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篇
地质学   28篇
海洋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1.
我国天然气需求逐年上升,寻找常规天然气的接替能源已迫在眉睫。木里盆地中-下侏罗统煤炭资源丰富,煤层厚度大,煤层气资源潜力巨大。综合利用野外地质调查、样品分析测试、煤炭钻井录井及含气量现场解吸,对木里盆地木里组煤层赋存特征、成藏地质条件、主控因素及煤层气成藏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木里盆地煤层厚度大,埋藏适中,以气煤和焦煤为主,整体处于中-高变质阶段,含气量较高,煤层气资源潜力良好;煤层的变质程度及顶、底板的封盖能力控制了煤层气的富集;木里盆地侏罗系煤层气主要有宽缓向斜富集和大型单斜构造富集2种成藏模式。煤层气主控因素分析及成藏模式研究为后续开展木里盆地的煤层气勘探开发提供了借鉴和依据。  相似文献   
22.
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叶城凹陷以二叠系为主力烃源岩,前人多按单一的海相或湖相烃源岩笼统分析,未考虑二叠系烃源岩不同组段及其沉积环境和沉积相带的差异。本文通过对叶城凹陷二叠系开展野外地质调查,结合该区钻井资料,首次将烃源岩分析精细到组,结果显示,叶城小区和和田小区二叠系分别以棋盘组和普司格组上段为主力烃源岩,但两者在分布和地化指标上有较大差异。其中棋盘组以浅海陆棚相为主,分布于凹陷西部的和什拉甫-莫莫克地区,烃源岩平均厚度大于100 m,总有机碳质量分数平均1.06%,类型为Ⅱ型,处于高-过成熟阶段。普司格组上段以湖相为主,分布于凹陷东部的普萨-杜瓦地区,烃源岩平均厚度大于200 m,总有机碳质量分数平均0.97%,类型为Ⅱ型和Ⅲ型之间,处于生油高峰阶段。二叠系这两套烃源岩具有较好的生烃能力,相比之下普司格组上段湖相烃源岩生烃潜力明显好于棋盘组浅海陆棚相。通过正构烷烃碳同位素比值和生物标志化合物分析,普司格组上段烃源岩为柯东1井原油的油源。结合储盖条件综合分析,叶城凹陷以甫沙-克里阳地区为油气勘探最有利区。  相似文献   
23.
24.
柯东构造带柯东段中新世以来两期构造变形与油气成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仑山前柯东构造带油气勘探潜力大,但其地下复杂构造制约着本区油气勘探。综合最新钻井、地震、非地震及野外露头资料,对柯东构造带柯东段进行构造建模研究,认为柯东段构造变形为两期,早期为圈闭形成期,与断层相关褶皱发育;晚期为调整期,高角度断层发育。两期构造变形作用控制着本区油气成藏、调整过程。  相似文献   
25.
陈夷  杜治利  孙相灿  文磊  刘玉龙 《地质论评》2021,67(Z1):67z1054-67z1056
正大同盆地是中低山环绕的断陷盆地,其内部可分为怀仁凹陷、黄花梁凸起、后所凹陷、朔州断阶、浑源断阶等五个次级构造单元。怀仁凹陷位于盆地北部的凹陷区,整体呈北东-南西向展布,具有西断东超的半地堑结构特点,其西北部以口泉断裂为界,东南部为黄花梁凸起。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为了探索大同盆地的含油气特征,  相似文献   
26.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广泛发育黄铁矿,通过对黄铁矿的矿物学特征、元素组成、硫同位素等的分析,讨论和揭示了该黄铁矿的成因。岩石矿物学研究结果显示黄铁矿具有多种赋存形式,呈零星或集合体充填于膏溶孔和溶蚀孔洞中,或与层状硬石膏相伴生;硫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黄铁矿的δ34S值介于10. 50‰~24. 00‰之间,平均值为17. 33‰。盆地东南部具备薄层硬石膏、高温驱动和充足的烃类气体等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发生的条件,结合其产状证据认为黄铁矿形成于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黄铁矿出现的地层中Fe含量较高,介于3 387. 50×10~(-6)~23 112. 50×10~(-6)之间,平均值为13 233. 33×10~(-6),为黄铁矿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来源。盆地东南部多产低含H2S天然气,研究认为黄铁矿的形成是造成该地区H2S含量较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7.
北方新区新层系油气地质调查与勘探进展及成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山—兴蒙构造带油气基础地质调查工程”全力支撑北方新区新层系油气调查科技攻坚战,按北方石炭系—二叠系、大型盆地深层和山前构造带3个层次开展工作部署。主攻北方石炭系—二叠系,查明西北地区石炭系—二叠系沉积充填序列,恢复岩相古地理,建立油气成藏模式,优选战略突破目标,支撑并实现银额盆地居延海坳陷、准噶尔盆地南部博格达山前和柴达木盆地东部3个重要油气突破;重点评价塔里木盆地深层震旦系—下奥陶统成藏条件,通过开展塔里木盆地深部调查,查明了震旦系—下奥陶统盆地结构和展布,落实了生、储、盖的平面分布特征,预测了深部油气成藏模式;积极准备在山前构造带开展工作,初步查明塔里木盆地西北缘构造格架和寒武系盐下成藏条件,在塔里木盆地温宿凸起实现了新区新层系油气重大突破,初步评价了柯坪断隆的油气资源潜力。工程取得的研究成果为推动自然资源部(原国土资源部)在新疆开展油气矿权管理体质改革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28.
杜治利  田亚  陈夷 《中国地质》2017,44(1):190-191
<正>1研究目的(Objective)武威盆地位于河西走廊东段,是以石炭系为目的层的重要盆地。露头资料揭示石炭系烃源岩分布广,厚度大。然而盆地覆盖区尤其是北部坳陷烃源岩分布不清,油气资源前景不明。本次研究的目的是初步评价武威盆地北部坳陷烃源岩情况和油气资源前景。经过对武威盆地北部坳陷石油地质条件论证,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在北部坳陷优选儿马湖凹陷部署了武地1井。该凹陷面积大,属  相似文献   
29.
中新生代天山地区隆升历史的裂变径迹证据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杜治利  王清晨 《地质学报》2007,81(8):1081-1101
本文对天山及其两侧盆地的8条典型地质剖面进行了大量的磷灰石裂变径迹测试,重点分析了天山地区不同区域的抬升历史的差异。结果表明天山主要经历4次构造抬升过程,每次抬升的范围并不相同,且存在东西差异:①早白垩世抬升,在天山南北两侧都有发生,且南边抬升早,北边抬升晚。本次抬升导致早中侏罗世天山地区准平原化状态开始解体,盆山分异开始出现;②晚白垩世抬升,从约96Ma开始,天山南侧为盆山同升的区域性隆升,天山北侧的抬升主要发生在东部地区;③古近纪抬升,从约46Ma开始,主要发生在中天山和南天山,造成天山两侧盆地物源区的重大变化,本次抬升为印度-亚洲碰撞在天山地区产生的最早的远程效应;④中新世以来的抬升,从约25Ma开始,主要发生在库车盆地北缘和北天山—准噶尔南缘。从抬升剥蚀量来看,从东向西逐渐变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