的20%作为模型验证数据。其中, 以风速、气温、海平面气压、叶绿素a浓度组合为输入指标时, KNN回归模型演算结果的精度较高(R2=0.624, RMSE=0.821μg·L-1, MAE=0.836μg·L-1)。在没有叶绿素a浓度监测指标的海域, 构建了以叶绿素a浓度为输出指标, 气温、日照、风速、AOI(apparent oxygen increase)组合为输入指标的BP神经网络赤潮模型, 该模型也具有较好的预警精度(R2=0.651, RMSE=0.062μg·L-1, MAE=0.033μg·L-1)。本研究结果可为平潭海域的赤潮预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汝阳县小店镇赵村的赵老汉今年67岁,腰板硬朗,精神矍铄.他做梦也没想到自已从以前村里的"穷老头"变成了今日的"小康户",见到笔者时他笑得合不拢嘴:"我是托了土地整理项目的福才过上好日子的."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塔里克铀矿点区域地质背景、矿点地质概况、含矿岩系和铀矿化特征及其成因类型,认为铀矿化成因属于层间氧化带型,“倒卷状”铀矿化为构造隆升前形成的“古矿化”。通过分析铀矿化带走向延伸特征和地貌特征,指出了找矿远景地段。  相似文献   
16.
8月26日,一位农民司机来到汝阳县国土资源局,紧握住该局执法大队大队长刘新立的手,感激地说:“要不是你们,俺的三轮车早就翻到山沟下面了……”  相似文献   
17.
珠江三角洲沉积物的岩石磁学性质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珠江三角洲区域位于广州番禺的PD钻孔进行沉积物岩石磁学和环境磁学记录的研究. 岩石磁学实验表明钻孔大部分沉积物以低矫顽力的磁铁矿类矿物为主要控磁矿物, 但仍存在少量铁硫化物. 在有机质丰富的灰黑色黏土沉积中, 铁硫化物含量增加, 成为影响沉积物磁性特征的主要矿物, 标志着海退后富含有机质而缺氧的沼泽环境. 以赤铁矿和针铁矿类矿物为主要控磁矿物的花斑黏土, 表明了一个较长时期的暴露风化过程, 代表着沉积间断. 在以磁铁矿类矿物作为主要载磁矿物的沉积物中, 磁铁矿浓度及粒度的变化主导磁化率(κ)、饱和等温剩磁(SIRM)等环境磁学参数的变化, SIRM/κ 和χarm/SIRM的大小旋回响应于海平面的升-降过程, 它们的高值反映了磁性矿物粒度变细、海平面上升. 在沉积学分析的基础上, 根据环境磁学参数截然不同的变化规律, 结合微体古生物数据, 将珠江三角洲沉积物代表的环境分为两次显著的海平面上升-下降旋回, 晚更新世和全新世的海侵又包含若干个比较明显的次级海平面波动过程.  相似文献   
18.
克细克红那海银铜矿位于阿吾拉勒-伊什基里克金、银、铜、铅、锌(铁)锰成矿带西段,成矿地质条件优越。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的初步总结分析,认为矿化赋存与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第三段玄武粗面安山岩、粗面安山岩、凝灰质砂岩中,受近EW向和近NS向断裂控制,经多期热液成矿作用叠加成矿,属中低温热液充填型矿床。  相似文献   
19.
根据福建九龙江河口ZK1孔及ZK7孔沉积物AMS(Accelerator Mass Spectrometry,加速器质谱测年技术) 14C测年、古地磁和剖面特征分析,进行该地区的第四纪地层划分,依据粒度特征,结合磁化率、微体古生物和Sr/Ba等环境代用指标进行沉积相分析,重建了该区晚第四纪的古环境演变历史。结果表明:(1)九龙江河口第四纪沉积时代为晚更新世中期至全新世晚期。(2)上更新统沉积可划分为下部龙海组洪冲积相和上部东山组河漫滩相沉积,中间有10 ka的沉积间断,末次冰期又再遭受风化剥蚀作用,推测有5~6 ka的风化剥蚀期。(3)全新统最早沉积年代约为14 ka BP,依次出现河口湾相、河口砂坝—分汊河道相、潮滩相沉积。(4)根据年代学数据和沉积相变化,重塑了该区晚第四纪沉积环境变化过程,为该区的第四纪研究和工程地质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选择位于长江三角洲南部区域的3个钻孔CSB4、CSB6和CSB8,开展环境磁学方面的研究,以揭示该地区晚更新世以来沉积物记录的显著气候事件。结果显示:3个钻孔都存在明显的S300低值区域,其变化规律为当S300为低值时,磁化率、ARM和SIRM的值较低,而IRMAF80mT/SIRM和ARM/SIRM的比值相对较高,表明磁性矿物浓度降低、粒度变细。同时S300低值区域沉积物以黄色粉砂质黏土为主,含铁锰质结核。IRM获得曲线定量分析结果揭示:沉积物中赤铁矿等高矫顽力组分的含量相对增加,指示长江三角洲区域3次显著的干旱气候事件。在磁性地层及其AMS 14C、光释光测年基础上,推断3次干旱事件发生的时间分别为163―121 ka B.P.(事件I)、57―42 ka B.P.(事件II)和14―10 ka B.P.(事件III),对应海平面相对较低时期,季风减弱,降水减少,气候干旱,形成以氧化作用为主的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