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90篇
测绘学   65篇
大气科学   95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174篇
海洋学   16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49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41.
对流层气溶胶的直接气候效应对平流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WACCM-3模式中气溶胶光学厚度与卫星资料的对比发现,模式可以很好地再现全球气溶胶的主要分布特征,但在一些区域还存在数值上的差异。利用数值试验研究对流层气溶胶的直接气候效应对平流层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流层气溶胶对平流层气候有明显影响,平流层化学过程在这一影响中起重要作用,而对流层气溶胶对平流层辐射的影响不是其直接气候效应对平流层影响的主要原因。其机制可能是对流层气溶胶改变对流层的辐射平衡,影响对流层的温度和大气环流,进而影响行星波的上传,使得平流层气候发生变化;影响区域主要位于高纬度和极地地区,南半球的变化比北半球大,温度变化最大达10 K,纬向风变化最大可达12 m/s,臭氧体积分数最多减少0.8×10-6。  相似文献   
42.
为计算鄂尔多斯盆地延川南区块煤层气资源量、甄选有利区带及确定先导性试验井组的部署,对全区探井的煤层含气性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区块内煤层气含量为5.54~19.56m3/t;兰氏体积为13.59~33.78m3/t,兰氏压力为2.06~3.72MPa,含气饱和度为41.48%~92.19%;临储压力比为19.18%~84.28%。区块整体含气性显示较好,开发较为有利,其中以包括Y3、Y6等井在内的万宝山构造带为煤层气开发的最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43.
冈瓦纳大陆古生代冰盖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冈瓦纳大陆主要板块冰川沉积地层的对比,并结合古地磁方法对冈瓦纳大陆古生代主要冰期的冰盖分布范围进行再造,认为冈瓦纳大陆在古生代主要经历了3次较大的冰期,分别是:(1)晚奥陶世—早志留世冰期、(2)晚泥盆世—早石炭世冰期、(3)晚石炭世晚期—二叠纪冰期。晚奥陶世—早志留世冰期冰盖主要分布在西冈瓦纳大陆;晚泥盆世—早石炭世冰期冰盖主要分布在南美板块;晚石炭世晚期—二叠纪冰期冰盖在冈瓦纳大陆主要组成板块上均有分布,且冰盖存在时间最长,分布范围最广。3次主要冰期冰盖的中心点位置均靠近南极点,但并不完全重合,可认为气温是影响冈瓦纳大陆上冰盖分布的主要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冰盖的分布范围还受到盆地动力学、地形、冰川属性以及其他具体因素的影响。同时结合在保山地块的野外工作以及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冈瓦纳大陆的3次冰期中,仅晚石炭世晚期—二叠纪冰期对中国的陆块产生了影响,且主要影响了中国的西南陆块群(包括保山地块、腾冲地块、拉萨地块、羌塘地块等)。  相似文献   
44.
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强烈地震,造成196人遇难,21人失踪,11470人受伤,人民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损失巨大。2013年6月至7月,省内持续降雨造成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灾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灾害发生后,如何进行最有效的撤离?如何抢占最佳救援时机?如伺科学、合理地规划灾后重建7  相似文献   
45.
为解决多光谱遥感图像间非线性灰度差异造成的配准困难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自相似的自动配准方法。该方法首先引入局部自相似(local self-similarity, LSS)特征,并在对数极坐标系下建立反映图像内在几何布局和形状属性的特征描述子。之后结合LSS和归一化相关系数构建一种形状相似性测度,并通过模板匹配的策略实现图像的配准。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好地抵抗图像间的非线性灰度差异,并获得了可靠的配准精度,而且相比于传统方法,在顾及计算效率的同时获得了更高的匹配正确率。  相似文献   
46.
47.
都结锑矿的矿石矿物几乎均为黄锑矿 ,分布粒度微细 ,属难选的氧化矿石。经研究发现黄锑矿颗粒含3%的铁并具有弱磁性 ,采用分级强磁选与化学选矿相结合的试验流程 ,获得锑精矿品位 39.2 9% ,总回收率 >95 %的分选效果  相似文献   
48.
通过对小秦岭金矿田中陈耳金矿床矿体宏观特征、矿石物质组成和结构构造特征、围岩蚀变、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结合前人成岩、成矿年代学研究成果,显示本区主要存在2期成矿及叠加成矿作用:早期印支期形成蚀变糜棱岩型金矿,成矿作用与韧性剪切作用有关;晚期燕山期形成石英脉型金矿,成矿作用与岩浆热液作用有关。2期成矿作用所形成的矿石类型、矿石结构构造、控矿构造的方向性质、围岩蚀变、流体包裹体特征均有较大差异,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程度的叠加但不完全重叠,叠加成矿作用使矿体进一步富集。指出本区金矿具有叠加改造成矿作用的特征,在东西、南北向构造交汇部位是找金矿的有利靶区。  相似文献   
49.
应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的邀请,澳大利亚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水土资源所劳特博士(Dr.peter laut)于1986年10月20—26日来郑进行学术访问。 劳特博士为河南地理所科技人员作了三场专题学术报告。在题为《澳大利亚土地资源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的报告中,劳特博士回顾了该国土地资源研究的历史、发展和现状后指出:随着由传统方法转向新技术应用和广泛采用数学方法,不少研究者越来越依靠机器和重视数据搜集与处理,忽视了人的判断力和人的特殊作用。为克服这一缺陷,  相似文献   
50.
描记采于贵州省茂兰自然保护区境内一洞穴的中国野鲮亚科(Labeoninae)一新属长臀鲮属Longanalus.sp nov和一个新种大鳍长臀鲮Longanalus macrochirous sp nov。新属以臀鳍分枝鳍条为7根等特征.区别于该亚科所有属;新种以偶鳍发达.胸鳍后伸达到腹鳍基,腹鳍后伸超过臀鳍起点等显著特征命名大鳍长臀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