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7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1.
在直接找油气的物探方法中,电法作为一类重要的非地震地球物理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关注。本文对其中几种主要的方法,如激发极化法、电场差分法和自然电场法等,从原理、发展概况和应用效果方面进行了简要论述。另外,对用来解决地质构造问题的非直接找油气的建场测探法、大地电磁法和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等,本文也作了扼要介绍。  相似文献   
12.
13.
根据区内超基性岩显微构造(晶组)分析,划分出相对稳定的上地幔构造环境(前古生代),相对活动的上地幔构造环境(早古生代晚期)和强烈活动的下地壳构造环境。经对不同构造环境下应力场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具体分析证明,应力场具有较明显的差异。总的趋势是由老到新、由下向上应力值均逐渐增大。在岩石矿物的组构特征上亦相应地表现出密集度增高、优选方位逐渐增强。应力方向随时间的迟早而变化,早期者为由北向南推挤,晚期者为由西北向东南推挤,最后形成弧形断裂推覆构造。该构造对于研究本区矿产的形成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适应我国发展钢铁工业对铁矿资源的需求,近年来物探工作除大力寻找富铁矿外,对品位低储量大,易采、易选的鞍山式沉积变质铁矿的普查勘探,也逐年增加,并由于采用了综合方法,解释推断质量亦不断提高,地质效果较显著。  相似文献   
15.
地幔岩是当前地质界正在积极开展研究的一个重要基础地质问题.它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地球的组构和演化,查明基性、超基性岩及有关矿产的生成机制.二辉橄榄岩团块,通常是作为地幔岩残体进行研究的.可是一般该岩石团块多产在新生代、中生代一些碱性玄武岩的捕虏体中,而在我国新疆达拉布特华力西褶皱带,它却见于超基性岩体内.其发现和研究,将对探讨深部地质、了解铬矿成因和找矿,以及发展地幔岩岩石学和矿物学,将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理论意义.笔者对该区二辉橄榄岩团块的地质产状、岩石矿物组构、物质成分及晶组分析等特征进行了研究,初步认为其岩石团块为新的成因类型.  相似文献   
16.
地电化学提取法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金铭  卢军 《地学前缘》1998,5(2):208-216
根据离子溶液电化学的基本性质和稳定电流场的基本理论,通过理论计算和物理模拟实验,指出:离子在外电场作用下,由所在地点迁移至接收电极所需时间与多种因素有关,当外界条件一定时,加大供电电流强度可减少接收时间;离子淌度值很小,由实测时量曲线计算出的ui值,一般不超过几个cm2·h-1·V-1单位,因此欲提取深部离子,即使在最有利条件下也是非常困难的;由不同供电电流强度测出的时量曲线,计算得到的淌度值是相等的,因此改变供电电流强度并不能改变离子淌度值,但当围岩介质的颗粒度较大时,可使离子淌度值变大;离子的迁移质量与供电电量Q=I·t成正比,因此在供电电流强度不变的条件下,采用间断供电方式可取得与连续供电相同的结果;通过浅部已存在的离子晕,用电提取法可以发现深部隐伏矿体。  相似文献   
17.
固定点源测深法定量解释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在简要介绍由B.A.柯马罗夫近年提出的“用固定点源测深资料作地电断面图”的定量解释方法(相对强度法、积分参数法和微分参数法)基础上,重点讨论了球体、板状体及组合板状体上用计算机对其理论计算、数值模拟和物理模拟视极化率测深曲线进行定量解释(确定埋藏体中心深度、产状、上界面位置及轮廓)的效果。并以一个野外试验结果说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水平地层电阻率测深中出现的似非而是现象,用线性数字滤波法的计算结果肯定了它的存在,明确了该现象只在具有低阻导电基底的断面上才能产生,并对其物理实质作了定性解释。文中重点研究了临界极距及视电阻率的最在离差与表层电阻率和厚度的定量关系,并对具有低阻导电基底的三层断面,当第一层局部加厚时,用边界元数值方法计算了大于临界极距的对称四极视电阻率剖面曲线,所得结果有力地说明了似非而是现象在资料解释中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成因岩石学、成因矿物学和晶组学等研究,在蛇绿岩区超基性岩中发现并研究了幔源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及其部分熔融残体岩石或矿物。这些不同成因类型岩石具有相应多期次或多成因的组构特征,以及与断裂构造的关系。据此提出了深熔分异成岩(矿)模式的见解,探讨了成岩构造位置、深熔分异作用及其机制和演化,认为成矿的铬元素主要来源于幔熔辉石,特别是单斜辉石,成矿富集从时间上分为早、晚两个阶段,并形成相应的两种成因类型矿物:即浅部豆荚状(富)矿床和深部的似层状(贫)矿床。最后推论了利于成矿的七个地质条件和值得注意找矿的岩体或区段等。  相似文献   
20.
等距四极(AM=MN=NB)装置即温纳尔(Wennr)装置,由于它的测量电极距(MN)等于供电电极距(AB)的三分之一,所以采用这种装置做激电测深时,用小功率电源可获得较强的极化二次场讯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