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6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22篇
海洋学   29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41.
南黄海表层沉积物物质来源的逐步判别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宪伟  杜德文  王湘芹 《地质论评》2000,46(Z1):269-273
1998年6月,获取南黄海表层沉积物样品61个,黄河、长江中、上游细粒泛滥平原沉积物样品24个.在对后者17个地球化学指标测试的基础上,利用逐步判别分析方法,筛选出7个指标(Ti、Cu、K2O、Zn、Na2O、A12O3和CaO),做为识别黄河、长江物质组成的有效参数,并构造黄河、长江两个物源端元的判别函数Y1和Y2.利用判别函数,分别计算出南黄海61个表层沉积物的函数值,进而对其物源属性进行识别.判别结果表明,南黄海表层沉积物按物源属性分为三大区A-长江物质优势区;B-黄河物质优势区;C-长江、黄河物质混合区.  相似文献   
42.
含金石英脉成矿可能性评价是脉状金矿定量评价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此问题,提出了一种概率模型——加权成矿概率模型。该模型能够根据含金石英脉赋存规律,统计预测石英脉有工业价值的可能性。从众多含金石英脉中筛选出可能有工业价值的石英脉。  相似文献   
43.
基于国内外研究成果对西太平洋岛弧-弧后盆地热液活动的分布规律、扩张速率、水深以及热液硫化物的矿物组成与金属品位等特征进行探讨。西太平洋岛弧-弧后盆地热液硫化物区以活动型热液区为主,受扩张速率的影响明显主要分布在20~60 mm/a地区;水深分布规律主要受所处构造单元的水深特征控制,而非由热液硫化物区的形成特征所决定;研究区内的热液产物主要为富Zn-Cu、富Ba-Zn以及富Fe-Cu型硫化物;热液硫化物中冲绳海槽具有最高的Ag、Pb含量,劳海盆具有最高的Zn含量,马努斯海盆和伊豆-小笠原-马里亚纳海槽具有较高的Au含量,北斐济海盆具有最高的Cu含量。本研究将进一步为西太平洋岛弧-弧后盆地地区热液硫化物资源的勘探与潜在资源量的估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4.
深海固体矿产资源,如多金属结核、富钴结壳、热液硫化物等,越来越受世界各国重视,以此为目标的调查与评价工作也越来越受重视。然而,由于深海矿产资源评价工作与陆地存在差异性,诸如调查程度低、控矿因素复杂、背景资料少、区域广大等等,陆地矿产资源评价工作中常用的定量评价方法未获得系统应用。本文尝试  相似文献   
45.
基于ArcGIS平台提取水深、坡度、粗糙度等地形特征,采用全覆盖多波来声纳测深数据,将南大西洋中脊研究区划分为4 267个统计单元,提取单元内地形特征的统计参数:均值、方差、最大值、最小值;经过统计筛选,最终选取水深均值、方差、最大值、最小值,坡度均值、方差、最大值、最小值共8个变量参与地形分类;利用K-均值方法进行非监督分类,将4 267个统计单元划分为5类地形,其中1 300个统计单元为裂谷,671个为裂谷壁,150个为内角高地斜坡,1 052个为高粗糙度的高地,1 093个为低粗糙度的次高地。将地形类型与地质调查结果进行初步关联,计算各类地形100网格见矿率系数,得到"内角高地斜坡"为热液硫化物发育的大概率地形类型,建议作为后继调查的重点勘探靶区。  相似文献   
46.
本文介绍了在宽甸元已知金矿床地区岩金预测工作中优选指示元素的思路。依据金矿地球化学理论,参考成矿带内已知金矿地球化学资料初选指示元素作为化学分析项目。化学分析结果出来后,编制地球化学图件时,考虑到减轻图幅负担和编图工作量,突出有用找矿信息,我们利用元素的变异性和致矿系数筛选出具有明显变异性和较高致矿性的元素在此基础上利用元素间统计相关性和空间相关性,保留与成矿元素Au有明显相关性的元素,作为优选出  相似文献   
47.
详细介绍矿产资源评价的协同区域化理论和协同克立格方法,同时结合大洋CC西区锰结核资源评价工作,探讨其在大洋矿产资源评价中的应用.在CC西区的锰结核矿石中铜、钴、镍是三种相关而经济价值又不同的金属,同时矿石的分布水深也是制约开采成本的重要因素.利用协同克立格方法建立资源评价模型,估计上述区域化变量在空间中的有利组合分布样式来圈定更加有潜力的矿区位置以及估计资源量,达到资源定位预测和定量评价的目的.这种方法对锰结壳资源评价同样有效.  相似文献   
48.
在典型的实验海区,使用双频测深仪和箱式取样器,对海底进行同步探测,获取双频测深仪不同底质类型数据。比较了式取样器海底底质样品,归纳出海底基岩、沙、粘土的双频测深仪水深数据和双频测深仪海底模拟记录图象特征,该特征可为双频测深仪识别海底底质类型提供先验认识。  相似文献   
49.
黄海沉积物地球化学的粒度效应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分析了最近在南黄海获取的283个站位的表面沉积物样品,获取了粒度、元素含量等多项指标。对粒级含量、元素含量做了相关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并非所有元素分布都受沉积物粒度控制;具有粒度效应的元素不受所有粒级控制;元素含量与各粒级的含量呈“\”、“/”、“N”、反“N”4种关系。这些发现对剔除元素分布的粒度效应,为利用元素分布来识别沉积物物源提供了基础性认识。  相似文献   
50.
本文引用地质矿产部“七五”东北太平洋CCB53孔柱状沉积物(<63μm)的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数据,采用“标准元素对比值法”定量分离Mn元素在不同物源(陆源、生物源、热液源和自生源)中的绝对含量,确定Mn元素地球化学本底,提取CCB53柱状沉积物中Mn元素的正、负异常。据此讨论了Mn元素发生活化、迁移和再沉淀的时间演化规律,即从沉积物的底部到顶部(22.42~0Ma),Mn元素经历了四个活化、迁移和沉淀旋回,分别为840~320、320~170、170~120和120~0。Mn元素的正、负异常分布与自生源组分和氧化还原环境的变化对比分析表明,Mn元素正、负异常分布与自生源组分的高→低变化规律和氧化还原条件的周期振荡紧密相关。早期成岩过程中发生的氧化还原环境的振荡是元素发生活化、迁移和沉淀的动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