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5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121篇
测绘学   82篇
大气科学   39篇
地球物理   70篇
地质学   217篇
海洋学   60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40篇
自然地理   8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71.
海陆表面温度是理解全球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关键参数。针对已有温度反演产品海陆边界时空不连续的问题,本文采用Sentinel-3海陆表面温度辐射计(SLSTR)光学与热红外影像,通过植被指数阈值法逐像元计算陆表与海表发射率,基于分裂窗算法反演得到黄河三角洲陆海表面时空连续温度产品。结合地面温度观测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提供的全球中等分辨率数值大气再分析产品,验证了本文陆海温度产品(均方根误差优于1.1K)反演精度高于现有公开的全球产品,可为全球时空连续温度产品反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72.
孙传谆  李鹏  邓羽  张昌顺 《地理学报》2022,77(11):2902-2919
落实“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提出美丽中国生态建设优化途径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需求。因地制宜地做好美丽中国建设的生态区划,提出生态建设分区方案,是实现美丽中国愿景的重要路径。目前,生态区划对于新时期系统性生态建设内涵,以及全球气候和人类活动变化双重背景对生态系统空间异质性影响的考虑不足。本文通过构建“景观美、服务美、安全美”的三位一体美丽中国生态建设分区的理论框架,综合考虑生态系统结构、格局、质量、服务、胁迫等因素的空间异质性,建立美丽中国生态建设分区三级指标体系,以及对生态现状本底和退化程度进行评估的生态建设综合指数和生态退化综合指数。以全国第三级流域为基本单元,基于指标现状特征及生态综合评估结果,通过空间聚类分析将全国划分为5个一级生态建设区和13类22个二级生态建设区,并在二级分区的基础上选择典型区划分出三级生态建设区。分区结果为美丽中国生态建设提供应用支撑。此外,未来生态建设分区的指标构建应当更加注重指标之间的关联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多样性,并进一步耦合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双重干扰。  相似文献   
573.
活态遗产地演变发展是连续性空间生产过程,揭示其特征与逻辑对于活态遗产地的保护、利用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将表达遗产地活态性的3个要素——传统、地点、生活与“空间三元辩证法”相耦合构建TSL(Tradition-Site-Living)模型,并以丽江古城为例,探讨活态遗产地持续变化的一般规律。结果发现:1)古城经历了三个阶段的空间生产,即政治功能主导下的“空间中的消费”,工商功能主导下的“空间中的生产”,旅游功能主导下的“空间的生产和消费”;2)外部环境因素变化促使古城核心使用功能演替,引发生活、地点、传统相互作用,从而实现各个阶段的空间生产过程;3)活态遗产地连续性空间生产是外部因素驱动内生机制运行的结果,遵循时空延续变化、外部环境因素驱动、内部活态要素运作三大逻辑。活态遗产地是由时间、环境、空间叠合而成的时空连续体,TSL模型为揭示活态遗产地持续变化的基本规律提供了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574.
徐海  邹捍  李鹏  谭波 《高原气象》2014,(4):907-915
为了正确认识青藏高原山地地面风场对民航飞行安全的影响,采用林芝机场地面测风资料,结合中国民航相关飞行安全标准,分析研究了林芝机场跑道强风的统计学特征及其对飞行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林芝机场跑道上的强顺风与强侧风频繁出现是影响林芝机场航班安全起降的重要因素。在该机场跑道上,3 m·s-1以上强顺风的全年出现频率为19.4%,5 m·s-1以上超强顺风的全年出现频率为4.4%,最大顺风强度为19.7 m·s-1;7 m·s-1以上强侧风的全年出现频率为7.6%,15 m·s-1以上超强侧风的全年出现频率为0.2%,最大侧风强度为22.2 m·s-1。在林芝机场跑道强风日变化中,强顺风与强侧风在下午出现概率和强度最大,逐时出现频率均大于20.0%。在季节变化中,各个季节强顺风与强侧风对飞行均有较显著的影响,除个别月份外,强顺风每个月出现频率大于15.0%,强侧风大于5.0%。另外,林芝机场跑道两端强风危险差别较大,跑道23端的强顺风和强侧风危险远高于跑道05端。  相似文献   
575.
李鹏  苗增良  王健鑫 《海洋与湖沼》2014,45(5):1127-1136
从舟山海域潮间带海泥筛选到产碱性蛋白酶的海洋放线菌,利用Folin-酚法进行酶活测定,选取酶活最高的菌株进行鉴定,绘制系统进化树。再通过紫外线和DES诱变从而得到高产碱性蛋白酶的海洋放线菌菌株,并进行初步的发酵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分离筛选得到2株菌株,在脱脂奶筛选平板上能产生较大的水解透明圈,通过Folin-酚法进行酶活测定,挑选出酶活较高的菌株A20(初始酶活为104.7U/mL),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为Streptomyces roseus。对菌株A20进行紫外线和硫酸二乙酯(DES)诱变,最终得到高产碱性蛋白酶的菌株,酶活为227.5U/mL,酶活提高117.3%,传代试验显示该菌株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单因素试验显示最适发酵温度为50°C、pH值为9.0、培养时间为72h。  相似文献   
576.
由于InSAR数据处理所用的WGS84参考椭球系统与通用的DEM高程系统(EGM96大地水准参考面)不一致,在InSAR形变监测分析中会引入大地水准面高导致的误差.本文利用覆盖青藏高原北部阿尔金断裂带西段的27景Envisat ASAR宽幅模式数据和44景条带模式数据,研究了大地水准面高与InSAR大范围形变测量不确定性的关系:(1)模拟分析表明对于100 m的垂直基线,8.8 m的DEM测量误差,若研究区域存在20 m的大地水准面高的变化,对宽幅或条带模式InSAR形变测量造成的影响将由3 mm增至10 mm左右;(2)实例验证表明对于不同的研究区域,大地水准面高与该地区地形变化存在较大相关性,对于同一研究区域,垂直基线的大小决定了大地水准面高对InSAR不确定性的影响程度;(3)对于大地水准面高有较大梯度变化的研究区域,组合短基线方法与去除轨道平面的方法难以消除大地水准面高的影响.使用基于WGS84高程系统的DEM,可以为InSAR形变测量分析提供统一的高程基准,有效避免大地水准面高误差的影响.  相似文献   
577.
本文从矿区的成矿地质背景、控矿因素和找矿特征,浅析了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围岩蚀变的特征、地球物理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和遥感蚀变信息与物化探异常特征,总结了本地区的金矿区区域找矿规律,从而为今后矿区外围找矿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578.
介绍了C[PP管道修复技术的应用和修复用内衬材料设计要求以及制作工艺技术。重点从强力要求、对树脂的阻隔性能、与树脂的相容性能、不同的管道种类要求、施工工艺要求等方面叙述了内衬材料设计要求。介绍了内衬管厚度设计的计算方法。从纺织材料的选择、膜材的选择、制作工艺的选择等方面介绍了CIPP管道修复用内衬材料的制作技术。  相似文献   
579.
宁夏卫宁北山地区划属北祁连成矿带之宁夏香山-卫宁北山-固原铜、金、铁、铅锌多金属成矿带,铜、金、铁多金属成矿作用显著。金矿体主要以似层状、透镜状产出,受断裂破碎带控制。矿石大部分为氧化矿石,少许为原生硫化物矿石。金矿床岩石稀土总量变化较大(∑REE=12.04×10~-6~136.167×10~-6),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La/Yb值为0.609~16.158,Sm/Nd值为0.18~0.275,表明轻重稀土发生一定程度的分馏;δEu=0.447~0.91,表现为Eu的亏损。研究认为:金场子金矿应属于沉积-构造-热液改造型金矿,其形成受地层、岩性、构造控制,但成矿作用主要与石英闪长玢岩侵入有关,主要发生了黄铁矿化、高岭土化、黄钾铁矾化和硅化,后期经历了较强烈的氧化淋滤作用,对该矿床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80.
悬沙浓度是淤泥质海岸重要的环境指标。为探讨潮滩悬沙浓度和悬沙输运对风暴事件的响应过程及其动力机制,于2014年9月"凤凰"台风过境前、中、后在长江三角洲南汇潮滩进行了现场观测,获得同步高分辨率的水深、波高、近底流速和浊度剖面时间序列(9个潮周期)。结果表明,风暴中平均和最大波高、波-流联合底床剪切应力、悬沙浓度和悬沙输运率可比平静天气高数倍;风暴期间高潮位低流速阶段悬沙沉降导致近底发育数十厘米厚的浮泥层(悬沙浓度大于10 g/L)。研究认为风暴事件中淤泥质海岸悬沙浓度和悬沙输运的剧烈变化其根本动力机制是风暴把巨大能量传递给近岸水体,进而显著增大波-流联合底床剪切应力,导致细颗粒泥沙再悬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