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74篇 |
免费 | 73篇 |
国内免费 | 10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9篇 |
大气科学 | 60篇 |
地球物理 | 82篇 |
地质学 | 238篇 |
海洋学 | 122篇 |
天文学 | 11篇 |
综合类 | 44篇 |
自然地理 | 4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16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19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29篇 |
2013年 | 19篇 |
2012年 | 16篇 |
2011年 | 20篇 |
2010年 | 22篇 |
2009年 | 23篇 |
2008年 | 28篇 |
2007年 | 29篇 |
2006年 | 26篇 |
2005年 | 21篇 |
2004年 | 21篇 |
2003年 | 20篇 |
2002年 | 12篇 |
2001年 | 29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15篇 |
1998年 | 25篇 |
1997年 | 22篇 |
1996年 | 14篇 |
1995年 | 24篇 |
1994年 | 16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7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4篇 |
1962年 | 4篇 |
1959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1953年 | 1篇 |
195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利用钻孔测井资料并运用地层倾角测量信息分析法,给出了江汉盆地地应力最大水平主压应力方向为NE60~65° 相似文献
82.
83.
提出一种反演晴空地表反照率快速稳健的新算法——混合算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双参数模型函数确定正则参数的初始值,然后由基于Morozov偏差原则的高阶收敛算法确定正则参数,继而通过Tikhonov正则化手段来反演BRDF模型。从POLDER-3/PARASOL BRDF数据库中任意挑选不同覆盖的地表像元测量数据,与MODIS全反演法结果作比较,对比较结果给予了讨论;最后选择天津市地区的卫星图像进行反演实验,并就反演结果给出了误差分析和算法模型的评价。 相似文献
84.
51 年来珠江流域输沙量的变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1955~2005 年珠江流域主要水文站的径流量和输沙量数据以及流域降水量数据, 对珠江流域输沙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 结果发现: (1) 石角站(北江)、博罗站(东江)、迁江站 (红水河) 以及高要站(西江干流) 输沙量呈下降趋势, 而柳州站(柳江)、南宁站(郁江) 的输沙量则呈上升趋势。(2) 1955~2005 年珠江入海泥沙(石角站、博罗站、高要站输沙量之和) 均 值为7529×104 t/yr, 并在总体上也呈下降趋势。珠江入海泥沙还存在着年际变化上的波动性和阶段性特征, 即从1950 年代到1980 年代呈显著的上升趋势, 而此后呈显著下降趋势。通过分析认为: (1) 气候变化是造成珠江流域输沙量年际波动性变化的主要因素, 但不是造成珠江入海泥沙下降的主要影响因素; (2) 珠江流域入海泥沙的阶段性变化特征与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相关; (3) 水库建设是造成1955~2005 年珠江流域入海泥沙减少的主要因素。(4) 珠江流域入海泥沙将可能进一步减少, 这将对未来珠江河口环境和三角洲的演变产生影响, 加强进一步的研究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85.
86.
根据1992年和1995年两期GPS测量结果所获得的位移场和应变场,结合丰富的地质资料,利用有限元方法对华北地区现今构造应力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华北地区现今构造应力场主压应力方向为NEE,其边界力除受NE55°~SW235°方向的压应力作用外,同时还受到SE120°~NW300°方向的拉张力作用,其中NE-SW的压应力量值较大,约为SE-NW向拉应力的两倍,这个结果与震源机制解所获得的应力场方向基本一致。这一应力场状态是两种动力学过程的叠加:一是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挤压,其中来自印度板块的作用力最大,约为太平洋板块作用力的1.5倍;另一个是因地幔隆起而产生的NW-SE向的水平拉张力。 相似文献
87.
根据遥感影像—地质分析,东川—易门地区为“四纵一斜七横一环”构造格局。其中,东川—易门环形影像和易(门)罗(茨)东(川) (一斜)影像构造带组合成“φ”状构造,四纵(为小江、晋渡河、汤郎易门、绿汁江断裂)和七横(为淌塘、马鬃岭、乐业、罗茨、安宁、晋宁、通海断裂带)组合成格状构造。重磁异常、矿产分布与构造有明显的对应性。矿产多展布于“四纵一斜七横一环”不同影像—地质构造迭加部位。 相似文献
88.
90.
本文在分析茶树栽培与气象条件关系和重庆市气候资源和气象灾害特点的基础上,综合确定了影响重庆市茶树区域分布差异的主要气候生态区划指标;利用Arc GIS和数字高程模型(DEM)得到重庆市80%保证率≥10℃活动积温、春旱、夏旱、伏旱和秋旱100m×100m空间分布,制作了茶树气候生态区划,将重庆市划分为:气候炎热大叶茶适宜栽培区,气候温热中小叶茶适宜、大叶茶次适宜栽培区,气候温和中小叶茶适宜栽培区,气候温凉中小叶茶次适宜栽培区和气候寒冷茶树不适宜栽培区等5种类型区,为重庆市茶树产业合理布局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