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2篇
  免费   249篇
  国内免费   292篇
测绘学   406篇
大气科学   207篇
地球物理   209篇
地质学   823篇
海洋学   243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243篇
自然地理   121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3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91.
城市化对浅层地下水含水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2.
本文结合作者在淮南新庄孜矿开展电法工作的(?)经验和体会,对利用地面电法研究煤层采空区边界、冒落带范围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文章论述,采空区冒落带岩石的电性特征及确定采空区边界、圈定冒落带范围的依据和方法技术,结合新庄孜矿的实践分析了电法解决矿山工程地质问题中的应用效果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93.
本届学术年会地球化学方面的论文计90篇左右,包括一般理论问题、矿床地球化学、向位素地球化学、实验地球化学、天体地球化学、区域地球化学、勘查地球化学、深部地球化学、构造地球化学与环境地球化学等。一般理论问题自70年代以来,世界各地陆续发现了各类超大型矿床。它们常常不是成带成群而是单独出现,它们有特殊的形成条件和环境,例如多种成矿作用叠加、封闭的聚矿  相似文献   
94.
95.
地图数据库中的结构化河网及其自动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河段的结构化河网,讨论了这种结构化河网的自动建立过程,主要包括两个结构索引即线索树结构索引及层次结构索引的自动产生;根据包含以上两个索引的结构化河网,提供了若干检索函数,作为地图数据库中结构处理时结构信息的提取手段。  相似文献   
96.
97.
98.
利用成都站的最新辐射观测资料及有关气象资料,拟合出了四川省有效辐射的气候计算经验公式,计算了全省的地面射出辐射、有效辐射、大气逆辐射和辐射平衡,并对其分布特征、变化规律及其与我省气候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9.
淮北煤田早二叠世化石植物丰富,其形成于炎热多雨的热带滨海三角洲沉积体系中。下三角洲平原是该区化石植物最宜生长的地方。早二叠世该区化石植物常形成四类植物群落:森林沼泽植物群落、沿岸水生植物群落、高地植物群落、三角洲平原真蕨及种子蕨混生植物群落(早期)、树蕨-大羽羊齿类雨林植物群落(晚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四类植物群落的结构及面貌发生着不断的变化;其演替显示,早二叠世晚期该区气侯更加湿热,雨林气侯更为普遍。  相似文献   
100.
During late February to mid-March, 1991, when mature N. japonica swarmed in the sea surface off Jimo County, Qingdao, seawater containing numerous early embryos was pumped into a nearby 2.7 ha. muddy-sand shrimp pond, where the embryos continued to develop. 800000 Penaeus chinensis seedlings were introduced into the pond on May 30, 1991. Monthly benthic samplings were carried out to determine the population dynamics and production of N. japonica in this atypical environ -ment.The density of N. japonica varied from 0 to 20400 ind./m2. The predation of P. chinensis was considered to be responsible for the mass mortality of N. japonica in June through July, when the worms were 2.2-3.3cm in length and lived in the top 2-4cm sediment. From August to September of 1991, the hottest period in the site, there was no substantial mortality of N. japonica as reported in earlier literature. This was explained by the deeper burrowing of the' worms that protected them from predation by shrimps.Monthly biomass ranged 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