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56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51篇
地质学   127篇
海洋学   13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71.
信息熵在地下流体资料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简要介绍了信息熵的原理及其方法,并对八宝山断裂带逸出氡和昌黎台的水位资料进行处理,结果表明,用信息熵的原理和方法从前兆观测资料中提取地震前兆异常信息是可行的,八宝山断裂带逸出氡的信息熵减熵异常对应地震较好,分别从氡日均值和五日均值中提取的信息熵都是能得出一些很有意义的异常信息,但五日均值物熵值更明显,直观,昌黎水位处理结果也说明地震前后信息熵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减熵异常,并且水位观测值势变化对信息熵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72.
大别造山带的流体系统与成矿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大别山是大别造山带的主体部分,流体活动贯穿于俯冲-碰撞-折返整个造山过程。印支期俯冲-碰撞阶段的流体,以具高挥发份、高盐度为特点,流体中保留有原岩在地表时的天水-岩石以及超高压变质过程中的地幔流体-岩石同位素交换的信息。燕山期折返隆升阶段的流体是大量天水与深部流体发生混合的产物,流体中盐度降低,但水-岩相互作用增强。大别造山带的流体系统可称为“天水与深部流体混合系统”,并可分为流体富集区、流体贫乏区和流体排泄区三个部分。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流体富集区。  相似文献   
173.
同位素地球化学在地震研究方面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建国  刘丛强 《地震》2003,23(2):99-107
主要论述流体同位素地球化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地震活动过程中的变化特征、异常判识的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及其在地震预测方面的应用。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在地震监测预报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可以用来判定流体的物质来源和循环过程、判断流体异常的原因、建立古地震和历史地震活动的时间序列、推断地震活动规律、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地震。研究认为,目前在地震监测研究方面除^222Rn和^14C应用普遍之外,其他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应用较少,从而使得许多异常难以判定,许多古地震得不到较准确的年龄。  相似文献   
174.
安徽中部大别山地区和下扬子地区燕山期岩浆岩富K、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岩浆从早到晚的演化趋势为:高钾钙碱性一钾玄岩系列→钾玄岩系列→双峰式岩浆岩或者A型花岗岩,表明大别造山带和下扬子地区在燕山期处于同一个构造一岩浆活动区。大别地区富K岩系的源区与富集地幔密切相关,下扬子地区的则与下地壳有更多亲缘关系。岩浆源区的不同是造成大别地区和下扬子地区成矿作用重大差别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75.
中国大陆含油气盆地的氦同位素组成及大地热流密度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天然气中氦同位素组成,讨论了中国大陆主要含油气盆地氦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与大地热流密度。不同地区425个~3He/~4He 值表明中国含油气盆地天然气的氦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较大,为4.0×10~(-9)-7.21×10~(-6),在统计直方图上呈现三个峰值:1.5×10~(-8),3.0×10~(-7)和1.5×10~(-6)。中国东部大陆裂谷系中、新生代盆地内天然气的~3He/~4He 值分布范围为1.02×10~(-7)-7.21×10~(-6),50%以上大于大气的值(1.4×10~(-6));其他地区含油气盆地天然气的~3He/~4He 值分布范围为4.0×10~(-9)-7.01×10~(-7),全部小于大气的~3He/~4He 值。根据天然气中~3He/~4He 值计算的大地热流密度值分布在30-82mW/m~2 之间。利用~3He/~4He 值计算的大地热流密度值与用其他方法测得的值相一致,在中国大陆水平方向上呈现"东高西低"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76.
八宝山断裂带逸出氡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映震效能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杜建国  宇文欣 《地震》1998,18(2):155-162
给出了1992年5月至1996年12月八宝山断裂层气中氡的浓度实例测值,并讨论了氡异常的影响因素及其与地震的关系。二个测点断层气中氡的浓度变化范围较大,且a测点的氡浓度值离散度较大,其平均值为6.5Bq/L,均方差为2.3,b测点均值为4.4Bq/L,均方差为1.6。氡的原始测值具有年变旋回,测点气温、气压和3.2m地温也具有明显的年变规律,温度和土壤湿度是控制氡浓度年变的主要因素。氡的浓度在无震  相似文献   
177.
三维地质建模是实现深部矿产勘查突破的重要途径,其通过控矿地质体的三维建模,直观刻画控矿要素之间的空间、成因和演化关系,帮助理解成矿系统,开展深部找矿预测.当前三维建模主要采用地质资料构建,在缺少钻孔等已知资料的情况下,难于构建出可靠的三维地质模型.为了克服常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可信度低、精度差的缺点,本文将重磁交互反演技术引入到三维地质建模中,提出了基于先验信息约束,通过二度半剖面交互反演、三维物性反演联合修正的三维地质模型方法.采用该方法建立了铜陵矿集区的三维地质模型,并开展了深部找矿预测,取得以下主要认识:1)基于先验信息约束的重磁交互反演建模技术能大幅提高三维地质模型的可信度,是实现地下地质体"透明化"的重要途径;2)铜陵地区重要控矿地层(C-P-T2)主要分布于向斜区和火山岩覆盖区,深部岩浆岩条件优越,深部找矿工作应从传统的背斜隆起区转向向斜区和火山岩覆盖区以及部分凹陷区,这将极大拓展铜陵地区找矿空间;3)铜陵地区传统的五大矿田的侵入岩均具有复合岩体特征,特别是与辉石闪长岩共生的矿产以铁铜矿为主,而与金矿密切相关的侵入岩则多为中酸性岩体,这一推断如果成立,将对铜陵地区找矿突破产生重大影响;4)铜陵地区的推覆构造十分发育,木镇凹陷区的早古生代基底和南陵盆地北西缘的戴公山背斜就是一套区域性推覆构造的产物,三维地质模型还揭示铜陵地区侵入岩具有深、中、浅三重结构,这为铜陵隆起的推覆成因提供了证据,也指示了在铜陵之外再寻找类似铜陵矿集区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178.
为了探究地震对断层流体逸出的影响和震后流体地球化学特征随时间的变化与余震对应关系,在玉树地震断层进行了震后断层土壤气氡、CO2以及泉水气氡等流体地球化学连续观测.观测结果发现震后一个月的时间内CO2和土壤气氡、水氡浓度都保持在比较高的水平.此后浓度有一个先下降在上升的变化过程,在浓度下降变化的过程中,余震比较少;而在浓度上升过程中,余震活动比较活跃,数量多,震级大.玉树地震后断层带CO2和壤气氡、水氡浓度增加,表明地震前后断层的活动性增强,改变了区域内原有的应力场水平,导致了深部流体沿着地震断裂运移到地壳浅部.  相似文献   
179.
施珂  杨晓勇  杜建国  万秋  蔡杨  陈林杰 《岩石学报》2019,35(12):3734-3748
杨冲里金矿床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铜陵矿集区内舒家店矿区新发现的新类型金矿床(破碎带蚀变岩型),矿体主要赋存于二长闪长岩与志留纪地层接触带外围的碎裂岩中。流体包裹体测温显示该矿床均一温度范围在220. 1~445. 3℃(平均值为328. 3℃),盐度介于0. 18%~8. 00%NaCleqv之间(平均值为2. 52%NaCleqv),属于中高温-低盐度-低密度成矿流体。激光拉曼包裹体成分分析显示包裹体气相成分主要为CO_2和H_2O,而液相成分主要为H_2O,可能含极少量的CO_2。H、O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成矿流体的δD值为-85‰~-50‰,δ~(18)O_水值为0. 76‰~3. 76‰,落于岩浆热液与大气降水之间,受大气降水作用影响明显。矿区内出露两个侵入岩体,岩性分别为辉石闪长岩与二长闪长岩,前人的年代学研究及两者之间的穿插关系表明,辉石闪长岩的侵位时间略早于二长闪长岩;区内两个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特征显示,杨冲里金矿与舒家店铜矿的流体包裹体具备相似的温度,但盐度相对较低,根据不混溶流体成矿机制,杨冲里金矿成矿流体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是成矿物质淀积的主要形成因素。结合前人对于矿区内S、Pb等同位素的研究,我们认为杨冲里金矿与舒家店铜矿为同一区域的两次成矿事件,杨冲里金矿为该成矿系统的末端成矿。  相似文献   
180.
文章在对皖南青阳-泾县地区与金-锑多金属矿化有关的中酸性脉岩进行系统调查的基础上,开展了锆石特征及U-Pb定年研究,识别出新生锆石、变质重结晶锆石、捕获锆石和继承锆石共4类锆石,并相应获得一系列年龄值。新生锆石和变质重结晶锆石年龄(125~124 Ma)代表中酸性脉岩形成时代,该年龄值与皖南地区燕山期晚阶段A型花岗岩(130~123 Ma)年龄基本一致,指示二者为同一期岩浆热事件的产物。微量元素特征显示中酸性脉岩源区存在石榴子石残留,而A型花岗岩源区存在斜长石残留,指示源区具双峰式岩浆组合特征,表明该时期皖南地区处于强烈的拉张构造背景下。捕获锆石给出148~142 Ma和136~132 Ma 2组年龄,对应于皖南燕山期早阶段和晚阶段早侵入岩的年龄,暗示脉岩出露区的深部存在隐伏的燕山早期岩浆岩,脉岩岩浆侵位过程中同化混染了早期岩浆岩。继承锆石给出的年龄与扬子板块地壳增生和再造事件中的3期模式增长的年龄相对应,反映与江南过渡带可能有相同的基底物质组成。中酸性脉岩中锆石具有较低的Ce4+/Ce3+比值,表明其岩浆结晶时具有相对低的氧逸度,有利于金、锑的硫化物的形成,进而发育金-锑矿化。区内多金属矿床(点)具有较为明显的分带性,近岩基的中酸性岩株及其接触带发育斑岩-矽卡岩型矿床,成矿元素以钨、钼、铜为主;远离岩基的岩枝或岩脉状中酸性脉岩中及旁侧断裂带内发育脉状矿化,成矿元素以金、银、锑为主,显示出区域成矿作用受断裂构造系统、岩浆活动期次和成矿元素活动性的共同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