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地质学   36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高黎贡构造带花岗岩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6,自引:16,他引:6  
产于高黎贡山脉的花岗岩(简称高黎贡花岗岩)记录中生代以来高黎贡构造带形成、演化的全部过程,高黎贡花岗岩的成因研究对于查明东喜马拉雅构造结的形成和演化乃至整个冈底斯地块的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高黎贡花岗岩为一套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二云母二长花岗岩、花岗岩组成的花岗质杂岩体,空间上构成一条南北向分布的挟持于怒江剪切带和龙川江剪切带之间狭长透镜体.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揭示,高黎贡花岗岩为高钾钙碱性、过铝-强过铝花岗岩,其岩浆来源于中、下地壳前寒武纪变质岩的深熔作用.花岗岩源区成分不均一,以变质硬砂岩为主,并含有变质玄武岩,形成于岛弧-陆陆碰撞环境.SHRIMP锆石U-Pb定年表明,高黎贡花岗岩形成于早白垩世晚期(126~118Ma),其年龄、地球化学特征与拉萨地块北缘花岗岩一致,说明它为冈底斯构造岩浆岩带的东延部分,是中特提斯怒江洋洋壳向南俯冲和海洋闭合过程的岩浆响应,而与新特提斯雅鲁藏布江洋的演化无关.  相似文献   
22.
甘肃公婆泉铜矿区植物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公婆泉铜矿区植被属荒漠植被类型,主要产出红沙(Reaumuria soongrica)、木本猪毛莱(Salsola arbuscula)及细枝盐爪爪(Kalidium gracle)3种群落。植物可分为富K、Na贫Ca、Mg和富Ca、Mg贫K、Na两种生物地球化学类型。矿区植物中元素平均含量及变化系数大于背景区;元素含量矿区呈偏对数正态或双峰分布,背景区呈对数正态分布。Na、K、Mg、Cu、Pb、  相似文献   
23.
为探讨广西岑溪地区糯垌岩体及其岩石包体的成因,对糯垌岩体的岩石包体进行详细的岩相学、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分析。岩相学研究表明糯垌岩体的岩石包体主要为斑状黑云母钾长花岗岩、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二长片麻岩、二长变粒岩、钾长变粒岩和花岗闪长岩,按成因分为捕掳体和残浆包体两类。斑状黑云母钾长花岗岩包体(样品F16—7—6)和黑云斜长片麻岩包体(样品F16—13—4)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分别为(152. 3±2. 2) Ma和(252. 7±4. 4)Ma;斑状黑云母钾长花岗岩与寄主岩石形成时代一致,黑云斜长片麻岩与大冲花岗闪长岩的侵位时代一致。岩石包体和寄主岩石在hark图解、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和微量元素蛛网图中具有相似的演化趋势,表明寄主岩石经历了一定程度的同化混染作用。  相似文献   
24.
选取江苏省东海青龙山含钠云母的石英榴辉岩块状样品,在0.1 GPa、920 ℃恒温加热4 h的条件下,进行了开放体系的脱水部分熔融实验.样品中含有钠云母、蓝闪石和绿辉石退变形成的后成合晶中的角闪石等含水矿物.该榴辉岩的熔融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含水矿物的脱水暗化、部分熔融和几乎全部熔融阶段.熔融从含水矿物的脱水暗化开始,玻璃质熔体首先出现在含水矿物边界.在不同的局部熔融体系内,熔体成分从基性到酸性,受到局部熔融体系内部物质组成的控制,与全岩化学成分无关.  相似文献   
25.
滇西腾冲-梁河地区位于喜马拉雅东构造结的东侧,区域内广泛分布的中、新生代花岗岩(简称腾梁花岗岩)由古永岩群、宾榔江岩群的若干个花岗岩体组成,以岩基、岩株、岩墙状态产出。花岗岩呈现带状沿着一系列北北东向弧形断裂平行分布,展示明显的同构造剪切被动侵位和岩墙扩展侵位特征。岩浆锆石SHRIMP U-Pb定年结果显示,东侧的古永岩群花岗岩结晶年龄为白垩世晚期(76~68Ma);而西侧的槟榔江岩群花岗岩结晶年龄为稍晚的始新世(53Ma)。腾梁花岗岩主要为中、粗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黑云母条纹长石花岗岩、伟晶花岗岩,缺少典型的富铝矿物。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腾梁花岗岩是起源于中下地壳的过铝-强过铝高钾钙碱性花岗岩,源岩是富含泥质的硬砂岩,并具有岛弧-后碰撞花岗岩特征。由于喜马拉雅新特提斯封闭及印度陆块与亚洲陆块的陆陆碰撞发生于65Ma, 进一步推测腾梁花岗岩是新特提斯封闭到陆陆碰撞造成陆壳增厚所引起的中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腾梁花岗岩是冈底斯的东延部分,但在形成机制上,与冈底斯花岗岩具有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26.
27.
滇西莴中晚始新世高镁富钾火山岩中单斜辉石斑晶普遍出现正环带结构、反环带结构或韵律环带结构,少量为具绿色核部的单斜辉石(“绿核辉石”)。反环带斑晶和“绿核辉石”的幔部与正环带斑晶的核部具有相似并且相对较窄的成分范围,相对高Mg#(0.83 ~ 0.90),低TiO2(0.13 % ~ 0.29 %),Al2O3(0.73 % ~ 1.68 %)和Na2O (0.22 % ~ 0.42 %),为钾质岩浆平衡结晶的产物。反环带斑晶的核部相对低Mg#(0.77 ~ 0.84),但与反环带斑晶的幔部、正环带斑晶的核部均具有相似的Ti/Al比值(0.06 ~ 0.16);韵律环带结构斑晶的成分变化均在正、反环带斑晶的成分范围之内。莴中高镁富钾火山岩中的这些环带结构单斜辉石斑晶应来源于相似的岩浆体系,反 环带结构表明在岩浆房存在较原始岩浆对较演化岩浆再补给的岩浆混合过程,而韵律环带结构特征揭示曾多次发生这种岩浆混合过程。“绿核辉石”的核部明显低Mg# (0.50 ~ 0.74),相对富Al2O3(1.66 % ~ 3.63 %)和Na2O(0.87 % ~ 2.17 %),具有明显较低的Ti/Al比值(< 0.05)和较高的AlVI/AlIV比值(0.38 ~ 0.76),为下地壳捕虏晶 来源,证实了在滇西晚始新世富钾岩浆演化过程中存在少量地壳混染作用。  相似文献   
28.
选取了湖北英山东冲河含有含水矿物黑云母和角闪石的退变质榴辉岩块状样品, 在0.1 GPa的恒压下, 分别进行了750、800、850、900℃四个温阶、恒温加热4 h的开放体系的脱水部分熔融实验.熔融从含水矿物的脱水暗化开始, 850℃时出现玻璃质熔体.镜下观察显示, 熔体主要分布在后成合晶边界、熔融程度最高的样品顶端、石英颗粒边界及裂隙内部这3个局部熔融体系内.受局部体系内部物质组成的控制, 同一温阶、不同体系内的熔体成分变化很大, 呈基性、中性和酸性.随着温度的升高, 同一体系内的熔体成分均向酸性方向演化.该实验结果表明, 恒压下局部熔融体系内物质组成的不同和温度的变化是影响熔体成分的2个重要因素, 这为理解榴辉岩块状样品的脱水部分熔融行为及与其他基性变质岩类的熔融行为进行对比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9.
大别—苏鲁超高压地体中面理化含榴花岗岩的成因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杨启军  钟增球 《地球科学》2004,29(2):169-176
大别—苏鲁超高压地体中的面理化花岗岩因为常含石榴石而被简称为含榴花岗岩, 其岩石类型主要为二长花岗岩、花岗岩和微斜长石花岗岩, 岩石具有花岗结构和片麻状构造.详细的野外地质研究表明, 超高压片麻岩作为超高压榴辉岩的围岩与含榴花岗岩呈渐变过渡关系, 或在含榴花岗岩中呈与面理平行的残留条带, 体现超高压片麻岩通过构造置换和部分熔融向含榴花岗岩转化.含榴花岗岩在常量元素的总体组成上, w(SiO2)为71.73%~79.15%;A/CNK为0.83~1.09, 平均0.98, 为准铝质; w(K2O+Na2O)为6.15%~9.00%, w(K2O)/w(Na2O)为0.16~1.54(绝大多数集中在0.9~1.1), 具有相对弱富钠-弱富钾特征.从标准矿物组成上看, 大别含榴花岗岩主要相当于奥长花岗岩; 山东含榴花岗岩主要相当于花岗岩; 东海含榴花岗岩主要相当于钾质花岗岩.在微量元素特征上, 含榴花岗岩的∑REE、∑LREE明显富集, δEu具有明显的负异常, 在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上, 相对亏损Nb、Ta、P、Zr、Ti等高场强元素及大离子亲石元素Sr, 富集Ba、La、Nd、Y、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 结合其贫w(Al)(平均11.6%)富w(Ga)(> 17×10-6)、(Fe/Mg)M(1.087~20.330)等特征, 表明其地球化学特征相当于非造山的A型花岗岩.结合前人超高压变质作用和构造演化等研究成果, 可以推断含榴花岗岩是超高压地体折返到中下地壳, 在底侵、构造体制转换等因素作用下, 由高压片麻岩的部分熔融形成的.含榴花岗岩在大别—苏鲁不同区域上的规律变化, 表明东海含榴花岗岩的出露相对于大别更低位.   相似文献   
30.
泛非期中酸性岩浆事件影响的时间和空间是国内外地质学家用来确定冈瓦纳范围的重要依据和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泛非运动在青藏高原的重要表现形式,发育于云南龙陵地区的苏帕河花岗岩就是其中的酸性岩之一.产于龙陵-瑞丽断裂(简称龙瑞断裂)南东侧的苏帕河花岗岩,其主体岩性为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岩体除了发育一系列北东向狭窄的片理化带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