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94篇
测绘学   42篇
大气科学   73篇
地球物理   35篇
地质学   168篇
海洋学   63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49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通过对比实验研究了天然褐铁矿对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A.f.)生长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确定实验中所用天然褐铁矿样品的主要物相为针铁矿和赤铁矿,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和不同光照条件下的时间电流曲线表明天然褐铁矿在可见光下具有良好的光电化学响应.采用"H"型装置进行双室体系反应,设置了3组对比实验,结果显示A.f.在有光催化电子传入情况下生长较好,在96 h内细胞浓度增加了12倍,3组实验中Fe2+浓度的变化规律与A.f.的生长趋势相对应.由此揭示了天然褐铁矿促进A.f.生长的机制为:在光照作用下天然褐铁矿能产生光生电子-空穴对,光生空穴被电子供体(抗坏血酸)捕获,分离出的光生电子传入阴极室能够将Fe3+还原为Fe2+,实现Fe2+的电化学再生,提供充足的电子能量来源,促进细菌生长.  相似文献   
232.
伴随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加剧,借助半导体材料实现光能的光电转化在催化及环境领域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借助电化学方法快速高效地合成不同沉积时间纳米赤铁矿薄膜电极。X射线衍射(XRD)、Raman光谱测试表明其成分为赤铁矿物相;原子力显微镜(AFM)观测颗粒尺寸约52.1(±1.48)nm×50.5(±1.49)nm,表面高度起伏分布于70~100 nm,且分布特征符合正态分布规律。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谱显示电极可显著吸收350~600 nm波长范围可见光,计算得禁带宽度约2.0~2.1 e V。光电化学实验光电流密度-时间曲线及电流-电压曲线表明电极有良好的可见光光电催化活性,且反应符合Langmuir-Hinshelwood多相反应动力学模型。进一步选取效果较显著的沉积时间10 min电极研究其光电催化降解苯酚活性,0.65 V vs.SCE(饱和甘汞电极)恒电势光照条件下6 h苯酚降解率达62%,拟合一级动力学反应模型可知,反应速率常数k为0.16 h-1(R2=0.996)。综上,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电化学法简单高效合成的纳米赤铁矿具有良好半导体性能且能够可见光光电催化降解苯酚等有机污染物。  相似文献   
233.
电催化、光催化、光电催化等电化学技术以其高效、廉价、环保等特点被认为是一种极具前途的环境污染深度净化技术,在有机废水处理等方面得以广泛应用。本文借助电化学电量控制法制备了水钠锰矿电极,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表征其物相形貌,UV-Vis漫反射吸收谱结果表明水钠锰矿对300~600 nm波长范围可见光表现出良好吸收能力,计算其直接带隙约为2.14 e V,Mott-Schottky曲线计算其平带电位约1.15 V,0.1 mol/L Na2SO4介质中载流子浓度约为3.3×1019cm-3,是良好的可见光激发n型半导体材料。同时,本文以廉价高效的太阳能电池板取代了传统电化学工作站等外加电场设备,成功实现了协同强化水钠锰矿光电催化降解作用。协同作用下甲基橙60 min降解率为90.2%,效率远高于水钠锰矿光催化(2.2%)与电极电催化(33.6%)作用,强化了水钠锰矿光电催化降解反应,节省能耗的同时显著提高了降解效率。批次循环降解实验表明第4轮降解率(86.8%)较之第1轮(90.3%)降低程度5%,表明其具有良好长时间运行稳定性。  相似文献   
234.
不同亚类硅酸盐矿物的中红外光谱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热红外发射光谱研究了不同亚类硅酸盐矿物镁橄榄石、透闪石、蛇纹石和钠长石的红外发射光谱特征。在120oC时,通过对400~1650 cm-1的红外波段进行积分计算,发现硅酸盐矿物中镁橄榄石的发射率最高,可达到0.988,钠长石最低为0.947。硅酸盐矿物在850~1300cm-1区间均产生宽的低发射带,该发射带与硅氧四面体层中(Si,Al)-O的伸缩振动相关;在470 cm-1左右则形成相对尖锐的低发射带,与硅氧四面体层中(Si, Al)-O的弯曲振动相关。从岛状、链状、层状到架状硅酸盐矿物由于Si O2聚合程度依次增加,最强发射谷的位置依次向高频方向偏移,说明硅氧四面体中Si-O伸缩振动带的位置受到了n(Si)/n(O)比值的制约。此外,在辐射能量谱里,镁橄榄石、透闪石、蛇纹石和钠长石的最强辐射谷范围趋于变宽,依次为115、162、225和247 cm-1,反映了吸收的辐射能增加。综上可推测,硅酸盐矿物强的发射率可能与硅氧四面体中Si-O的振动模式、Si O2的聚合度、辐射能量谱中最强辐射谷的波长范围有关。  相似文献   
235.
粘土矿物在黄河源区古气候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沉积物中粘土矿物的组成具有一定的古气候指示意义。利用沉积物中粘土矿物的组成探讨了黄河源区全新世的古气候变迁。通过X衍射方法分析了一个全新世地层剖面的粘土矿物类型和含量的变化,这些粘土矿物主要由伊利石、伊蒙混层矿物和少量的高岭石、绿泥石组成。对粘土矿物含量变化的分析和对比研究表明,黄河源区在全新世的气候寒冷干燥,即使在大暖期也显得温凉。全新世的气候演变可划分为3个阶段,即早全新世的干冷期、中全新世的温凉期(大暖期)和晚全新世的干冷期。在大暖期,在7 0kaB P 和5 0kaB P 前后发生了两次较强的降温事件。  相似文献   
236.
黄骅坳陷三马地区中-深部储层成岩作用及主控因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黄骅坳陷三马地区储集岩样品的显微特征及成岩矿物的组合关系分析结果表明,三马地区下第三系中深层储层主要处于晚成岩A期,成岩现象包括石英、长石的次生加大、碳酸盐矿物胶结作用、矿物交代作用、溶解作用和粘土矿物转化作用等。其中石英次生加大于2700m左右开始出现,随埋深增大,石英增生加强;长石次生加大现象不十分普遍;碳酸盐胶结作用包括早期自生泥晶方解石胶结作用、连晶方解石和晚期白云石(或铁方解石)的胶结作用。在扫描电镜下可见到方解石与含铁方解石集合体充填在粒间孔隙中或与石英、钠长石及粘土矿物共生,白云岩多呈菱形粒状分布于粒间;常见的交代现象主要有方解石交代长石、石英及粘土矿物,粘土矿物交代长石、石英等;溶解作用主要有长石的溶解、碳酸盐颗粒的溶解和方解石胶结物的溶解等,粘土矿物的转化主要为蒙脱石、高岭石向伊利石(或绿泥石)转化。还讨论了储层岩相、岩性特征、孔隙水中有机酸含量、早期方解石的充填、烃类早期注入等因素对储层成岩演化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37.
通过对1980~2000年历史资料的分析,确定了各种类型春季大风的预报指标,建立了焦作市春季大风的短期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238.
现代地电数据采集系统每天可记录10万多个数据。尽管当今计算机的计算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而且有许多有效的数值算法,但对这些资料的解释仍然是一件比较困难的工作。本文提出了一种可表述为多通道反褶积的二维一遍反演程序。它是基于波恩近似的线性化电势方程,并且利用了计算均匀半空间的二维形式的弗莱歇导数。反演是在波数域进行的,因此,二维的空间问题可划分为许多较小的一维问题。由此得出的多通道反褶积算法速度非常快,并且节约内存。由表征地电阻率和数据误差的统计特性的协方差矩阵使反演算法稳定。假设地电阻率的分布具有两个参数、自亲和分形的统计特性。地电阻率的区域视幅度和分数维是通过地电观测直接估计出来的。在传统的测量误差协方差矩阵上加上非线性误差协方差矩阵。非线性误差对电极结构和地电阻率幅度和分数维的依赖特性的统计模型是通过非线性模拟实验实际得出的。对综合实例和野外实例的测试都很好地证实了这一结论,即对于长的数据剖面来说,基于多通道反褶积的反演算法能自动产生线性化的电阻率估计值,这一估值能很好地反映模型的主要特性。  相似文献   
239.
焦作决策气象信息共享系统基于Web平台,实现辖区各气象观测站历史地面观测资料、灾情资料的综合查询、分析,雷达、静止卫星、闪电定位等探测图像的即时发布浏览,乡镇雨情图、黄沁河流域雨情图制作,决策气象服务产品的分发管理等功能,客户端通过广域网(气象专线)获取焦作气象信息。  相似文献   
240.
李艳 《江苏测绘》1997,(4):28-30
精密水准仪i角误差是精密水准测量中的一项重要误差。国家水准测量规范明确规定,进行各等级水准测量,在每期作业前和作业期间都要进行此项误差的检验和校正。因此,快速而又精确地测定每台仪器的i角值是人们必须研究的一个课题。本文通过三种测定i角误差方法的讨论,并经实测应用比较,得出各种检验方法的优缺点及精度状况,为进一步深入了解i角误差对观测成果的影响及i角误差实测时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