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6篇
  免费   336篇
  国内免费   365篇
测绘学   233篇
大气科学   257篇
地球物理   325篇
地质学   1022篇
海洋学   177篇
天文学   48篇
综合类   133篇
自然地理   21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65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秦岭造山带松树沟元古宙蛇绿岩及其大地构造背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岭造山带松树沟蛇绿岩大约是在983Ma,构造就位于秦岭杂岩(Pt1)之上的异地构造岩片.由变质橄榄岩、堆积橄榄岩和火山岩系组成。变质橄榄岩以纯橄榄岩为主。堆晶岩分为单斜辉石型和斜方辉石型两类。火山岩由拉斑玄武岩和低铝安山岩组成,εNd(T)为+4.1~+6.4,表现出N、T、P三种稀土分配型式和非正常洋脊玄武岩地球化学的特征。综合分析认为,这个古老蛇绿岩是在一种位于洋中脊之上的洋岛环境中形成的,代表了晋宁期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之间古洋盆的残骸。  相似文献   
142.
关于坳拉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扼要介绍了坳拉槽概念的起源和沿革,并据研究现状,对其含义和形成演化的基本特点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143.
测量了综合原子时系统中各个长波接收系统的时延。对于利用长波实现高精度时间比对,这是不可忽视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44.
本文作者是地质7802班的一个学生。该生今年在松树沟野外实习中,刻苦认真,勤于思考。接着又利用暑假机会,分析研究野外资料,翻阅不少文献,利用实验岩石学与地幔岩石学的较新成果,撰写出这篇论文。尽管这篇文章还有不足之处,但张泽军同学所取得的成绩和刻苦的学习精神。是很值得我们庆幸和学习的。  相似文献   
145.
利用奇异值分解(SVD)方法和山东省26个代表站1951~2000年6~8月降水量、NCEP/NCAR再分析1958~1998年1~12月925~300hPa5层月平均比湿和风场资料,分析了山东夏季降水与前期(冬季、春季)及同期(夏季)南海到西太平洋地区水汽输送之间相关场的分布型,从中找出了遥相关的“关键区”,并对找到的“关键区”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山东夏季降水与前期(冬季、春季)和同期(夏季)南海到西太平洋地区水汽输送相关较好,春季的相关程度最高,冬季次之,夏季最小。  相似文献   
146.
重庆市自然灾害管理综合信息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重庆市自然灾害情况及其信息管理现状分析入手,构建了重庆市自然灾害管理信息系统目标、整体设计和界面开发。重庆市自然灾害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由4个模块组成:自然灾害数据库模块、远程通信管理模块、应用分析模型库模块及决策支持模块,它们通过一定的数据接口连结,在GIS平台上成为一体化系统,对重庆市自然灾害进行有效地管理和监测,从而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47.
地震前低频事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介绍了几种强震前超低频事件的观测证据,并通过实验,研究了产生和传播机理。初步结果表明,微破裂的集结和断层的破裂起始会出现超低频脉冲,并透射到空气中形成次声波。塑性体的冲击或超临界流体的膨胀比脆性破裂更容易激发(超)低频波,且不伴随明显高频辐射成分。这样可以较为合理地解释震前“平衡”背景下的(超)低频事件。对实验中破坏前的低频脉冲给出了断裂力学解释。断裂力学的实验和膨胀--扩容理论证明了震前会产生断层的张裂隙,从而为超临界流体提供了运移空间。流体在运移过程中突然涨缩会激发(超)低频辐射波。讨论了改进(超)低频事件的观测条件问题。  相似文献   
148.
Nucleation of earthquakes and its implication to precursor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troductionIn the middle of 1990s, the argument about nucleation phase occurred. Ellsworth and Beroza(1 995) studied the wave records of 30 earthquake events, which initiated slowly. Ellsworth, et al calledthem as nucleation phase. They discuss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ir moment, duration time andthe relationship with the main shock behind. Scherbaum (1997a, b) proposed his different view andsuggested that some of the recording of the long period initial of seismic wave was misinterpret…  相似文献   
149.
南海岩石圈结构与油气资源分布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海是中国唯一发育有洋壳的边缘海,是世界四大海洋油气聚集中心之一。油气勘探表明,南海的油气田分布在北部、西部和南部陆缘沉积盆地内,而大中型油气田集中分布在西部海域盆地中,自北而南有莺歌海—琼东南盆地、万安盆地、湄公盆地、曾母盆地和文莱—沙巴盆地,且以含气为主,含油次之。此外,这一区域深水区还存在多个潜在的大型含油气盆地。研究发现,南海的油气分布与深部岩石圈结构有密切关系。在构造上,南海的含油气盆地位于岩石圈块体边缘或之上,受控于大型岩石圈断裂的发育与演化。在油气富集的盆地中,莫霍面显著凸起,与盆地基底形成镜像,地壳厚度最薄处仅数千米厚,热流值明显较周围地区高,热岩石圈厚度大大减薄。地震层析成像结果反映,这些盆地深部发育一条规模宏大的北西向上地幔隆起带,自红河口向东南穿越南海西部海盆,一直延伸到婆罗州东北部地区,在宏观上控制了南海的油气分布与富集。  相似文献   
150.
房产政务管理信息系统GIS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简要分析房产政务管理信息系统中GIS应用的现状及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并就如何建立以GIS为核心的房产测绘系统,实现GIS/MIS/OA一体化及房产基础空间数据库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