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42篇
大气科学   239篇
地质学   4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231.
李跃清 《四川气象》1997,17(2):31-36
应用相空间经验正交展开方法,分析了四川降水、温度局地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及与其层次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气候作为一个多层次复杂系统,其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层次结构特征,气候突变多反映在较高层次结构上,非突变变化多属于较低层次结构;高层次决定了气候变化的基本形态,低层次存在反馈作用;正(负)反馈作用可加强(减弱)气候变化的突变性;气候突变的强度和时问具有一定的层次结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32.
通过参加德国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的专业培训,看到德国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与应用的基本状况,由此获得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33.
大气可吸入颗粒物解析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气颗粒物源解析技术在环境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受体模型以及源解析技术发展的趋势两方面介绍了大气颗粒物源解析技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34.
利用非线性动力学中的相空间概念和场诊断分析中的SVD技术,提出了一种SVD相空间分析方法。应用该方法研究了热带太平洋EI Nin^-o区SST与东亚500hPa环流场的关系。结果表明:这种SVD相空间分析,优于EOF相空间分析,它不仅能在两个场耦合联系的基础上分析两场自身的变化过程和状态特征,而且能够揭示两场之间的内在相互联系;前期冬半年东亚冬季风异常偏强(弱)时,将导致未来El Nin^-o(La Nin^-a)事件的发生;前期El Nin^-o(La Nin^-a)事件,将导致未来冬半年东亚冬季风异常弱(强);由此建立了东亚冬季风与El Nin^-o(La Nin^-a)事件相互作用的概念模型,指出了东亚冬季风异常变化与El Nin^-o(La Nin^-a)事件互为双方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35.
分析研究了欧亚大雪盖变化与四川盛夏异常冷暖的关系。结果表明:四川盆地盛夏典型热夏年和睡年,欧亚大陆雪盖异常呈反位相变化,尤其是前期、后期非常显著。前期12-5月。热夏年欧亚大雪盖为负距平,冷夏年正距年,后期10-12月,热夏季欧亚大雪盖为负距平,冷夏年的为正距平。反映了欧亚大陆雪盖对盆地异常冷暖的重要影响及其两者间的正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236.
攀枝花市旅游气候资源分析及开发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攀枝花市长年代、高质量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攀枝花的气候特点,把分析结果与一些著名旅游城市比较,发现攀枝花市“冬暖”得天独厚,它是本地区旅游业开发的主要自然资源之一。然后,为了使旅游业成为近期本市经济的一个快速增长点,必须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从长远的观点看,为了使全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在发展生态观光旅游的时候,我们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那么未来攀枝花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环境将进入良性循环,从而找到具有攀枝花市特点和旅游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37.
利用多时次资料的EOF迭代温度长期预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跃清  童文林 《气象》1995,21(9):30-33
考虑多时次历史资料,基于EOF迭代方案,将观测事实与统计方法结合,建立预报因子与预报对象的联系,开展长期预报试验。对四川盆地夏季温度的预报表明:这种容纳多时次资料、基于EOF迭代的物理-统计预报方法是一种有效的长期预报途径。  相似文献   
238.
夏半年成都边界层风场与四川盆地暴雨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李跃清 《高原气象》1995,14(2):232-236
本文分析了四川盆地5个测站边界层风场的变化及其与暴雨天气的关系。结果表明,成都边界层风场变化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0,300,600和900m高度平均风场主要为东北风和西南风交替出现;成都边界层风场的这种变化与其处于青藏高原边缘和四川盆地特殊地形环境有直接关系;并且当成功边界层平均风为东北风时,四川盆地未来产生暴雨天气;当为西南风时无降水天气。这种与高原盆地地形相关的边界层动力激发作用是四川盆地暴雨  相似文献   
239.
本文分析了1982年5—9月热带西太平洋地区,对流层中上层30—50天厚度低频振荡与太平洋副高东西变动的关系及其对四川盆地夏季旱涝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这种厚度低频振荡处于高(低)位相时,太平洋副高中心、西伸脊点位置东退(西进)。并且,太平洋副高588线西伸脊点也存在30—50天低频振荡。特别是厚度低频振荡由谷(峰)值点到峰(谷)值点的过程中,四川盆地东部降水30—50天低频振荡对应处于高(低)位相,有(不)利于东部产生强降水,而西部则处于低(高)位相,不(有)利于西部产生强降水。最后指出,热带西太平洋上空厚度低频振荡与太平洋副高东西变动和四川盆地夏季降水密切相关这一事实,对于中长期天气预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40.
川东盛夏伏旱非绝热热流量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富明  李跃清 《大气科学》1994,18(4):423-430
本文分析了川东伏旱与大气非绝热热流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四川“西涝东旱”气候特征相关的川东伏旱与北半球大范围非绝热热流量异常相联系。夏季月平均非绝热热流量距平场,亚欧范围内差异显著。重旱年极地维持1波,无旱年维持2波,90—120°E、20—40°N关键区,重旱年北正南负、东正西负;轻旱年东正西负;无旱年北负南正、东负西正。川东重旱年、轻旱年为负距平区,无旱年为正距平区。并且,青藏高原加热作用,通过影响东亚大气环流系统而对川东伏旱形成有重要影响。最后,提出了根据冬-夏地气遥相关事实,应用参数化方法,建立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