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29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25篇
地球物理   116篇
地质学   102篇
海洋学   12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3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准噶尔盆地东部吉木萨尔凹陷中二叠统芦草沟组,沉积于陆内裂谷背景下岩浆—热液活动强烈的咸化湖盆中。在芦草沟组中发现一类与湖底热液活动有关的幔源热液沉积白云岩,包括方沸钠长白云岩、硅质白云岩与含水铵长石钠长白云岩。作者对该类白云岩开展微米级尺度的岩相学研究,结合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探讨成矿流体性质与详细成因机理。岩矿特征和同沉积变形构造指示白云岩形成于沉积期。白云石为有序性较差的原白云石,呈微米级球状、葡萄状晶体,与方沸石、水铵长石、钠长石及玉髓等热液矿物彼此镶嵌结晶,高温下发生了白云石对钠长石碎屑的交代作用;白云岩锶同位素(平均为0.705 687)显示成矿流体中幔源组分较多;白云岩具有重δ13 CPDB (平均为6.94‰)和轻δ18 OPDB (平均为-8.12‰)。基于成矿流体由幔源热液与湖水混合的假设,利用δ18 OPDB计算估计,研究区白云岩的形成温度较普通云质岩高25~50 ℃。研究表明白云石为幔源热液喷出湖底后直接沉淀形成,并提出可能的成因模式。热液沉积白云岩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白云岩成因类型,研究成果对促进人们理解白云石的形成规律、推动完善成因岩石学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62.
基于遥感数据随机模型的空间结构分析与蚀变信息提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遥感图像信号属于随机信号,其波段数据直方图与二维散点图分别是随机模型一维、二维概率密度函数的基本估计。从遥感数据的随机模型出发,讨论了一维概率密度的基本类型与形态、二维高斯分布的椭圆几何参数特征等。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了由不同类型直方图生成的二维散点图的空间几何结构特征,以及异常信息空间定位等问题。最后,通过应用实例阐述了遥感数据空间结构分析在蚀变信息提取中的重要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263.
高光谱数据的波段序结构分析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把高光谱数据近似于连续的细分波段作为波段序列数据,由此提出波段序结构分析技术,主要包括波段序列直方图、左(右)偏度参量分析、相关(似)矩阵分析和回归偏度分析等。通过对波段序结构分析技术在高光谱数据的统计特征分析与数据质量评价、"蚀变异常"信息潜在性评价与特征波段选择及矿物蚀变信息提取等几个方面的应用研究与实践,阐述了这一技术思想的科学性与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64.
基于野外实测光谱数据,分析岩石、土壤和植被的光谱反射特征,提出在光谱特征空间研究典型地物的几何结构与空间关系,分析总结中等植被覆盖的矿物蚀变区典型地物在光谱特征空间中的分布形态与空间分布关系,为遥感矿化蚀变信息提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65.
2015年4月15日15时39分,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39.78°N,106.34°E)发生M_S5.8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0km.本文通过收集中国地震科学台阵探测——喜马拉雅Ⅱ期布设在南北地震带北段的34个流动台站连续观测数据,首先以中国地震局台网中心目录给出的138个地震事件作为模板,采用匹配定位方法(MatchLocate)对阿拉善左旗M_S5.8地震前后(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7月31日)小震进行了检测和识别,检测后给出的地震事件高达1688个,相比于台网地震目录的地震事件数目增加了10倍多.然后利用双差层析成像方法(tomoDD)对研究区域内阿拉善M_S5.8地震前后(2015-01-01—2015-07-31)1级以上的地震序列进行重定位,重定位后的结果显示:主震震中为39.8023°N、106.4388°E,震源深度为20.597km,余震序列展布优势方向为NEE方向,且在深度方向呈近垂直分布,结合野外地质调查结果和震源机制解分析,认为该次地震事件为一次走滑型事件,其发震断裂可能是一条近E-W向的隐伏断层.  相似文献   
266.
提出遴选、考证历史强余震史料的原则与技术环节,探索了综合性确定历史强余震时间、震中、震级的技术方案。作为例子,对1668年郯城8?级地震的7次强余震史料进行了系统收集、考证,校订了其地震基本参数。   相似文献   
267.
目的:观察冬病夏治丸联合信必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信必可吸入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冬病夏治丸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CAT评分、血气分析及肺功能情况。结果:2组CAT评分、血气指标、肺功能指标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冬病夏治丸联合信必可可明显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症状、血气指标和肺功能,优于单纯应用信必可治疗。  相似文献   
268.
为了研究渭河盆地新生代沉积速率特征与成因,系统收集、整理了研究区已有的重力和磁力资料,结合地震、地质、钻井等研究成果,分析了新生代各期沉积速率变化,探讨了盆地内新生代各期沉积速率与盆内基底、断裂、周缘构造的关系。研究表明,中新世,西安凹陷沉积速率较大,几乎是固市凹陷的2倍,沉积速率最大处位于渭深10井附近,约为93m/Ma;上新世,西安凹陷沉积速率仍较固市凹陷大,二者的沉积速率最大处分别为1800,1400m/Ma;第四纪三门期,盆内沉积速率逐渐变缓,沉积速率最大处位于固市凹陷内,约为380m/Ma;秦川期,盆地整体沉积速率明显加快。新生代西安凹陷沉降中心变化不大,主要位于户县以北地区,而固市凹陷沉降中心多变,主要位于华县和临潼以北地区,沉降中心整体偏南。沉积速率的变化受多种因素控制,古近纪,盆地周缘板块运动导致地壳加厚及深部地幔对流对盆内沉积速率影响较小;新近纪早中新世,受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影响,渭河盆地沉积速率显著增大;晚中新世,秦岭北缘大型正断层活动导致渭河盆地发生大规模的沉降和扩展;上新世到第四纪,盆内沉积速率受秦岭山脉和渭北隆起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269.
孔祥伟  杨建才  李红  傅朝 《气象》2021,47(4):412-423
利用高空、地面观测资料、加密区域站雨量资料、FY-2D云图、NCEP 1°×1°再分析资料,使用物理量诊断、后向轨迹模型等方法分析了2011年6月15-16日河西走廊西部干旱区一次极端暴雨天气的环流形势、中尺度系统、水汽输送和收支特征.结果 表明:河西走廊西部受内蒙古西部到河套地区西北东南向暖性高压脊西部形成的高原低涡...  相似文献   
270.
为了研究黄河口海床沉积物固结过程中电阻率同工程力学性质指标的对应关系,探索海床土体固结过程的新型原位监测技术,本文在黄河刁口流路三角洲叶瓣潮坪上,现场取土配置黄河口快速沉积形成的流体状沉积物和观测研究粉质土海床的固结过程。利用静力触探、十字板剪切试验、孔隙水压力监测等原位土工测试手段,实时测定固结过程中海床土强度变化和孔隙水压力消散过程;同时通过埋置自行研制的环形电极探杆,实时测定海床土固结过程中的电阻率变化。通过对比分析海床土电阻率与工程力学性质指标的同步测定数据发现:黄河口饱和粉土的电阻率与微型贯入试验测得的土体贯入强度,静力触探试验测得的比贯入阻力,十字板剪切试验测得的不排水抗剪强度(峰值强度、残余强度)均呈乘幂关系,且相关性良好;海床沉积物在固结过程中的电阻率与孔隙水压力呈负线性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