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08篇 |
免费 | 185篇 |
国内免费 | 22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97篇 |
大气科学 | 146篇 |
地球物理 | 117篇 |
地质学 | 640篇 |
海洋学 | 121篇 |
天文学 | 7篇 |
综合类 | 195篇 |
自然地理 | 9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36篇 |
2022年 | 43篇 |
2021年 | 52篇 |
2020年 | 29篇 |
2019年 | 57篇 |
2018年 | 53篇 |
2017年 | 52篇 |
2016年 | 37篇 |
2015年 | 54篇 |
2014年 | 65篇 |
2013年 | 42篇 |
2012年 | 61篇 |
2011年 | 51篇 |
2010年 | 55篇 |
2009年 | 53篇 |
2008年 | 62篇 |
2007年 | 65篇 |
2006年 | 61篇 |
2005年 | 47篇 |
2004年 | 56篇 |
2003年 | 45篇 |
2002年 | 33篇 |
2001年 | 27篇 |
2000年 | 32篇 |
1999年 | 31篇 |
1998年 | 37篇 |
1997年 | 33篇 |
1996年 | 28篇 |
1995年 | 36篇 |
1994年 | 31篇 |
1993年 | 35篇 |
1992年 | 26篇 |
1991年 | 24篇 |
1990年 | 32篇 |
1989年 | 20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33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3篇 |
1978年 | 3篇 |
1977年 | 3篇 |
1964年 | 4篇 |
1963年 | 3篇 |
1959年 | 3篇 |
1957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塔里木盆地塔中-巴楚地区奥陶系内部存在一期重要的不整合。通过对数十口钻井的地层、古生物研究及与露头剖面的对比,发现该不整合的顶、底层位变化较大,地层缺失量在不同地区有所差异,可大致分为两种情况:其一是塔中地区,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覆于鹰山组第三段(下奥陶统上部)之上,且有部分钻井良里塔格组下部也发育不全,缺失了至少11个牙形石带,相当于有17~20Ma的地层缺失;其二是巴楚地区,良里塔格组覆于鹰山组第二段或鹰山组第一段(中奥陶统下部)之上,缺失了至少8个牙形石带,相当于有约14Ma的地层缺失。上述地层缺失主要是由于中奥陶世以后塔里-巴楚地区出水成陆,碳酸盐岩地层受大气淡水溶蚀的结果。在不整合之下碳酸盐岩地层中形成的岩溶是十分重要的油气储层。因此,对该不整合的研究对于塔中、巴楚地区奥陶系,特别是鹰山组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2.
63.
64.
本文结合作者在淮南新庄孜矿开展电法工作的(?)经验和体会,对利用地面电法研究煤层采空区边界、冒落带范围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文章论述,采空区冒落带岩石的电性特征及确定采空区边界、圈定冒落带范围的依据和方法技术,结合新庄孜矿的实践分析了电法解决矿山工程地质问题中的应用效果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65.
66.
67.
68.
这篇文章是法国著名的铀矿床学家J.季弗鲁瓦及J.A.莎尔西亚根据多年来研究法国(以及参考葡萄牙、西班牙)热液铀矿床所做的成因分析,文中主要探讨了铀源问题。法国本土内的绝大多数铀矿床都属于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共主要地质特点可归钠如下:1.矿床多分布在花岗岩侵入体内部及其内外接触带,在空间和成因上同花岗岩关系很密切。花岗岩岩体的铀克拉克值较高,自变质发育,如钠长石化,白云母化,长石水解,黑云母破坏等。 相似文献
69.
本文对西藏厅宫大型铜矿进行了详细研究,矿床详细的地质岩相学-蚀变以及典型剖面填图表明,矿区存在2个岩浆事件高峰,即始新世的钾长花岗岩(~50 Ma)和中新世的斑状二长花岗岩、英云闪长斑岩及闪长玢岩(约13~17 Ma)。野外和室内研究发现,厅宫矿区存在2期重要的矿化事件,即始新世(~50 Ma)铜矿化及中新世(~15Ma)的铜钼矿化。始新世含矿岩体为钾长花岗岩,其最主要的特点是其成矿岩体结构的特殊性,表现在该矿床的成矿岩体没有典型的斑状结构,而是独特的细晶-似伟晶结构,说明含矿岩浆发生过骤冷,可能是流体突然逃逸,矿物结晶的固相点发生漂移所致。同时,该岩体还发育大量显微文象结构、显微晶洞构造等,均说明岩浆曾经富水,并且曾经流体饱和;中新世含矿岩体为具有埃达克岩特征的斑状二长花岗岩,主要以脉状的铜、钼矿化为主。该矿床蚀变分带类似于冈底斯带其他斑岩矿床。时间上,分别为早期的钾硅酸盐化、转换阶段的青磐岩化、随后的绢英岩化及最晚期的泥化蚀变;空间上,以含矿岩体为中心向外依次为钾硅酸盐化、绢英岩化、青磐岩化,最晚期的泥化呈补丁状或条带状叠加早期各类蚀变。铜矿化主要发生在始新世的黑云母化阶段和中新世的绢英岩化阶段,而钼矿化主要发生在中新世的钾硅酸盐化和绢英岩化的转换阶段。 相似文献
70.
野外露头岩石学与地层学研究表明,青藏高原东北缘囊谦古近纪盆地贡觉组自下而上可分为5个岩性段,它们构成两套由粗变细的沉积序列,主要形成于冲积扇-河流-湖泊-三角洲沉积环境。不同的岩性段具有不同的岩石组合,反映其形成于不同的沉积环境:第一岩性段分布局限,为滨浅湖相沉积;第二岩性段、第四岩性段和第五岩性段形成于近源、快速堆积环境;第三岩性段为面积分布广泛的干旱-炎热气候条件下的河流-湖泊沉积环境产物。由于盆地沉积的不对称性及所处沉积环境的不同,各岩性段在盆地内的出露也不相同,总体反映盆地经历了早期挤压推覆前陆盆地、中期走滑拉分盆地、晚期走滑挤压推覆前陆盆地的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