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对伦坡拉盆地丁青湖组油页岩进行了系统采样和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该地区油页岩SiO2含量整体较低,K2O/Na2O值较高,Al2O3+Fe2O3为6.43%~10.28%,Al2O3/(Na2O+K2O)为1.7~4.91,含有一定的铁镁质组分和较多的稳定组分;化学蚀变指数CIA为65~85,Th/U值多集中在0.97~3.38,表明油页岩源区经历了相对中等的风化作用,反映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Sr/Ba值为0.45~0.82,V/(V+Ni)值为0.46~0.68,Th/U平均值为0.59,表明丁青湖组油页岩形成于淡水缺氧的湖泊之中。温暖湿润的气候、丰富的生物来源及淡水缺氧的沉积环境是伦坡拉盆地丁青湖组油页岩形成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32.
33.
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之间的措勤盆地,在中侏罗世—早白垩世期间具有以且坎-古昌-阿索裂谷带为沉积、沉降中心向南北两侧展开的古地理格局:①中晚侏罗世时期,裂谷带内由深水浊积岩、放射虫硅质岩和浅水碳酸盐岩、碎屑岩岩片及基性—超基性岩等组成;裂谷带两侧由滨浅海相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组成。该期盆地古地理演化具有先变深后变浅的沉积序列。②早白垩世早中期,裂谷带内仍由基性—超基性岩、深水复理石碎屑岩及放射虫硅质岩和浅水碳酸盐岩及碎屑岩组成;裂谷带两侧的日松-革吉-它日错分区主要由浅海相碎屑岩和灰岩组成;盆地南北部的措勤-申扎分区和木嘎岗日分区主要由滨岸-三角洲相碎屑岩及火山岩组成。各相带在纵向上均具有向上变深沉积序列。③早白垩世晚期,盆地以台地相碳酸盐岩沉积为主,裂谷带附近以发育台地边缘礁滩相沉积;裂谷带两侧的日松-革吉-它日错分区主要由开阔台地相灰岩组成;盆地南北部的措勤-申扎分区和木嘎岗日分区由局限台地相灰岩和陆源进积碎屑岩组成。 相似文献
34.
分析尼泊尔石油地质条件对于促进尼泊尔油气的勘探开发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全面搜集尼泊尔油气地质及相关资料,结合实地考察和部分样品分析结果,报道了尼泊尔区域地质特征、油气勘探现状、区域构造特征和地层发育特征;分析了Dailekh地区出露的油气苗特征、烃源条件、生储盖和油气圈闭条件,认为Dailekh地区发育四套烃源岩层,多个生储盖组合,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前景;油气苗为高成熟烃源岩裂解的产物,可能来自变质岩推覆体下伏沉积岩层;断层和逆冲相关的背斜、突起构造和倾斜断块等是找油气的重要构造。 相似文献
35.
研究表明羌塘盆地在油气资源的许多方面可与中东特提斯油气集聚区相类比,因而成为中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的首选目标之一。羌塘盆地的构造部位相当于中东特提斯构造域的北亚带和中亚带,羌塘盆地晚古生代是一个被动大陆边缘盆地,中生代是一个复合式前陆盆地,新生代叠置成为第三纪走滑断陷盆地;羌塘盆地内发育有极为良好的生储盖组合,生油岩主要为三叠系-侏罗系的泥岩、灰岩和油页岩,烃源层处于成熟-过成熟阶段,生油高峰期为晚侏罗世-古近纪,局部发现厚达70余米的油页岩,初步估计油气资源总量为50亿吨左右;盆地内发育有孔渗极佳的碎屑岩、白云岩以及生物礁(滩)岩等储集层,其次生孔隙的形成期与烃岩的生油高峰期一致;盆地内发育泥岩、泥灰岩和石膏等多套盖层,累计厚度可达3000多米,尤其是发育中东油田最好的石膏储层,累计厚度达177m,其中,仅中侏罗统布曲组最大单层厚度达93m;盆地内发育数十个形态好、保存完整的大中型背斜和穹隆圈闭构造,它们均定型于侏罗纪末期,为油气运移和圈闭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盆地内共发现油气显示190余处,其中包括5处液态油苗,数处见厚达数厘米的板状沥青,并发现面积约10km2的古油气藏一个;藏北高原的抬升属整体的均一抬升,剥蚀强度不大,岩浆活动广泛,但除盆地东南部外,规模小,对油气的破坏性不大。因此,盆地内具有一定的保存条件。 相似文献
36.
藏北羌塘盆地上侏罗统中硅化木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首次在藏北羌塘地区晚侏罗世晚期地层中发现的硅化木,对硅化木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描述,初步鉴定其属南洋杉型木,并在同一层位中采集了大量孢粉。结合区域地质以及产出硅化木地层的沉积学特征等简要分析认为,羌塘地区晚侏罗世具干热气候,属全球四大植物分区中的欧洲-中国亚区。显然,这一发现有助于我们认识青藏高原晚侏罗世的构造演化及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37.
朱忠发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1988,8(6):21-31
北京大学郑淑惠指出:“古代碳酸盐岩的地质应用,只有解决了矿物同位素数据的保存性问题,才能更好地阐明地质过程①”。很多地球化学家研究现代、亚近代和古代沉积时,不但研究全岩,而且研究沉积物组份、胶结物和各种生物化石的碳、氧稳定同位素组成,并且进行彼此间的对比,进而探讨矿物岩石同位素变化规律和地质应用。 相似文献
38.
本文以沥青抽提物的饱和烃色谱—质谱分析为基础,结合野外露头剖面沉积相分析,剖析了羌塘盆地马牙山沥青的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其沉积环境、成熟度和油源。测试结果表明:马牙山沥青的正构烷烃不具备明显的奇偶优势,(nC21+nC22)/(nC28+nC29)值较高,Pr/Ph、Pr/nC17值明显较低,C27、C28、C29规则甾烷呈不对称“V”字形分布,4—甲基甾烷普遍存在,Ts/Tm、C29ββ/(αα+ββ)、C2920S/(S+R)等热成熟度构型转化参数比值较低。饱和烃色谱质谱特征表明,沥青母源岩以海相水生生物输入为主,有机质处于低成熟演化阶段,有机母质形成于一定盐度的还原环境。油源对比显示,中侏罗统夏里组烃源岩与马牙山沥青的正构烷烃、甾烷、萜烷等生物标志化合物分布特征具有很好的对比性,反应了二者具有较强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39.
序言前陆盆地是由板块碰撞引起侧向挤压,进而形成冲断推覆体(thrust mass)加载于大陆边缘,使大陆地壳周缘前陆隆起(peripheral forebulge)形成的一种不对称盆地,它的一侧与发育周缘前陆隆起的克拉通大陆为邻,另一侧靠近冲断推覆体。靠近冲断推覆体侧的一端主要发育陆源碎屑沉积,而靠近克拉通大陆的一边则发育成为碳酸盐台地。由于碰撞后大陆岩石圈的持续俯冲,造成冲断推覆体跨过先前被动大陆边缘,进而向克拉通陆内迁移发展,致使碳酸盐台地最终全被陆源碎屑掩埋。最初,冲断推覆体位于海平面之下,随着冲断推覆体叠加而成山链,加载于大陆边缘薄的外部地壳之上,沿缝合线形成一个深而狭长的边缘海槽地,接受陆源泥和深海沉积物沉 相似文献
40.
羌塘盆地侏罗纪末至早白垩世地层包括扎窝茸组、雪山组、白龙冰河组和索瓦组上段,目前对它们的划分、对比和相互间关系的认识不一。笔者根据各组的含义和时代依据,指出各地层组为岩石地层单元,目前资料尚不足以作进一步年代学划分。通过全面统计各组的分布情况,分析各组的沉积特征,发现白龙冰河组为陆棚相,仅见于盆地北西部;索瓦组上段为海湾泻湖相,见于盆地中部;雪山组和扎窝茸组为河流一三角洲相,见于北东部。为此,认为各地层组是盆地内同期异相沉积,作为上下关系处理是不妥的,据此又提出了新的地层对比方案,认为盆内最高海相层位应该跨入了下白垩统,海水最终是向北西方向逐步退出盆地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