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2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简要报道了在云南省南华县发现的大龙潭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大龙潭金矿主矿体长360m,斜深大于60m。矿体形态呈似层状,局部呈透镜状,形态变化中等。矿体厚度的变化系数为71.2%~149.6%,较稳定;Au品位变化系数为87.5%~218%,较均匀;矿体产于向斜两翼,被断层错动,构造影响程度中等。据以上矿床地质特征将该矿区确定为Ⅱ勘查类型。  相似文献   
12.
金顶及其外围新发现的白秧坪矿床令人关注, 它们产在兰坪中新生代陆相碎屑沉积盆地内, 这易使人把它们与以沉积岩为主岩铅锌矿床对比. 但盆地处在大陆地壳强烈运动背景下, 能够有效沟通下地壳和上地幔, 矿体受构造控制, 没有同生沉积成矿事实, 也许代表了以沉积岩为主岩铅锌矿床新类型. 大规模成矿主阶段流体的惰性气体同位素组成及演化显示成矿流体中混有2%~32%的地幔He(3He/4He = 0.19~1.97 Ra), 50.1%的地幔Ne(20Ne/22Ne=10.45~10.83, 21Ne/22Ne = 0.03)以及显著的地幔Xe (129Xe/130Xe = 5.84~6.86, 134Xe/130Xe = 2.26~2.71), 地幔流体具有重要成矿意义. Re-Os法和40Ar-39Ar法测定成矿时代是67~60 Ma, 晚于矿化主岩, 与喜马拉雅期幔源和壳幔源碱性岩浆活动开始的时间一致. 地幔流体或随岩浆活动或沿穿壳断裂系统上至地壳并与大气成因盆地卤水混合是大规模成矿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13.
Quartz samples collected from the Jinman vein copper deposit in the Lanping Basin of western Yunnan were determined by 40Ar/39Ar fast neutron activation techniques, and the spectra are characterized as being saddle-shaped. The samples yielded a plateau age of 58.05 ±0.54 Ma, a minimum appearance age of 56.76 ± 0.81 Ma and an isochron age of 54.30 ±0.15 Ma, the three ages being close to each other, indicating that the ages of the quartz samples so far determined are true and reliable. The plateau age represents the time of formation of Cu-bearing quartz veins, which is corresponding to Early Himalayan. This age is also consistent with the time at which a tectonically thermal event (60 Ma) took place within the Lanping Basin, Yunnan Province. In consideration of the fact that copper ore and other ore types in the vast area of western Yunnan are concentrated mainly in the Early Himalayan strata, the authors believe that there must have existed some indispensable key factors leading to metallogenesis on a large scale during the Early Himalayan period in western Yunnan and also constraining in union the formation of ore deposits there.  相似文献   
14.
通过区域地质构造,矿区构造特征分析,论述了云南白秧坪多金属成矿东矿带,西矿带的主要地质构造特征及其构造控矿作用,并探讨了区域构造导矿与成矿及其对成矿带的控制作用,小型褶皱及推覆构造对矿床的控制作用,次级断裂对矿体的控制作用,构造环境下岩石的屏蔽与容矿作用和构造环境中碳质水源及其成矿作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滇西兰坪盆地构造体制和成矿背景分析   总被引:46,自引:6,他引:46  
大规模成矿作用的地质构造背景是国内外矿床学界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文章从盆地整体着眼,从盆地构造-沉积-岩浆-变质作用过程着手,通过盆地内地质、地球物理和遥感等事实分析了滇西兰坪盆地的构造体制和成矿背景。兰坪盆地在古特提斯构造基础上发展起来,近南北向盆缘超岩石圈断裂和盆中央穿壳断裂及近东西向隐伏构造共同控制了盆地的动力过程,中-新生代经历了印支期裂谷、燕山期拗陷及喜马拉雅期走滑拉分的性质演变。受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制约,板内构造体制下的深大断裂和岩浆活动、幔流上涌、地层中不整合及壳幔相互作用等所体现的大陆地壳强烈运动是兰坪盆地的成矿基本地质背景。推测兰坪盆地具有大规模有效沟通地幔的盆地动力学体制。  相似文献   
16.
滇西兰坪盆地白秧坪地区东矿带推覆构造的控矿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云南白秧坪地区东矿带的推覆构造为与金沙江-哀牢山造山带有关的前陆盆地逆冲推覆构造系统的前锋, 属叠瓦扇式显露类前锋, 矿区内主要由华昌山断裂和水磨房断裂构成推覆前锋的冲起构造。华昌山断裂和水磨房断裂既是本区的主要导矿构造, 也是主要的容矿构造, 深部循环的热卤水溶液以此为通道上升, 而后成矿定位于其内和其上盘不同级别的次级断层或层间破碎带中。在华昌山断裂带内, 成矿元素的含量变化与不同的构造岩石类型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滇西沧源铅锌多金属矿集区成矿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滇西沧源铅锌多金属矿集区位于中缅边境的金腊-金厂一带,是云南省地矿资源股份有限公司新近开发的一个资源产地.本文重点提供了流体包裹体中稀土微量元素和矿石的S、Pb同位素的分析结果,并对成矿流体性质,成矿物质来源等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本区流体包裹体中∑BEE变化较大,在0.371~212.1×10-9之间.反映轻重稀土分馏程度的LREE/HREE比值和(La/Yb)N比值变化也比较大,分别落在1.23~31.47和2.87~505之间.矿石的硫同位素除一个重晶石的δ34S偏高,达20.8~22.1‰,其它硫化物的δ34S均落在-0.6~5.1‰范围内,具幔源硫值特征.矿石的铅同位素208Pb/204Pb、207Pb/204Pb和206Ph/204Pb分别变化在38.621~38.993,15.584~15.738和18.568~18.800之间,不同矿段、不同硫化物矿物(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辉锑矿)之间,Pb同位素组成范围非常相近,表明研究区各矿段,铅的来源和成因是均一的、相同的,而且具有造山带Pb同位素特征.结合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及流体包裹体c、H、0同位素研究结果,推测本区成矿流体是以浅部流体为主,并有深源流体参与的一种混合流体.矿石S、Pb同位素组成表明,成矿物质也具有壳幔混合源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滇西金满铜矿床中木质结构及其成因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滇西金满脉状铜矿床, 产于由砂岩、粉砂岩和页岩组成的含盐红色碎屑岩建造中. 矿石中木质结构相当发育. 组成木质结构的金属矿物主要是黄铁矿、黄铜矿和斑铜矿. 通过对样品、显微照片和电子显微镜照片研究后, 确定其为异木属, 反映含矿岩系当为陆相环境的产物. 有机地球化学和硫、碳同位素组成表明, 矿床的形成实与地下热卤水和生物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9.
云南巍山-永平矿集区有铜金多金属中小型矿床及矿化点140余处,位于兰坪走滑拉分盆地南段,盆地发育和成矿作用与印度-亚洲板块碰撞密切相关。矿集区可分为紫金山背斜与公郎弧两个成矿流体系统。紫金山背斜成矿流体系统成矿流体的pH值为5.3~7.1,Eh值为-0.11V~2.84V,成矿压力为30MPa-130MPa,成矿温度为228℃~255℃,成矿深度在1.05km~6.67km。公郎弧成矿流体系统成矿流体的pH值为6.7~7.9,Eh值为-0.83V~0.11V,成矿压力为100MPa~225MPa,成矿温度为317℃~346℃,成矿深度为3.51km~7.89km。与紫金山背斜成矿流体系统相比,公郎弧成矿流体系统具有较高的成矿压力、成矿温度、成矿深度、pH值和较低的Eh值。但二者均属弱还原的中性-弱碱性成矿环境。  相似文献   
20.
云南澜沧地区南角河银多金属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角河银多金属矿是在地质调查过程中发现并评价的一个具有大型找矿远景的矿床.矿床产于临沧-勐海复式花岗岩基南段西侧与新元古界澜沧群变质岩的接触断裂破碎带(白章断裂)中,矿体呈脉状,形态单一.同位素及成矿流体分析结果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花岗岩和澜沧群地层,成矿流体以大气降水下渗加热上升回返并混合少量岩浆热液为特征,以花岗岩和澜沧群变质岩为矿源层,以断裂破碎带为赋存空间,为具有明显垂向分带特征的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