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37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100篇
海洋学   70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65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鄂尔多斯盆地总体地貌形态为构造剥蚀高原。新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喜山期北东向正断层,切割了第三系,形成了本区地垒和地堑。晚更新世至全新世,鄂尔多斯盆地内部表现为大幅度的抬升,形成了多级残塬和多级剥蚀台地与Ⅰ~Ⅴ级河流阶地,构成了黄土区典型地貌。北部则形成串珠状湖淖﹑湿地与沙漠高原地貌景观。  相似文献   
132.
地壳岩石半脆性非均匀蠕变破坏-失稳的判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分析地壳半脆性域岩石蠕变破坏-失稳的复杂性,提出应该建立能够判别地壳岩石半脆性蠕变破坏-失稳基本规律的准则,以便尽可能准确地预测地壳半脆性域岩石蠕变破坏-失稳的类型及其与温度压力等环境条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3.
中国西北部含油气盆地具有四大类型有利油气成藏构造带,包括前陆带、中央隆起带、凹陷背斜带和斜坡构造带。前陆带还可分为前陆隆起带、前陆逆冲断裂带及前陆逆冲前锋带三个亚类。这些构造带控制了油气藏的形成与聚集,构成了在垂向上相互叠置、平面上复合连片,形成不同的复式油气聚集区。前陆带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西南缘和北缘、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和南缘、吐哈盆地北缘、酒泉盆地南缘以及柴达木盆地北缘;中央隆起带仅在塔里木、准噶尔两个盆地发育;凹陷背斜带的典型实例为塔里木盆地英吉苏凹陷中部的英南构造带,另外还包括塔里木盆地满加尔凹陷哈德逊东河砂岩不整合超覆尖灭带和准噶尔盆地漠区坳陷的莫西断鼻等;斜坡构造带以柴达木盆地红柳泉斜坡构造带为代表,它由地层不整合圈闭和地层超覆圈闭形成复合构造样式。  相似文献   
134.
<正>今年是贯彻中央"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全面胜利、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决策部署的关键之年,国土资源工作面临着更为突出的"两难局面"、"双重压力"。在异常严峻的国土资源管理大环境下,岳阳市也面临着并亟需战胜以下三个困难:  相似文献   
135.
冷泉碳酸盐岩记录了甲烷渗漏活动和流体组分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对示踪冷泉系统沉积环境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南海北部获取的冷泉碳酸盐岩进行了碳、氧同位素剖面研究,并对南海北部冷泉碳酸盐岩的碳、氧同位素变化范围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结果及已发表的δ13C和δ18O剖面数据表明,南海北部冷泉碳酸盐岩剖面的δ13C和δ18O之间普遍存在相关性,相关系数R2最高可达0.933 1.经统计,南海北部冷泉碳酸盐岩样品δ13C和δ18O均具有较大的变化范围,其最大变化分别为34.50×10-3和5.89%(Vienna Pee Dee Belemnite,V-PDB).冷泉碳酸盐岩δ13C和δ18O的相关性特征可能指示了初始流体的变化、后期矿物形成/重结晶作用、渗漏系统较为复杂或者成岩作用等环境变化信息.对不同碳酸盐岩样品来说,δ13C的变化主要由海水的参与程度决定,而δ18O的变化可能与温度和Mg元素参与方解石沉淀的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36.
在分析前人研究成果及以往矿产调查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找矿实践,笔者对研究区成矿地质条件、地球物理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矿产分布特征等进行了分析,认为梅尔盖西地区主攻矿种为铜、铅、金、锑,主攻矿床类型为与火山岩有关的铜矿床、沉积-改造型铜矿床、沉积-改造型铅锌矿、热液型铅锌、锑矿床、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已发现的矿(化)体赋存于古生代上志留统—下泥盆统乌帕塔尔干岩群碎屑岩建造及托什罕蛇绿混杂岩带中,受近东西向、北东东—南西西向展布的压扭性断裂控制,分布于鲁德涅瓦岩体外接触带中,成矿与鲁德涅瓦岩体及物化探异常关系密切。在此基础上开展了研究区成矿预测,圈定成矿远景区6个,找矿靶区8个,对各找矿靶区的主攻矿种、成矿类型、找矿标志、找矿潜力进行了探讨和总结,对8个靶区进行了综合评述和排序,供野外一线地质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37.
2003年的1:25万地质填图和实测剖面工作中,在新疆喀喇昆仑山地区岔路口一带原划二叠纪加温达坂组哑地层中首次采到了大量孢粉化石,鉴定为晚二叠世早期。同时,对该套地层进行了重新厘定,划定为上二叠统早期神仙湾组,并对其沉积环境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8.
从患病黑鲪分离病原菌HV0811的鉴定及其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症状为溃疡瞎眼的养殖黑鲪(Sebastodes fuscescens)病灶处分离到3株优势菌HV0811、PT0811和JH0811,以肌肉注射人工感染实验证实菌株HV0811为致病菌,其对黑鲪的半致死浓度为7.15×10~5 CFU/尾。通过对致病菌的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分析表明:菌株HV0811为革兰氏阴性菌,极生单鞭毛,短杆状,直径1~3mm,需Na+生长,低于4℃、高于42℃不生长。基于16SrRNA和HSP60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表明:HV0811分别与哈维氏弧菌(AY750578和AY332571)相类聚,其中16SrRNA基因序列与哈维氏弧菌(AY750578)聚合置信度较低,仅有10%,不能有效地确定该种;HSP60基因序列与哈维氏弧菌(AY332571)聚合为一个分支的置信度达100%。综合该菌的形态、生理生化及HSP60基因序列比对结果,表明分离到的病原菌HV0811为哈维氏弧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病原哈维氏弧菌(HV0811)对庆大霉素、新霉素、氟哌酸等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139.
文中根据历史水温资料分别建立无维温度θT和无维深度η,进而建立水温垂直剖面的无维自模函数θT=f(η)。在此基础上,利用热传导方程在忽略平流和涡动效应条件下建立描述表面水温(Ts)、底层水温(TH)和上均匀层厚度(h)的一维模式。文中,利用本模式试报了(时效为5、10、15d)南黄海20个站的TsTHh、温跃层厚度和强度等,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140.
运用石蜡切片法、透射电镜技术及组织化学方法,对栉孔扇贝的消化盲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消化盲囊的腺上皮由消化(吸收)细胞和分泌细胞组成,消化(吸收)细胞顶端有微绒毛,细胞内有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脂酶和酯酶活性,还含有糖原和脂肪。是进行食物的细胞内消化和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场所,并有储存能量的功能;分泌细胞内含粗面内质网、高尔基体和分泌颗粒,具有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并含有丰富的RNA和蛋白质,有分泌消化酶的功能;消化盲囊导管上皮细胞顶端有纤毛和微绒毛,细胞内有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及脂酶活性,也能分泌消化酶。消化(吸收)细胞浅部的细胞质及其释放到盲囊腔中的胞质团中含铁;各部位不含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