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156篇 |
免费 | 1237篇 |
国内免费 | 94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40篇 |
大气科学 | 662篇 |
地球物理 | 981篇 |
地质学 | 3286篇 |
海洋学 | 680篇 |
天文学 | 98篇 |
综合类 | 477篇 |
自然地理 | 61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2篇 |
2023年 | 170篇 |
2022年 | 181篇 |
2021年 | 189篇 |
2020年 | 196篇 |
2019年 | 217篇 |
2018年 | 205篇 |
2017年 | 117篇 |
2016年 | 164篇 |
2015年 | 207篇 |
2014年 | 269篇 |
2013年 | 218篇 |
2012年 | 256篇 |
2011年 | 259篇 |
2010年 | 238篇 |
2009年 | 225篇 |
2008年 | 206篇 |
2007年 | 194篇 |
2006年 | 219篇 |
2005年 | 207篇 |
2004年 | 202篇 |
2003年 | 207篇 |
2002年 | 176篇 |
2001年 | 194篇 |
2000年 | 168篇 |
1999年 | 172篇 |
1998年 | 223篇 |
1997年 | 205篇 |
1996年 | 221篇 |
1995年 | 215篇 |
1994年 | 179篇 |
1993年 | 152篇 |
1992年 | 175篇 |
1991年 | 154篇 |
1990年 | 137篇 |
1989年 | 94篇 |
1988年 | 55篇 |
1987年 | 34篇 |
1986年 | 33篇 |
1985年 | 38篇 |
1984年 | 38篇 |
1983年 | 37篇 |
1982年 | 28篇 |
1981年 | 29篇 |
1980年 | 19篇 |
1979年 | 16篇 |
1978年 | 6篇 |
1959年 | 6篇 |
1958年 | 10篇 |
1957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3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31.
832.
中国大陆地壳“镶嵌与叠覆“的结构特征及其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初步探讨了中国大陆地壳“块带镶嵌多层叠覆“的结构特征和多阶段的构造演化过程.中国大陆地壳新元古代中期以来的一级构造单元有中朝、塔里木、扬子、敦煌4个陆块和中央、西北、东北、西南、东南5个造山区(带).中朝陆块的形成源于古元古代期间发生的古大陆裂解;扬子、塔里木和敦煌陆块的形成源于新元古代早期发生的古大陆裂解.西北造山区的形成源于古生代晚期洋盆关闭、大陆碰撞并叠加新生代陆内再造山;东北造山带的形成过程包括古生代碰撞造山及中生代增生、碰撞造山;中央造山带至三叠纪大陆碰撞才最后形成并叠加有新生代再造山;东南造山带的形成经历了古生代至新生代的多次造山作用;西南造山带主要是中-新生代造山作用的产物.这些单元都具有“块带镶嵌多层叠覆“的结构特征和多阶段构造演化的特点.中国大陆地壳的形成与演化可以划分为太古宙-古元古代、中元古代-新元古代早期、新元古代中期-古新世和始新世以来4个构造阶段,每个阶段都对应不同的超大陆裂解-聚合旋回.其中新元古代中期以来的地壳形成演化与全球洋陆格局中的古亚洲洋、古特提斯洋、古太平洋、特提斯洋和太平洋5个动力学体制有关,相应地可以归结为古亚洲、古特提斯、古太平洋、特提斯和太平洋5个造山域.正是这些多阶段的超大陆裂解-聚合旋回及多个构造体制的叠加,形成了中国大陆地壳“块带镶嵌多层叠覆“的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833.
1引言雷雨大风是雷暴和大风两种天气现象相伴出现的灾害性天气,由于破坏性很强,常常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2006年7月13日夜间,吉林省出现了大范围的雷雨大风天气,从 相似文献
834.
835.
大陆裂谷研究中的几个前沿课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强调研究大陆裂谷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重点评述了当前大陆裂谷研究中的几个前沿课题:(1)建立大陆裂谷深部结构模式,介绍了张性破裂模式和地幔柱模式;(2)研究大陆裂谷与板块构造关系,认为大陆裂谷的发育与变化的板块运动密切相关;(3)探讨大陆裂谷的热流作用,证实了裂谷深部存在高温驱动的流体和热循环,推测这里可能就是幼年大洋产生的地带;(4)总结大陆裂谷成因类型,根据地球动力学状态划分了五种类型;(5)完善大陆裂谷研究思路与方法,提出多数大陆裂谷为一复杂的动力体系,系统论是全面研究这一复杂动力体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36.
837.
1980—1993年对黄茅海河口湾进行沉积物采样和水流测定及水深测量。根据水动力和地形条件,冲淤分析及Mclaren模型研究河口湾的动力地貌体系、冲淤特征和现代沉积物运移。结果表明:(1)水下地形主要为下泄流或上溯流控制的“深槽-槽沟-浅滩-湾口”的动力地貌体系,反映了河口湾“东进西出”的水流格局;(2)整个河口湾以淤积为主,只有崖门深槽有较明显的优势冲刷特征,并随着崖门深槽向海推移和河口湾“东进西出”水动力作用,黄茅海落潮三角洲相应向西南进积;(3)应用Mclaren模型揭示了黄茅海河口湾现代沉积物运移规律,同样反映了河口湾具有“东进西出”的运移趋势。 相似文献
838.
北山成矿构造背景概论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北山地区可划分为星星峡-明水-旱山微板块和敦煌微板块,二者以红柳河-牛圈子-洗肠井缝合带为界。古陆裂解初期的寒武纪浅海具有形成磷钒铀锰沉积矿产的有利背景;奥陶纪洋盆和弧后盆地具备形成海相火山-沉积岩系有关铜锌矿的有利背景,被动陆缘裂谷具备形成海相沉积岩系有关铅锌银矿的有利背景;志留—泥盆纪岛弧火山建造具备形成斑岩铜矿的有利背景;石炭—二叠纪陆内裂谷具备形成火山沉积铁矿、斑岩铜矿、基性-超基性岩有关铜镍矿的有利背景;各单元古陆壳活化重熔型花岗岩具形成钨锡稀有金属矿的有利背景。 相似文献
839.
近40年珠江流量变化对河口区海平面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珠江流域代表性观测站的实测径流量资料及口门区验潮站潮位资料,采用气候分析方法,分析近40年(1955-1994)珠江流量对口门区海平面变化的影响,表明流量明显影响着海平面的年内变化和年际变化。 相似文献
840.
Shrimps( Litopenaeus vannamei) were intensively cultured in a 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 for 98 days to investigate effects of 0.3 mg/L Cu on its performance, Cu budget, and Cu distribution. Shrimps in Cu-treated systems had greater mean final weight(11.10 vs 10.50 g), body length(107.23 vs 106.42 mm), survival rate(67.80% vs 66.40%), and yield(6.42 vs 5.99 kg/m 3), and lower feed conversion ratio(1.20 vs 1.29) than those in control systems but the differences were not significant. Vibrio numbers remained stable(10 4 –10 6 colony forming units/mL) in the rearing tanks of both control and treated systems. Total ammonium-N, nitrite-N, nitrate-N, pH, chemical oxygen demand, 5-day carbonaceous 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 and total suspended solids were similar in controls and treatments. Dissolved Cu concentration in the treated systems decreased from 0.284 to 0.089 mg/L while in the control systems it increased from 0.006 2 to 0.018 mg/L. The main sources of Cu in the treated systems were the artificially added component(75.7% of total input), shrimp feed(21.0%), water(2.06%), and shrimp biomass(1.22%). The major outputs of Cu occurred via the mechanical filter(41.7%), water renewal(15.6%), and draining of the sediment trap(15.1%). The foam fractionator removed only 0.69% of total Cu input. Harvested shrimp biomass accounted for 11.68% of Cu input. The Cu concentration of shrimps in the Cu-treated systems(30.70 mg/kg wet weigh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systems(22.02 mg/kg). Both were below the maximum permissible concentration(50 mg/kg) for Cu in seafood for human consumption in China. Therefore, recirculating systems can be used for commercial on-growing of Litopenaeus vannamei without loss of shrimp quality, even in water polluted by 0.30 mg/L Cu. The mechanical filter is the main route for Cu removal.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