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7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新疆西准噶尔是我国古生代的蛇绿岩分布地区之一。笔者基于该区超基性岩内地幔岩及其熔融残体与有关岩石、矿物的组构特征、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和岩石矿物生成温度、压力条件等,将区内超基性岩划为两个成因类型:①地幔岩及其熔融残体岩石;②衍生岩石。同时提出超基性岩的深熔分异成因模式。  相似文献   
52.
本文介绍了计算对称四极电测深滤波系数的最小二乘法,并给出了两组偏心率(MN/AB)分别为1/8和1/5的正演滤波系数.取样间隔都为0.6,前者共15个系数,后者共13个系数.本文还说明了滤波器的精度和考虑测量极距大小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3.
达拉布特岩带位于新疆西准噶尔界山华力西地槽褶皱带扎依尔复向斜之南翼。岩带由十余个超镁铁质岩体组成,由北东至南西有木哈塔依、鲸鱼、萨尔托海,达拉布特、科果拉、坎土拜克、库朗库朵克、苏鲁乔克、阿克巴斯套和阿音那巴斯套等岩体依次出现(图1)。主要岩石类型为斜辉辉橄岩,其次为纯橄岩异离体和含豆荚状铬铁矿体等,属阿尔卑斯型超镁铁  相似文献   
54.
通过运用古地磁学各种手段对76个古地磁样品的实验测试与数据处理,象其它测试实验研究方法一样,进一步说明了地幔岩部分熔融残体与其衍生岩浆岩不仅在各学科范围内显示一定的差异性,而且在古地磁学特征领域中亦具有很大的差别。例如西准噶尔地区在古地磁极位置方面,表现于纬度上相差10—30°,甚至更大。根据国内外有关资料分析,笔者初步认为该区地幔岩部分熔融残体团块的形成时代可能属于早古生代早期,甚至更早。然而地幔岩衍生的超基性岩浆岩等的形成时代可能属于石炭纪。其中唐巴勒地区的超基性岩略早一些,可能为志留纪,达拉布特地区的可能属于泥盆纪,只有萨尔托海地区的相对略晚一些,可能属于石炭纪前后。同时笔者还得出了它们相应地质时期的古纬度等资料。根据已取得的数据及初步认识,文中进一步概述了它们的演化过程及运动学模式,说明研究地区的构造运动是较强烈的,它们经历了大规模地移位,其距离可达数千公里。  相似文献   
55.
通过运用古地磁学各种手段对76个古地磁样品的实验测试与数据处理,象其它测试实验研究方法一样,进一步说明了地幔岩部分熔融残体与其衍生岩浆岩不仅在各学科范围内显示一定的差异性,而且在古地磁学特征领域中亦具有很大的差别。例如西准噶尔地区在古地磁极位置方面,表现于纬度上相差10-30°,甚至更大。根据国内外有关资料分析,笔者初步认为该区地幔岩部分熔融残体团块的形成时代可能属于早古生代早期,甚至更早。然而地幔岩衍生的超基性岩浆岩等的形成时代可能属于石炭纪。其中唐巴勒地区的超基性岩略早一些,可能为志留纪,达拉布特地区的可能属于泥盆纪,只有萨尔托海地区的相对略晚一些,可能属于石炭纪前后。同时笔者还得出了它们相应地质时期的古纬度等资料。根据已取得的数据及初步认识,文中进一步概述了它们的演化过程及运动学模式,说明研究地区的构造运动是较强烈的,它们经历了大规模地移位,其距离可达数千公里。  相似文献   
56.
以某铅锌矿床为例,对从天然电磁场实测数据中提取的不同激电参数及其地质效果进行了讨论.指出在当前条件下,利用先进的电法仪器,在矿体(矿化段)上可以观测到天然场激电效应.通过数据处理可以得到与异常体对应的激电信息.  相似文献   
57.
电法勘探在地下水污染调查监的应用及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概述电法勘探探测地下水污染的地球物理基础上,列举了目前国外利用电法成 功探测地下污染的一些典型实例,并对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前景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58.
文章首先简要叙述探地雷达的工作方法和技术特点,介绍了探地雷达图像的分析处理过程(编辑标记、地形高程改正、距离修正、去除干扰信号和进行数字信号处理等),重点研究了道路路基存在较大空洞和不规则孔洞、地层软弱区、地层松散区、雨水或者地下水入侵路基层、路基产生沉陷、断层或裂缝等主要病害的探地雷达图像特征.文章还列举了两个应用工程实例,并论述了探地雷达在道路路基病害探测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59.
电法勘探方法发展概况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李金铭 《物探与化探》1996,20(4):250-258,249
本文简要叙述了80年代以来,我国常用和发展较快的几种主要电法的发展概况。这些方法有激发极化法、频谱激电法、瞬变电磁法、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和探地雷达。  相似文献   
60.
激电找水应用基础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针对当前激电找水在应用基础方面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进行了较系统的实验和理论研究。(1)根据在四百多个含水砂样上测得的近千条放电曲线, 给出并阐述了样品极化率和半衰时与多种影响因素的关系, 特别对粘土在砂—水体系中的作用进行了较深入研究;总结了一个描述放电二次场的数学模型;提出了有重要实用价值的偏离度参数。(2)通过对有限大小含水体和水平含水层上等比装置激电测深的理论计算及模型实验, 明确了视极化率测深曲线的基本特征及异常规律;指明了与常规对称四极结果的差别, 给出了确定有限体埋深和反演水平层层参数的定量解释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