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32篇
测绘学   37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100篇
地质学   112篇
海洋学   20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简要地介绍了斑点全息术的原理,分析了存在于实际数据中的各种噪声对功率谱造成的严重影响,讨论了消除噪声偏差的方法,最后报导了用斑点全息术对两双星的高分辨率象复原结果。  相似文献   
72.
73.
由广东省科协、江西省科协和赣州市政府联合举办的“京广铁路南段沿线地区资源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于1999年 11月 30日至 12月 3日在历史文化名城赣州市召开。江西省副省长胡振鹏、政协副主席罗明、广东省原副省长匡吉以及两省科协、赣州市领导都出席了会议 ,并在会上致词祝贺。中国科协主席朱光亚为会议文集作序。京九铁路是继长江三峡工程的全国第二大基础建设工程 ,其建成通车 ,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国铁路“经疏纬密”的不合理布局 ,缓解我国南北交通的紧张状况 ,对维护港澳地区繁荣与稳定 ,促进祖国统一大业 ,加快沿线地区经…  相似文献   
74.
75.
长江口南北槽分流口动力地貌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汊口的地貌演化格局对于三角洲建造和下游河槽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作为长江河口的第三级分汊口(南、北槽分流口),形成历史较短,但又经历了长江口最大的水利工程(北槽深水航道工程)的影响,故该分流口的变化是近年来长江河口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基于近50 a的地形、流域入海水沙和南北槽落潮分水分沙比等数据,探讨了南北槽分流口的动力地貌变化过程.结果表明:(1)在1998年前,长江口南北槽分流口经历了由不稳定—相对稳定—动态平衡的阶段,其中分流口沙洲洲头出现下挫—上提—下挫、主泓线则经历分流口南侧—北侧—南侧的周期变化,河槽断面由U型发展为W型.(2)长江大洪水是导致分流口地貌格局出现变化的动力因素.在洪水发生的间歇期,分流口地貌则处于由不稳定向相对稳定发展的调整阶段.(3)1998年修建沙洲洲头潜堤工程后,沙洲洲头出现上提—下挫—上提的微弱变化,但总体上沙洲头向北偏移,这导致进入北槽的分水分沙比有所减小.(4)自2002年以来,沙洲洲头因分流口的淤积而缓慢上提,潜堤北侧北槽上段淤积加重,潜堤南侧尤其紧贴潜堤部位侵蚀加剧,南槽分水分沙增大,分流口落潮冲刷槽进一步向南槽发展.  相似文献   
76.
球面水平应变场无偏计算的实现与滤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GNSS观测资料为研究地壳应变场提供了必要的依托,但如何较为完整或恰当地反映各种地壳应变信息仍存在缺陷.从连续变化的角度出发,在ITRF参考框架下水平运动场的基础上,借助于多核函数获得水平运动场的解析式,据此,利用球面上无偏差应变计算式给出应变场结果,再利用多核函数法进行空间滤波,最后给出了利用本方法进行应变计算的实际算例.该方法有如下特点:①适用于各种空间尺度的地壳应变场描述,并且全面而又客观;②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实际资料情况可提取不同频谱及其以内的应变信息;③可对应变参量进行严密的精度评定;④由于获得了解析式,故可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分析与计算.  相似文献   
77.
78.
针对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MS6.9地震,基于Sentinel-1A卫星的SAR影像获取了本次地震的同震形变场,并进行计算分析,运用SDM程序反演地下静态位错。初步结果如下:①本次地震震中位于蝴蝶状分布的形变图中心,抬升盘与下降盘之间的破裂迹线明显,破裂迹线长约24km,形变中心位于托莱山与冷龙岭断裂交汇处。②降轨数据显示,在断层区域视线向(LOS)形变量最小约-0.55m(远离卫星),最大约0.68m(靠近卫星);升轨数据显示,在断层区域视线向(LOS)形变量最小约-0.49m(远离卫星),最大约0.42m(靠近卫星)。③对中国地震局发布的门源6.9级地震烈度图和本研究获取的地震形变图进行叠加分析,可以看出二者吻合度较高,地表有较明显形变所涉及区域约0.4万km2。④运用降轨InSAR数据反演得出地下最大位错量约3.29m,深度4.75km,在近地表位错破裂长度可达30km,地表有明显破裂的区域长约25km,与中国地震局科考工作每日情况的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9.
为弥补当前水资源空间均衡评估中对指标模糊性和信息动态性考虑不足的缺陷,基于可变集原理及偏联系数方法构建一种新的水资源空间均衡评估模型。采用可变集方法计算评价对象的相对隶属度,获取级别特征值;利用偏联系数方法探究信息演化对级别的影响,得到基于支持度最大原则的定级策略;综合二者结果对水资源空间均衡状况进行评估。将模型应用于2017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结果表明:①中国东南地区水资源空间均衡程度良好,西北地区较差,南方优于北方、东部优于西部;②北京市等17个省级行政区的水资源空间均衡状态呈现不同程度的负向演化态势,亟待进一步加强管理,其余地区呈现良性的发展态势;③四川等省份各指标的均衡程度差异较大,需针对性地进行调控与优化。  相似文献   
80.
以1999~2007年GNSS观测资料为基础,利用多核函数及应变场的无偏算法,在形变场连续变化的条件下获得了华北地区现今形变场的非线性空间变化结果,局部区域超8 mm/a,其他部位隆升一般在6 mm/a以内;华北平原存在着一个巨型沉降“漏斗”,漏斗中心的数值近60 mm/a.就构造活动而言,结果基本揭示了华北地区现今的形变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