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地质学   36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1.
大明山钨矿区位于大明山脉那汉沟北东侧,广西武鸣、上林、马山三县交界处,与大明山林场毗邻,隶属武鸣县两江镇管辖。区内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包含有钨、铜、金、银、铅、锌、锰、钼等多种资源,尤其是钨、铜、钼富集明显,并以钨矿尤为重要。矿区经过长期调查、勘探和开采,如今这种勘探工作依然如火如荼地进行。大明  相似文献   
32.
佛子冲矿床发育在钦杭成矿带南段广西境内,是近年来在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项目中取得重要突破的一处大型铅锌多金属矿床。本研究通过流体包裹体和H-O-S-Pb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手段,重点提取了佛子冲矿床古益矿区深部矿段的成因信息。流体包裹体分析表明,早期硫化物阶段(阶段I)出现含子矿物型、CO2-H2O型及H2O型包裹体类型组合,而主成矿阶段(阶段Ⅱ)和晚期硫化物阶段(阶段Ⅲ)则变化为相对单一的H2O型包裹体,成矿流体的均一温度和盐度均表现出从成矿作用早期到晚期逐渐降低的趋势。H、O同位素(δD值介于-59‰~-41‰,δ18OH2O值介于-5.47‰~4.00‰)和流体包裹体成分指示,初始成矿流体可能来自于岩浆分异热液,但随着成矿作用的进行,天水热液的掺入比例显著增大。矿石硫化物的δ34S值集中于2.3‰~4.3‰,指示矿化剂S主要来自于矿区内的中酸性岩浆岩体系。矿石铅的206Pb/204Pb比值为18.592~18.794,207Pb/204Pb比值为15.648~15.864,208Pb/204Pb比值为38.909~39.580,数据分布呈线性趋势,且正好落入岩浆铅和地层铅之间,构成一条混合线,它指示了成矿物质可能具有岩浆源和地层源的混合属性。野外地质和矿床地球化学证据都表明,佛子冲矿床的发育与燕山晚期(106Ma)的花岗斑岩侵入事件密切相关,该期岩浆作用在矿区内导致了强烈的热液流体活动并产生了显著的铅锌银多金属成矿效应。河三和古益两个矿区的矿化类型有所不同,前者代表了产在斑岩接触带的矽卡岩型,而后者代表了远离斑岩的中低温热液充填交代型,二者在整体上构成了一个以Pb-Zn为主矿种的岩浆热液流体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33.
高黎贡构造带的花岗岩,其分布受怒江深断裂的控制。花岗岩体沿着怒江断裂带呈南北向分布,总体表现为一个狭长的透镜体。远离怒江断裂的西侧,花岗岩具有块状构造,中粗粒结构;靠近怒江深断裂,花岗岩具有条带状构造,糜棱结构。花岗岩属于强过铝高钾钙碱性系列,其岩浆锆石SHRIMP年龄为124~118 Ma,糜棱岩化花岗岩新生黑云母Ar-Ar年龄为18~10 Ma,与北侧波密-察隅花岗岩结晶年龄(116 Ma)、变形年龄(18~12 Ma)一致,表明高黎贡花岗岩带是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大转弯花岗岩带的南延部分。沿着花岗岩带向南西方向依次是小龙河花岗岩(76 Ma)到盈江花岗岩(37 Ma),逐渐变年轻,体现一个有序的侵位过程。上述特征表明,波密-察隅-高黎贡构造带花岗岩侵位时间为124~116 Ma,代表怒江深断裂的走滑高峰主体变形发生在中新世(18~10 Ma),与喀喇昆仑断裂带走滑高峰、藏南南北向裂谷系、哀牢山-红河断裂带的走滑高峰等在时间上耦合一致,可能预示中新世时期,南北向挤压、拉萨地块的东西向伸展及后期旋转,造成的周边走滑作用具有统一的应力场,属于新特提斯封闭,印度大陆向亚洲大陆碰撞、俯冲、挤压这一共同的壳幔作用的动力学过程,怒江构造带花岗岩侵位与变形记录了这一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34.
滇西莴中新生代高镁富钾火山岩富含橄榄石斑晶,其核部Fo含量变化较大(94~75%),由大斑晶(〉1mm)、中等粒径斑晶(0.3~1mm)至小斑晶(〈0.3mm),Fo含量总体变小;橄榄石斑晶CaO含量大于0.1wt%,随着Fo含量的降低,MnO含量升高,而NiO含量降低,并具有明显的岩浆结晶分异趋势,均为岩浆成因,但来源复杂;大斑晶和中等粒径斑晶的核部Fo含量明显与全岩MgO不平衡,均属于捕虏晶来源。橄榄石斑晶中的尖晶石包裹体高Cr#(0.77~0.94)、低Mg#(0.17~0.65),具有较低的Al2O3含量(〈10wt%);尖晶石包裹体的TiO2含量总体上较低(〈1.0wt%),暗示了绝大部分橄榄石属于岛弧型岩浆成因,来源于富集交代的方辉橄榄岩部分熔融岩浆;少量高TiO2尖晶石包裹体(1.36~3.96wt%)的存在则暗示了部分橄榄石斑晶的形成可能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有关。大斑晶和中等粒径斑晶橄榄石均具明显的成分梯度变化,由核部、幔部至边部。其Fo、NiO含量降低而MnO、CaO含量增大,并且边部成分特征与小斑晶橄榄石相类似,其源区至少存在两次岩浆作用过程,核部成分变化反映的是早期高Mg#岩浆中的橄榄石结晶分离作用过程,而边部以及小斑晶橄榄石的成分变化则反映了后期喷发岩浆(Mg#略低)体系中橄榄石的结晶分离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35.
40Ar/39Ar同位素定年分析显示滇西新生代高镁富钾火山岩均形成于始新世晚期(约36 Ma),富含MgO(>9%)和K2O(3.07%~7.28%),绝大部分K2O/Na2O比值大于2,均属超钾质系列岩石.较高的Cr、Ni含量和较低的Sc(<30 μg/g)、TiO2(<1%)含量暗示了源区为尖晶石相方辉橄榄岩;高镁富钾火山岩与区内同时代的粗面岩具相似的地球化学组成特征,均富集LILE和LREE,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和Ti等,具有极低的Nb/La比值(0.2~0.3)、较高的87Sr/86Sr初始值(0.7056~0.7072)、负的εNd初始值(-0.97~-4.87)和相对较高的206pb/204Pb(18.556~18.695)、207pb/204Pb(15.609~15.630)比值,具有明显的岛弧型钾质火山岩的性质.高镁富钾火山岩来源于受古特提斯俯冲带流体交代的尖晶石相方辉橄榄岩的部分熔融岩浆,并在深部岩浆房经历了橄榄石的结晶分异和堆晶作用,而粗面岩则还在相对浅部岩浆房经历了较大程度的长石与单斜辉石的分离结晶.  相似文献   
36.
广西水汶盆地地处云开造山带北端西坡,发育于前加里东变质基底之上。盆地内发育早白垩世磨拉石建造的兴隆组(K1x)、大坡组(K1d)红色含砾砂岩、砂岩及晚白垩世西垌组(K2x)火山岩。西垌组从下到上可以分为四个岩性段,主体岩性依次为火山角砾岩、沉凝灰岩、火山角砾岩与凝灰岩互层、酸性熔岩类,代表火山作用从局部喷发期—宁静期—大规模爆发期—晚阶段溢流期四个阶段。在岩相学上,西垌组主体岩石类型为火山碎屑岩、流纹岩、流纹质碎斑熔岩,呈喷发不整合覆盖于下白垩统碎屑岩之上,与前加里东基底呈断层接触,并有火山后期阶段的石英斑岩、花岗斑岩、辉石闪长玢岩(古响岩体)侵位。利用LA-ICP-MS对西垌组不同类型的火山岩进行锆石U-Pb定年,得出火山岩的喷发年龄为(81.66±0.59)Ma~(80.6±1.1)Ma,属于晚白垩世。主量元素组成特征显示,该西垌组火山岩为一套高钙钾碱性过铝—强过铝流纹质岩石,具有明显的壳源特征。全岩εNd(t)值(-5.36~-3.67)以及亏损地幔模式年龄(TDM=0.997~1.581),...  相似文献   
37.
三维地质建模是地质研究的有力工具,断层的三维建模比其他地质体建模具有更大的难度,其中一个主要难题是交切断层切割关系的处理。本文以广西珊瑚矿田为例,探讨了基于地表数据和产状数据的交切断层建模方法,采用地表断层线-剖面断层轨迹-系列断层线-断层面的技术路线进行切割断层建模,采用初始断层面-断后约束条件-交切处理-约束插值的技术路线进行被切割断层的建模,并与其他建模方法的建模效果进行对比和讨论。最终形成了如下建模方法:(1)以旋转法求取部分切割断层的错开部位约束,以平移法求取完全切割断层的错开部位约束;以断层错开部位约束、地表断层线约束及断层面边界约束为控制条件,进行断层面DSI插值,实现断层错动;(2)局部法建模、分段断层线的平移连接及过度追求完全切割关系建模可能分别引起断层面延展可控性差、断面整体偏移误差及沿走向过度延伸问题,与地质事实相悖,故本文优选采用了整体法建模、顺延连接分段断层线及遵从原有切割关系的处理方法,获得了较好的建模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