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1篇
  免费   180篇
  国内免费   196篇
测绘学   93篇
大气科学   138篇
地球物理   109篇
地质学   542篇
海洋学   115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77篇
自然地理   6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5篇
  1962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41.
源—汇系统分析已成为沉积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中关键参数定量恢复是源—汇系统分析的重要内容。以柴北缘鱼卡地区中侏罗世发育的陆相盆地源—汇系统为例,通过支点法进行源—汇系统收支定量分析。首先识别干流河道沉积,测量或计算河道尺寸,进行粒度分析;然后计算瞬时满岸水流量及沉积物流量,结合古气候与流域分析,对年均沉积物量进行计算,得出在给定地层持续时间内输送的沉积物量;再对沉积区的沉积物量进行测量统计,并与计算出的沉积物量进行对比,分析源—汇系统收支状况。对柴北缘鱼卡地区中侏罗统石门沟组下部沉积的源—汇系统收支定量分析显示,目标研究层段河流沉积的干流满岸深度在3.1~3.3 m,河道宽度为69~77 m,流经了较缓的坡度(0.000 204 6~0.000 217 8),流速一般为1.046~1.048 m/s,搬运了中—细砂为主的沉积物。该时期流域面积约为3 209.8~3 781.6 km2,流域长度介于177.8~196.2 km,满岸水流量为239.9~286.2 m3/s,满岸推移载荷流量为0.043~0.048 m3/s,满岸悬浮载荷流量范围为0.083~0.094 m3/s。基于现代类似河流的对比研究,计算出鱼卡地区干流年均沉积物搬运量介于158 862.4~179 242.3 m3,在层序S2所持续的2.2 Ma共向沉积区输入349.5~394.3 km3的沉积物,与沉积区所统计的沉积体积(322 km3)大致相符。河流沉积物输入体积的高值约为支点下游沉积区统计体积的1.22倍,如果这一分析结果准确,则表明存在一定程度的沉积物遗失现象,研究区局限发育的重力流沉积可能是沉积物遗失的主要方式。建立的收支模型可进一步推广应用于陆相河湖沉积组合的源—汇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942.
2018年8月30—31日广东出现一次超历史记录的极端强降水过程,惠东高潭24 h雨量达1 056.7 mm,采用广东省区域雷达拼图产品、MICAPS实况、CFSR逐6 h再分析资料(水平分辨率0.5°×0.5°),以及广东省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和区域自动站资料,着重分析了此次过程中"列车效应"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列车效应"发生在缓慢移动的季风低压诱发的有利大气环流背景下,最显著的特点是水汽通量散度和假相当位温大值区主要存在于925 hPa及其以下的边界层中,且在强降水发生时段汕尾附近地区边界层风向由西南风逐渐逆时针转为偏南风,在汕尾中部附近地区形成气流辐合上升;MβCS中多单体对流风暴沿西南季风和莲花山山脉走势自西南向东北方向传播;地面中尺度辐合线以及低空西南-偏南暖湿气流的脉冲,以及惠东高潭附近的特殊地形分布触发了此次过程中"列车效应"的发生发展,从而引发了高潭创历史记录的极端强降水过程。  相似文献   
943.
应世界气象组织(WMO)邀请,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端义宏和梁旭东研究员参加了由世界气象组织世界天气研究计划(WWRP)热带气象工作组于2018年9月10-13日在新西兰奥克兰举办的第11次热带气象工作组会议及热带气旋全预警系统概念(Total Warning System Concept)科学讨论会。  相似文献   
944.
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GHW2井是在陕西府谷庙沟门施工的一口页岩气探井,地层主要为千5、盒8、山西组、太原组、本溪组,钻进过程中坍塌掉块、破碎严重。针对现场破碎、坍塌掉块及水敏性地层钻探遇到的主要难题,研制了双聚防塌冲洗液体系。该体系具有护壁性、抑制性和胶结性。通过在GHW2井中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护壁、护心效果,有效地保证了该项目的顺利施工。  相似文献   
945.
利用煤田钻孔、测井及古生物等资料对内蒙古海拉尔盆地扎赉诺尔凹陷下白垩统含煤岩系层序地层格架进行分析。根据区域不整合面,下切谷河道砂体冲刷面及古生物组合突变面把研究区下白垩统含煤岩系分为两个三级层序,并建立等时层序地层格架,对沉积相及聚煤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层序I在凹陷南部3个体系域发育完整,在北部仅发育上部的高水位体系域,为厚层滨浅湖泥岩沉积。层序II的3个体系域发育、保存齐全,低水位体系域主要发育厚层分流河道砂岩;湖侵体系域主要发育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分流间湾和河口坝等沉积;高水位体系域主要发育厚层的滨湖粉砂岩、泥岩和煤层沉积;扎赉诺尔凹陷的聚煤环境主要是三角洲平原及三角洲朵叶体之间的低洼地带,富煤带主要位于凹陷西部和东北部地区,煤层单层厚度可达30m。  相似文献   
946.
基于角点检测的遥感图像几何质量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分析图像压缩过程对遥感图像几何质量的影响,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图像角点检测的图像几何质量评价方法.首先介绍经典Harris角点检测算法,然后针对Harris算法定位精度不高的缺点改进Harris算法:对角点响应函数进行曲面拟合后求拟合曲面极值点,以此作为图像亚像素级角点坐标,最后将改进的Harris算法应用到遥感图像几何...  相似文献   
947.
应用太原基准地震台和东山地震台2007年至今的数字化资料进行研究,得到太原台、东山台地脉动噪声RMS值和功率谱密度,及其相应的卓越周期,找出两个台主要干扰源的频带范围。另外,采用Matlab提供的FFT算法对整点地震记录进行频谱计算,对2010年6月5日发生的太原市阳曲Ms4.6地震前两个台记录的数字地脉动信号进行实时连续跟踪对比观测和试验,捕捉临震特殊频率波动现象,作为一种可能的"地震前兆"作探索性的研究。所得结果对去除数字地脉动信号背景干扰及分析预报工作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48.
通过对古建筑物防雷现状的调查,提出古建筑物的防雷设计应在确定雷电防护等级的基础上进行,古建筑物应采取防直击雷、侧击雷和防雷击电磁脉冲的措施,详细研究防雷装置的形式及其布置方式,防雷装置的安装应尽量做到保持古建筑物原貌和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949.
刘秀红  薛龙义 《地下水》2011,33(2):196-198
采用人口密度、人口广狭度、人口集中、分散度对临汾市1990、2000、2008年间人口分布现状、人口分布变化极其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20年来临汾市的人口分布变化极大地受临汾市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不断向中部平川地区集中,而且今后还将继续沿着这一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50.
全波形时间域航空电磁探测分辨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时间域航空电磁系统的传统记录方式存在不能探测高导异常等不足。以导电薄板为模型,研究了梯形波激励、全波形记录方式下的探测分辨率。采用等效涡流环近似方法,在计算了任意位置两线圈互感的基础上,实现了薄板电流关断期间和断开期间感应电动势的数值计算。数值计算表明:当存在覆盖层时,如果测量系统最小分辨率为5 nV/m2,在电流断开期间可检测目标体电导为1~400 S,在电流关断期间可检测目标体电导为0.1~1 000 S。时间域航空电磁系统采用全波形测量,可以拓宽电磁系统检测异常电导的分辨率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