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8篇
海洋学   1篇
天文学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苹果产地土壤环境与地质背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苹果产地的地貌、地质以及土壤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的研究,分析了可能影响苹果品质和产量的因素——土壤背景值、元素有效态、环境安全性、苹果矿质元素等方面特征。认为苹果产地位于利于苹果生长的特定温度、湿度以及富含较多矿质元素的洪积扇上,优良的地质环境为其提供了丰富的矿质资源。将所测表层土壤指标与平原区背景值进行对比,明确了相关指标的贫化与富集程度,同时了解到部分有效态元素与其全量、p H、有机质的相关关系,并掌握到产地具有低有效钼的特点。此外,对比了两个产区苹果果实矿质的含量特征,为进一步提高苹果质量和品牌附加值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2.
最近(1983)农业出版社做为“中国农书丛刊气象之部”其中的一本,出版了洪世年和陈文言编著的《中国气象史》一书,全书142页,按年代分为六章。这是世界上有关中国气象学史的第三本著作,第一部是日本的田村专之助于1973—1977年间出版的《中国气象学史研究》上、中、下三册;第二部是我国台湾省的刘昭民于1980年出版的《中华气象学  相似文献   
23.
李迪 《大气科学》1977,1(2):159-161
沈括(公元1031—1095年)是我国十一世纪的杰出科学家。他利用各种机会深入社会下层调查研究,吸收了劳动人民的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获得不少的科学成就,并在晚年把自己的实践和一部分劳动人民的发明创造写成《梦溪笔谈》一书(以下简称《笔谈》),成为我国和世界科学史上一部重要的著作,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沈括在科学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然而他对生产实践和军事活动密切相关的气象学十分重视,曾化了不少精力从事调查和研究。  相似文献   
24.
五、岩体应力测试 岩体应力是指岩体内部存在的应力。在天然状态下,岩体内部存在的应力,常称为岩体的一次应力或初始应力;在扰动影响范围内的应力称为二次应力或扰动应力。 岩体的初始应力是一个复杂的随时间和空间而变化的量。为了便于研究和应用,在工程上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个不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应力常量。  相似文献   
25.
北京城区表层土壤多元素分布特征及重金属元素污染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安永龙  黄勇  刘清俊  孙朝  邓凯文  李迪  黄丹 《地质通报》2016,35(12):2111-2120
采用地统计学和GIS相结合的方法,对北京城区表层土壤样品54项指标的地球化学背景值进行了详细研究,认为微量元素中Ni、Cr和As含量值存在极高值点,具有点源污染特征;Hg、Cd、Zn、Pb和Cu具有面状污染特点。对这5种重金属元素开展研究,统计北京城区五环内每个区域的数据并结合元素含量空间分布特征,指出元素含量平均值由市中心向周边地区逐渐降低。采用内梅罗指数法对表层土壤重金属元素污染进行评价,认为北京市城区表层土壤大部分已经被重金属元素所污染。分析了造成土壤重金属元素污染的可能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工业活动、化石燃料燃烧、建筑涂料、机动车尾气等,并提出了污染防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6.
本文给出了一个地震波CT技术检测混凝土防渗墙质量的实例,其检测结果和部分墙体的钻孔取芯、土工试验和注水试验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地震波CT技术在检测混凝土防渗墙质量时快速无损,准确可靠,在防渗墙质量无损检测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7.
本文在葡萄种植区分别采集了0~20cm、20~40cm、40~60cm的土壤样品,共计84件,并采集了灌溉水样品14件,开展了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和土壤肥力水平评价。在葡萄种植区开展的土壤地质环境调查显示,土壤环境较为清洁,八项重金属元素含量远远低于相关标准,土壤灌溉水中氟元素存在超标现象。对土壤中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进行的肥力评价显示,土壤大量养分肥力水平具有随深度增加而逐渐降低的趋势,微量养分在不同深度差异不大。由于葡萄属于深根作物,结合种植区土壤肥力水平,建议在施肥过程中加大施肥深度。葡萄籽实中富含硼、铁、钼等营养矿质元素,同时氟元素的含量也高于其他产地。  相似文献   
28.
陈斌  李迪  周志逵 《安徽地质》2004,14(4):273-276
随着数字地球概念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讨论,作为数字地球更加引人关注.本文首先从对元数据标准的研究开始,介绍了元数据的定义及其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一个基于XML的地理信息元数据系统GeoMorpheMeta,对其系统架构,模块功能进行了介绍.最后对设计中所涉及到的元数据的存储,管理,检索等技术问题进行了相应的讨论.  相似文献   
29.
李迪 《气象》1976,2(7):27-27
我国古代量雨器最早是什么时候发明的,现在还不很清楚。据文献记载,早在《后汉书>)中就有关于上报雨量的规定。宋郑樵在《通志略》中也记载说:“后汉自立春至立夏,尽立秋,郡国上雨泽。”即规定全国各“郡国”每年立春到立秋末雨季期间,要向政府报告降雨量。南宋秦九韶在《数书九章》中还有计算降雨量和降雪的应用数学问题。例如“问用圆罂接雨。口径一尺五分,腹径二尺四寸,底径八  相似文献   
30.
三肇凹陷扶余油层沉积特征及油气成藏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松辽盆地三肇凹陷扶余油层为典型大型凹陷向斜区油气倒灌式成藏,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通过对各级基准面旋回结构、叠加样式的沉积动力学分析,利用11口井岩心和825口井测井曲线,把扶余油层划分为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4个中期基准面旋回、35个短期基准面旋回,认为扶余油层为先水退后水进的层序格架.短期旋回内储层沉积特征表明:扶余油层主要受北部拜泉-青冈和西南保康物源影响,两物源在徐家围子附近交汇后向东流出;扶余油层发育典型的河控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微相类型以分流河道为主.断层分析表明,T_2断层具有平面密集成带、剖面"似花状"组合特征,且油气成藏期活动的油源断层多为继承性活动的密集带边界断层.明水组末期青山口组源岩生成的油气在超压作用下,沿开启的断层密集带边界断层幕式下排后通过河道砂体短距离侧向运移,在两侧上升盘地垒或断阶圈闭中聚集成藏;而断层密集带内多为地堑式组合,不利于油气聚集;在成藏模式指导下刻画出47个油气富集目标区,预测石油地质储量0.5 亿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