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4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40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30篇
海洋学   15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河北省地下流体数字与模拟资料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河北省地下流体数字与模拟资料从仪器性能、资料连续性、相关性、内在观测质量和方差一致性检验等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模拟资料连续性好于数字化资料;水位相关性较好,多数能够通过方差一致性检验,三口井水位通过均值一致性检验,数字化水位内在质量有所提高;氡和汞相关性较差,方差和均值一致性检验均未通过.  相似文献   
112.
东亚地区夏季风爆发过程   总被引:72,自引:5,他引:67  
利用中国194站1961~1995年日降水资料及NCEP1979~1997年候格点降水资料,探讨了亚洲地区自春到夏的雨季开始分布。结果表明,东亚地区自春到夏存在副热带季风雨季开始和热带季风雨季开始。前者于4月初开始于华南北部和江南地区,随后向南和向西南扩展,于4月末扩展到华南沿海和中南半岛,这个雨带主要是冷空气和副热带高压西侧转向的SW风以及南亚地区冬春副热带南支西风槽中西风汇合而形成的,是副热带季风雨季开始。后者是南海热带季风爆发后使原来由江南移到华南沿岸的副热带季风雨带随副热带高压北进而北进,前汛期雨季进入盛期,江南出现第二次雨峰,形成梅雨期和江淮及华北雨季。同时,热带季风雨带也自东向西传播到达南亚地区而形成热带季风雨季。还讨论了1998年东亚地区夏季风爆发过程,指出南海夏季风爆发期的季风由副高北侧形成的新生气旋进入南海造成南海中部西风和南海越赤道气流转向的SW季风加强汇合而形成,因而是东亚季风系统中环流系统季节变化造成的,和印度季风无关。在南海季风爆发期阿拉伯海仍由副热带反气旋控制,南亚仍是上述副热带反气旋北侧NW风南下后转向的偏西副热带气流所控制,索马里低空急流仍未爆发,赤道西风并未影响南海。  相似文献   
113.
为提高天顶对流层延迟的估计精度和可靠性,利用非组合精密单点定位(UPPP)模型估计了WUHN和BJFS站的天顶对流层延迟,将结果与传统的精密单点定位(PPP)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UPPP计算的天顶对流层延迟的内符合精度为2.75 mm,偏差为0.19 mm,该结果与IGS产品一致,外符合精度分别为8.58 mm,6.51 mm;以IGS的高精度对流层产品为真值,传统PPP模型和非组合PPP模型估计ZTD的精度(STD)分别为7.7 mm和5.9 mm;UPPP方法不仅在精度上和传统PPP方法保持相当甚至更高的精度,而且它还提供电离层产品以减弱噪声影响,提高数据利用率。  相似文献   
114.
用逐日的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再分析(ERA)风应力,和由Haney公式结合ERA海表资料与预报海温计算出的热通量强迫一个全球大洋环流模式.并用逐日的模拟结果与TOGA-COARE(Tropical Ocean--Global Atmosphere--Coupled Ocean-AtmosphereResponse Experiment)浮标观测资料对比,分析模拟结果中暖池海区上层海洋热量平衡对西风爆发(WWB)的响应.在第一次WWB过程中,模拟与观测的主要差异在WWB期间,而造成差异的原因主要是模式中由下沉运动引起的增温和由强的纬向温度梯度引起的暖平流.初步认为下沉增温可能是差分格式本身和模式分辨率不足造成的.从热量平衡的结果看,第二次WWB事件的模拟比第一次更成功,两次差异可能与两次WWB事件的季节背景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15.
夏季东亚地区水汽输送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使用 1980—1997年垂直积分的水汽输送通量资料,分析了夏季大尺度水汽输送演变的气候特征及偏南风水汽输送在中国区域内的推进特征。结果表明:夏季各支大尺度水汽输送汇合成一条行星尺度水汽输送大值带,它从南半球出发,经过亚洲季风区,进入北太平洋;东亚夏季偏南风水汽输送所能到达的北界为东北北部50°N附近;西太平洋副高南侧的东南风水汽输送所能到达的西界为甘肃东南部100°E附近。垂直积分的水汽输送通量强辐合区大多位于行星尺度水汽输送大值带中,与降水大值区之间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16.
2007年3月29日,运用北京四维远见信息技术公司研制成功的自主创新产品——SWDC数字航空摄影仪获取的四川宜宾摄区航摄成果,通过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组织的专家验收.这标志着国产数码航空摄影仪成功用于测绘生产.验收专家认为,此举填补了国内空白,为国产化数字航空摄影与航空摄影测量为一体的整体解决方案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17.
梁勇奇  杨瑞霞  谢一涵  王普  杨岸霖  李薇 《遥感学报》2021,25(12):2441-2459
全球世界文化遗产本体及其环境数据是遗产价值认知和保护的基础,更是大数据时代遗产研究、展示以及可持续利用的依据。本文基于网络和地球大数据,利用自然语言处理、空间分析、领域知识图谱等技术,构建了包括领域知识图谱5万个节点,94万条三元组的全球世界文化遗产知识图谱,支持世界文化遗产的属性、节点关系查询以及图结构表达。基于知识图谱,进行世界文化遗产的景观特征、文化延续性、土地覆被状态以及遗产与城市、社区的空间关系特征分析。研究表明:世界文化遗产具有沿着山脉、水系分布的特点,因此可参考地理单元,形成区域特色的文化遗产管理和保护体系,促进以区域为整体的遗产可持续发展;通过文化的延续性分析可以发现遗产所具有的特定历史文化时代属性,揭示遗产所蕴含的文化多样性,为遗产的整体保护提供新的切入点;遗产和城市与社区的空间关系变化可分为3个阶段:1990年—2000年的匀速靠近期,2000年—2015年的放缓靠近期和2015年—2018年的加速逼近期,因此未来需要持续关注城市和遗产空间关系变化对遗产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8.
以国家应急测绘保障能力建设项目辽宁单项工程建设为背景,介绍了辽宁短航时固定翼无人机航空应急测绘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总体功能设计、总体性能设计及针对应急测绘项目和高寒地区应用的特殊设计,全面概括了该系统的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119.
古恒宇  李薇  刘晔  武荣伟 《热带地理》2023,(6):1123-1133
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运用多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探究2类典型流动原因(异地养老、家属随迁)对流动老人居留意愿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异地养老对流动老人居留意愿产生显著促进作用,而家属随迁对居留意愿产生显著抑制作用,异地养老流动老人的居留意愿比家属随迁群体更高;2)流动群体内部因素和流入城市外部特征共同影响流动老人的居留意愿;3)不同流动原因的流动老人居留意愿选择呈现差异化的机制,家属随迁流动老人的居留选择以家庭为核心,城市自然舒适度等外部环境对其产生一定补偿效应;4)异地养老流动老人的居留选择以个人养老目的为核心,依赖于城市群的政策利好及便利养老设施等外部条件,且受流入地社会网络联系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120.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确定了观测噪声中高度角和信噪比(SNR)的贡献,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精化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随机模型,并验证了基于此随机模型的高纬度测站精密单点定位(PPP)效果.结果表明:在高纬度地区精化随机模型相比于仅顾及高度角或SNR的传统随机模型效果更佳,定位精度较高度角模型提高约30%,较S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