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56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51篇
地质学   128篇
海洋学   13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广东三水盆地天然气非烃组分同位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广东省三水盆地天然气中氦、氩、二氧化碳和氮等非烃组分的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该区天然气的来源以及大地热流。测得天然气中3He/4He(R)值为(1.60-6.36)×10-6,比大气的3Ne/4He(Ra)值(1.4×10-6)大:氩的稳定同位素组成(40Ar/36Ar=450-841)较大气氩富40Ar;二氧化碳的δ13C(PDB)值在-20-2‰的范围内,δ13N(Air)值在-57-+95‰之间:根据(?)He,4He值求得研究区的大地热流值(Q)为72-82mWm-2。大地热流和非烃组分同位素组成的高值以及研究区特别发育的火山岩等地质资料表明三水盆地有较强的地球深部流体(物质的和热的)向上溢出。一些油气藏中相当一部分氦、氩和氮来自地幔,各种天然气中均混有地壳来源的非烃气体。贫13C的二氧化碳气主要为地层中有机质分解的产物;富13C的二氧化碳则主要来自岩石化学反应的产物,并混有深部来源的二氧化碳。相当一部分大地热流源于上地幔。  相似文献   
42.
陈芳  杜建国  吴礼彬 《地质论评》2016,62(S1):197-198
安徽省陆相火山岩型铁矿主要产于中生代庐枞、宁芜火山岩盆地,盆地中发育一套中基性火山碎屑岩和火山熔岩,潜火山岩-辉长闪长岩、辉长闪长玢岩和辉石粗安玢岩,导致火山盆地内与潜火山岩有密切成因关系的铁矿床(点)星罗棋布,且绝大多数铁矿床的矿体全部或主要产于潜火山岩接触带及其内部,尤其是其顶部往往为成矿有利部位。庐枞和宁芜火山岩盆地是我国重要的铁铜矿产资源的生产基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历史悠久,也是我国“玢岩铁矿”(宁芜研究项目编写小组,1978)的发祥地,在国际成矿理论研究领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庐江泥河铁矿是在玢岩铁矿模式、大型矿集区成矿理论的指导下,利用钻探对磁异常进行验证于2007年发现的。文章对安徽省陆相火山岩型铁矿成矿特征与成矿规律进行总结,对于促进区域火山岩盆地成岩成矿作用的研究以及区内深部找矿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3.
44.
安徽沿江地区燕山期火成岩成岩成矿地质背景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安徽沿江地区位于长江中下游Cu,Fe成矿带的中段。通过区内变质基底类型、时代和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资料等综合研究,证明该区存在一元古宙基底缝合带,即“古岩石圈尺度不连续”,燕山期的强烈构造-岩浆-成矿活动是“古岩石圈尺度不连续”的“再活化”的表现。燕山期火成岩岩石构造组合以及岩浆作用有关的矿种组合表征它也是深达地幔的岩石圈尺度不连续,实质上岩石圈尺度不连续为区内的重要控岩、控矿构造,而燕山期挤压加厚环境中形成的高钾钙碱性系列火成岩及对应的Cu,Au组合、橄榄安粗岩系列火成岩及对应的Fe,S组合是岩浆成矿受壳幔相互作用和幔源物质贡献等因素控制的直接反映。同时,文中还利用了Nd-Sr同位素示踪体系对区内中、新生代地幔类型进行了初步研究,论证了中-新生代岩石圈/软流圈发生了灾变事件,区内晚中生代属富集型地幔(EMⅡ),火成岩为富集型地幔(EMⅡ)与亏损地幔(DM)或下地壳(IC)相互作用的结果,新生代则成为亏损型地幔(DM),这种地幔类型的变化是导致中国东部燕山期大规模岩浆成矿作用和岩石圈减薄的  相似文献   
45.
姜峰  杜建国 《沉积学报》1998,16(3):153-155
对不成熟泥炭样品进行了高压(0.1~2GPa)、高温(200℃~400℃)模拟实验,并对实验后样品的成熟度指标--镜质体反射率(Ro)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同一压力条件下,温度与镜质体反射率呈正相关;相同温度条件下,样品Ro值与压力呈负相关,说明压力同温度一样,是影响有机质成熟作用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存在会抑制有机质向高成熟演化。压力的这种作用有其内在的化学动力学机理。实验结果及实际地质现象都说明,压力作用在有机质演化过程中不可忽视。用模拟实验手段探讨压力的作用和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6.
杜建国  顾连兴 《矿床地质》1998,17(Z1):73-76
分布于大别造山带北部的北淮阳构造带中金、银多金属矿床可以分为3个矿化带,其主要矿床成因类型分别为层控热液叠加改造型、构造蚀变岩型和火山-岩浆热液型。根据对典型矿床铅同位素示踪和含Au丰度的初步研究,确定了不同成因类型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及对应的重要含矿地质建造(矿源岩)为新元古界歪头山组和下古生界龟山岩组。  相似文献   
47.
The occurrence,mineralogy and geochemistry of eclogites in the Mt.Dabie area show that they were subjected to a high-pressure metamorphism together with the country rocks,but their petrochemistry and REE geochemistry show some difference from those of the country rocks.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clogites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bot continental tholeiitic basalt and oceanic tholeiitic basalt.The rocks probably subducted to the upper mantle with the Dabie metamorphic complex.When elevated to the surface,they were subjected to different staes of retrogressive metamorphism.  相似文献   
48.
杜建国 《江苏地质》2003,27(1):19-24
通过对沭阳北部地区第四纪岩石地层、生物特征、重矿物组合及年代地层等分析成果的研究,恢复了该区第四纪岩相古地理环境,并对第四纪古地理环境的演变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49.
大别山北部石榴辉石麻粒岩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别山北部石榴辉石麻粒岩是一种基性麻粒岩,岩石中富含有大量CO_2、CH_4、H_2S、H_2O流体包裹体,及含子晶多相包裹体。首次在寄主矿物石榴石、透辉石发现有含固相的多相包裹体。经拉曼光谱及电镜分析,固相部分为石榴石,辉石、重晶石和铁的氧化物;气相成分为H_2O、CO、CO_2、H_2S、H_2、CH_4、C_2H_2等,均一温度分别为950℃、975℃。指示着石榴辉石麻粒岩在形成过程中,在还原气氛下曾经发生过局部深熔作用,产生在组成上近于石榴石、辉石的熔体。这种溶体被正在结晶的石榴石,透辉石所捕获。石榴石中早期的含石榴石子晶+CO_2多相包裹体其CO_2密度为0.65~0.626g/cm~3;二相的 CO_2包裹体,CO_2部分的均一温度26~28.2℃,为晚期捕获的低密度CO_2包裹体,密度为0.648~0.688g/cm~3。石英中三相H_2O-CO_2包裹体,Th=331~410℃,CO_2-水合物溶化温度7.3°~8.6℃,是一种低盐度包裹体,CO_2部分均一温度:25.7~28℃,CO_2密度0.65~0.698g/cm~3为早中期捕获的包裹体。整个岩石中未发现高密度CO_2流体包裹体。表明麻粒岩可以形成在低密度CO_2之中。H_2O-NaCl包体均一温度80~475℃,密度0.36~1.026g/cm~3,主要为晚期包裹体,少数高密度H_2O包裹体,为早期捕获的包裹体。通过流体包裹体等容线确立石榴辉石麻粒岩P-T轨迹为  相似文献   
50.
Phengites in ecologites of the Dabieshan reg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enerations:primary phengite formed during ecologite-facies prograde metamorphism(Phel),phengite formed during the late stage of eclogite-facies retrograde metamorphism(Phe2)and phengite formed during amphibolite-to greenschist-facies diaphthoresis(Phe3).Electron microprobe analyses show that the Si and Fe^2 Mg contents of Phel are unexpectedly lower than those of Phe3.Therefore,much caution should be exerciesed while using the Si content of phengite to estimate the pressure of a retrograde proc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