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3篇 |
免费 | 44篇 |
国内免费 | 1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9篇 |
大气科学 | 4篇 |
地球物理 | 7篇 |
地质学 | 63篇 |
海洋学 | 31篇 |
天文学 | 1篇 |
综合类 | 7篇 |
自然地理 | 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13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9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3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2.
地形重塑是矿区废弃地生态重建的基础工程,影响着整个生态重建的效果。近自然地形重塑技术以邻近未扰动的自然地貌为参照进行地形构建,近年来成为矿区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所关注的热点。但在近自然地形重塑时,究竟需要参照自然地形哪些方面的特征、需要用到哪些必要的参数指标、依据哪些指标对地形设计结果进行评价?这些问题尚缺乏系统的讨论。本文以西北干旱荒漠区为目标区域,运用“扎根理论”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探讨。我们基于大量文献调研和12位专家的半结构式访谈资料,依据“扎根理论”方法进行三层编码,最终构建了矿区废弃地近自然地形重塑的三级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含3个主类别、8个次类别和26项参数。所制定的参数指标可支撑近自然地形设计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并可涵盖矿区地形重塑中多个方面的指标需求。该工作可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近自然地形重塑方法、完善其技术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84.
对东海内陆架泥质区7个重力柱状样进行了210Pb活度分析测试,计算所得沉积速率为0.79~3.66 cm/a,平均值为1.97 cm/a,最高值出现在研究区最北端的CJ12-11号孔,属于东海高沉积强度区,其他6个柱状样沉积速率较低,属于次高沉积强度区。表层210Pb活度值分布与沉积物类型密切相关,可能主要受控于黏土矿物含量的高低;而表层210Pb活度值与悬浮体浓度则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另外,沉积速率与粒度参数综合分析,揭示了近百年来东海内陆架泥质区沉积作用稳定、泥质区呈向北扩张的趋势。 相似文献
85.
红树林作为热带和亚热带海岸带上特有的森林群落,具有独特的生态功能以及重大的社会、经济价值。中国红树林经历了反复的破坏与保护,遥感监测手段可以为实施大规模的红树林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行动提供科学技术支撑。本研究依托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提出一种时空概率阈值法对中国红树林范围进行提取。研究选取2015年516景Landsat 8数据,首先使用非监督分类法进行水陆分离,其次通过生成缓冲区确定红树林潜在生长区,然后协同多种指数与光谱信息构建多特征决策树提取红树林粗略的生长范围,最后基于长时序的红树林粗略范围数据计算红树林生长概率,并通过实验确定概率阈值对红树林进行精细提取。通过实验对比发现时空概率阈值法的红树林生产者精度达90.36%,且能较好地提取幼小、分散的红树林。研究得到了2015年中国红树林分布结果,全国红树林面积为21932 ha,广西和广东两省红树林面积占中国红树林总面积的73.22%,为中国红树林主要分布区域。 相似文献
86.
对取自安达曼海东南部海域的95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稀土元素(REE)地球化学研究,揭示了区内稀土元素分布特征及其指示的物质来源。结果表明研究区沉积物REE总量变化范围为31~228 μg/g,平均值为117 μg/g。沉积物REE球粒陨石配分模式呈现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而重稀土元素平坦,无明显Ce异常,呈现中等程度的Eu负异常等特征,表现出明显的陆源属性。REE的富集和分布受物质来源、沉积物类型、生物碳酸盐以及重矿物含量共同制约。根据沉积物REE特征参数将研究区分为4个物源区,各区沉积物稀土元素UCC标准化模式明显不同。物源判别分析显示,研究区西北部(Ⅰ区)沉积物主要来源于伊洛瓦底江陆源物质的输入;马来半岛西部浅海内陆架区(Ⅱ区)沉积物可能主要来自马来半岛沿岸水系输入的陆源物质以及现代近岸侵蚀;研究区北部(Ⅲ区)为残留沉积区,主要为全新世海侵形成的残留砂质沉积;研究区中部和南部大部分海域(Ⅳ区)为多源混合沉积区,主要为受印度季风驱动的西南季风流所搬运的伊洛瓦底江和马来半岛河流输入的陆源物质,该区沉积物受马来半岛入海物质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87.
长江流域水灾与生态环境变迁的历史地理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上长江洪涝灾害发生的特点是越到近期越频繁,其原因有自然的,也有人为的,其中人为的原因是造成水灾频率增加的最重要的因素。因此,要减弱长江水灾发生的频率,就必须综合治理水土流失、控制人口增长、实施高科技减灾工程,从而实现长江流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8.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高质量桥梁、公路、隧道等大型基础设施显著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但大量新增或既有的基础设施也给传统基于人工的安全巡检带来新的挑战:如何自动获得它们的健康状态、对异常情况进行精准测绘成为一大难题。本文以桥梁道路裂缝为研究对象,针对现有方法智能化水平低、泛化性不够的问题,提出低秩表示与深度学习结合的裂缝检测与样本生成方法。一方面,通过低秩表示,可自动从具有相似背景的路面影像序列中挑选出包含裂缝的影像,再结合灰度与几何信息进行后处理,获得像素级裂缝掩膜。另一方面,针对现实中各类复杂场景,进一步从影像语义分割角度,提出一种融合多层级特征和空洞空间金字塔池化的裂缝检测深度网络,并使用由低秩表示获得的裂缝样本进行训练。大量试验表明,本文方法在裂缝识别精度和自动化方面显著优于现有方法,不仅可用于各类桥梁的裂缝检测、定位与测绘,还可用于隧道、水坝等其他场景,泛化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89.
90.
为探索城市居住环境条件评价及其空间格局特征,以北京市城区内居住小区为基本评价单元,对城市居住环境条件进行评价,并采用地统计和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刻画其空间格局特征。得出主要结论:①北京市城区城市居住环境条件等级处于较高水平。②城市居住环境条件综合指数与居住小区所在空间位置具有正相关性和聚集性,空间分布上整体呈市中心高、外围低,西北高、东南低的格局特征。③各街道办事处和行政区划城市居住环境条件综合指数具有显著差异,城六区城市居住环境条件综合指数整体高于近郊区。通过对城市居住环境条件空间格局特征分析,发现增加城市内部公园绿地和城市水系、提高教育资源的密集程度、增加城市轨道交通的数量以及减少城市噪音污染等措施均可提高北京市城市居住环境条件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