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0篇
大气科学   33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25篇
海洋学   61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孟加拉湾上层环流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云  李立 《海洋科学进展》2006,24(4):593-603
综述了孟加拉湾上层环流研究的主要成果并指出,研究海区环流与季风转换不完全同步。在西南季风期间,南、北海区各有一气旋式环流;在秋季季风过渡期间,出现海湾尺度的气旋式环流;在东北季风期间,气旋式环流减弱北移,南部则为一反气旋式环流控制;春季与秋季的情形相反,整个湾出现一海湾尺度的反气旋式环流。研究海区环流的变异主要受季风、赤道远地作用和浮力通量等复杂外源作用的影响。东印度沿岸流的季节变化与季风转换也不同步,局地风、内部Ekman抽吸、远地沿岸风及赤道远地作用的影响对沿岸流周年变化有重要作用。孟加拉湾上层环流年际变化显著,此年际变化主要受赤道风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2.
TOPEX/POSEIDON高度计浅海潮汐混淆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根据对卫星轨道特征和观测结果的分析,对TOPEX/POSEIDON(简称T/P)星载高度计在我国近海的潮致混淆现象进行了初步研究.分析表明,在浅海区T/P高度计的观测结果存在很强的潮致高频混淆.NASA分发的地球物理记录中所提供的潮汐订正值虽适用于大洋,但不能有效地除去浅海潮汐.虽然如此,T/P潮致混淆的主要频段的周期小于90d,因而可以通过滤波方法提取周期较长的海面高度季节信号,从而用于季节环流(如南海季风环流)的研究.采用FFT/IFFT方法滤波试验的结果显示,T/P的海面高度观测结果有很高的精度,滤波处理后的海面高度距平变化和地面潮位观测结果一致性良好,上、下行轨道交叉处相邻测点间的标准偏差在3cm左右,可满足南海环流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3.
南海东北部海域中尺度涡的季节和年际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7a的T/P高度计资料对南海东北部海域海面高度异常及其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该海域是中尺度涡的高能量区,尤其经常生成强的反气旋涡;海面高度异常的均方根高值区(即中尺度涡的高能量区)主要分布在台湾西南部(21.3°N,119.0°E)和吕宋岛西北(19.5°N,119.5°E)附近的深水海域;海面高度异常的均方根值随季节有明显的变化,春季是中尺度涡最弱的季节,均方根值最小,夏季次之,秋、冬是中尺度涡最强的季节,均方根值最大;海面高度异常的均方根值也表现出显著的年际变化,特别在ElNi no事件期间(1997年)其年均方根值最小。  相似文献   
124.
厦门浔江海域污染扩散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燕初  李立 《台湾海峡》1997,16(2):174-180
本文采用ADI活动边界潮流数值模拟模拟了厦门浔江海域的潮流,计算的结果与实测数据比较吻合。文中用欧拉污染扩散数值模型计算了从同安、集美、五通口排出的污染物(COD)对浔江海域的影响,同时采用拉格朗日污染扩散数值模型研究在湾口、集美和在北部的湾顶污染物瞬时排放后的运移情况。  相似文献   
125.
南海北部沿岸冬季水位亚潮波动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研究了南海北部水位亚潮波动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南海北部冬季水位亚潮波动能量以福建南部沿岸最强,广东沿岸仅为台湾海峡南部的一半左右,但二者具有相似的谱特征。各站的功率谱峰均出现在3.2,6.4,3.6和2.3d频带。其中3.2和6.4d波动能量最强。此外,在珠江口附近还有10.7d的较弱谱峰。与东海沿岸冬季情况类似,南海北部沿岸水位波动有很高的空间相关性,说明冬季我国东南沿海的亚潮波动受某一共同机制的控制。分析还表明水位波动一致地从东北向西南传播,但在不同岸段传播特征有相当差异。  相似文献   
126.
南海的黑潮分离流环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李立  苏纪兰 《热带海洋》1997,16(2):42-57
黑潮与南海的相互作用是海洋学研究中的一个悬而示决的课题。黑潮在离开吕宋跨越巴士,巴林塘等海峡时作用于南海,虽然以往对黑潮通过吕宋海峡侵入南海东北部有过若干研究,但未曾有过黑潮分离涡旋进入南海的观测报道。在1994年9月初。我们在南海东北部大陆坡外首次捕获一反气旋型的黑潮分离流环,本文报道此次观测结果。该流环为中心位于21°N,117.5°E,直径约150km,垂直尺度超过1000m的反气旋;  相似文献   
127.
利用卫星遥感资料结合历史水文资料分析了斯里兰卡冷涡的季节演变及其形成机制.分析表明,斯里兰卡冷涡发生于每年的6-10月之间,其中心位于8°N、83°E,垂直深度可至250m.西南季风受斯里兰卡岛地形的阻挡而在其东侧海域形成气旋式风应力旋度引起的向上Ekman抽吸是冷涡产生的主要原因.冷涡随季节的发展先朝东北、后朝西北方向移动,造成冷涡的季节平均位置比气旋式风应力旋度偏北1-2个纬度.西南季风漂流的平流作用以及基于β平面的简单涡旋传播理论可分别用于解释涡旋的东北向和西北向运动.  相似文献   
128.
OSMAR高频地波雷达福建示范系统径向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大勇  邵浩  李炎  李立 《台湾海峡》2007,26(1):7-16
OSNAR高频地波雷达是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的成果,其福建示范系统的两个远端站分别设置在福建省东山县和龙海市境内,2005年6月开始试运行.本文对2005年6、7月份试运行期间雷达远端站给出的遥感径向流数据质量进行了统计分析和初步的海洋学验证.分析结果显示,雷达返回径向流速质量随观测距离增加呈下降趋势,并有明显的日夜差异,日间质量优于夜间.初步验证表明,经质量控制处理后所提取的径向流鸩分潮的振幅和相位的空间分布具有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的特征.雷达系统所返回的径向流数据在经过适当的质量控制处理后可以有效地反映覆盖海区表层海流及其时空变化.  相似文献   
129.
南海的平均T-S,S-Z,T-Z特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根据美国国家大气海洋局国家海洋数据中心(NOAA,NODC)1966—1977年的历史水文资料,采用类似Emery和Dewar方法,计算南海每5°×5°经纬方格各标准层次的平均温度、盐度值及标准差,从而提供了各海区每隔0.5℃的温盐对应值和T-S,S-Z,T-Z曲线及标准偏差图。以便为今后进一步的调查,提供一个检验测量数据准确与否的基本依据。并通过对所划分的5个海区的T-S,T-Z,S-Z曲线的对比及标准偏差情况的分析,考察了各海区海水的物理特性,为进一步分析南海水体的运动、相互作用和变异提供了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130.
曾刚  李立 《台湾海峡》1992,11(1):28-34
本文以实测资料为依据,分析了大亚湾近岸浅水区夏半年水温和盐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除由于太阳辐射导致的季节变化及沿岸浅水区潮汐效应引起的日变化外,外海水团的间歇性入侵是影响本海域水温和盐度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