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57篇
  免费   1857篇
  国内免费   2135篇
测绘学   1285篇
大气科学   1273篇
地球物理   1451篇
地质学   6002篇
海洋学   1631篇
天文学   251篇
综合类   766篇
自然地理   1290篇
  2024年   95篇
  2023年   306篇
  2022年   352篇
  2021年   384篇
  2020年   340篇
  2019年   457篇
  2018年   406篇
  2017年   277篇
  2016年   313篇
  2015年   361篇
  2014年   588篇
  2013年   457篇
  2012年   470篇
  2011年   491篇
  2010年   483篇
  2009年   446篇
  2008年   398篇
  2007年   484篇
  2006年   481篇
  2005年   412篇
  2004年   385篇
  2003年   322篇
  2002年   265篇
  2001年   260篇
  2000年   274篇
  1999年   386篇
  1998年   360篇
  1997年   387篇
  1996年   388篇
  1995年   345篇
  1994年   344篇
  1993年   312篇
  1992年   336篇
  1991年   284篇
  1990年   230篇
  1989年   159篇
  1988年   93篇
  1987年   93篇
  1986年   78篇
  1985年   104篇
  1984年   67篇
  1983年   78篇
  1982年   60篇
  1981年   50篇
  1980年   45篇
  1979年   31篇
  1965年   15篇
  1959年   27篇
  1958年   33篇
  1957年   3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92.
93.
94.
贻贝(Mytilus edulis L.)是一种冷水性双壳类软体动物,它在我国沿岸分布的南限是胶州湾,但仅见于港内码头及船底上,且数量不多。 1958年青岛市水产局、原青岛市海水养殖场和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等单位曾一起自大连和烟台移贻贝苗至青岛试养,次年养殖架上也曾有少量幼苗附着,但未能大量繁殖起来。1971年后胶南县海水养殖试验场及青岛市第二海水养殖场等先后进行数十亩乃至数百亩移苗养殖,附苗量虽有所增长,但直至1974年仍缺乏生产意义。这种情况引起我们的思考:胶州湾贻贝苗源能否大量发展?它的限制因素是什么? 1972年至1973年,我们与烟台地区海水养殖试验场等单位曾对烟台沿岸贻贝苗源进行调查研究,确认当时烟台苗种产量不高的主要原因是附着基不足,其次是亲贝不足,据此试验成功了“废旧草绠采苗法”。之后,随着采苗器材的增加及养殖面积的不断扩大,烟台芝罘湾已发展成为一个较好的苗场,通常可供万亩以上生产用苗。这个经验对我们开发胶州湾的苗源很有启发。 1975年胶南县在胶州湾大力推广“废旧草绠采苗法”,收割海带后保留废旧海带架两万台采贻贝苗, 1976年进一步扩大贻贝养殖面积,继续留绠采苗。我们在青岛市水产局及胶南县水产局等单位的协助下,于1975年9月及1976年8-9月,对胶州湾内及湾口(青岛前海)留绠采苗的情况进行了调查,这些调查资料即为本文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95.
木文提出海水氧化还原体系状态的性质取决于其主要独立电对的氧化还原性质。并测定了某些海洋沉积物样品的Eh、pH、酸挥发性硫及其间隙水中氨等参数,以所得数据为例进行讨论、归纳和推理,得到了一些经验性的结论。图5,表3,参考文献13。  相似文献   
96.
李延 《海洋科学》1988,12(6):62-62
国家科委应邀组团参加1988年12月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举办的第37届布鲁塞尔尤里卡世界发明博览会。该博览会是由比利时工业产权组织主持举办的世界大型新技术发明和新产品展销博览会,我国是第三次参加。为了加强国际间的科技交流,广泛宣传我国科技领域所取得的新发明、新技术,积极开拓国外技术、商品市场,根据国家科委通知,经青岛市科委审查,以(88)科  相似文献   
97.
中太平洋海山群漂移史及其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太平洋海山群的海山呈簇状排列且近EW向展布于太平洋海山密集区,其四周分布着一系列NW走向的线性列岛及规模巨大的水下海山链。它位于明显属于海山链构造的夏威夷群岛和马绍尔群岛之间,处于莱恩群岛的北西向延伸方向上,与热点作用的板内火山作用关系密切。结合前人对中太平洋海山群形成和漂移的认识,从板块运动和几何学角度出发,采用Backtracking和Hot-spotting海山追踪方法对该区海山进行了追踪,发现该区海山的热点源主要位于现今法属玻利尼西亚群岛区(法属玻利尼西亚热点群),这与前人从古地磁和钻探资料出发得到的结果相接近。研究表明,中太平洋海山群是多热点成因的板内火山作用和板块构造运动的共同产物,它在130~90Ma期间起源于法属玻利尼西亚热点群,曾随着太平洋板块发生过向南和向北的运动,既有水平方向的漂移又有垂直方向上的升降,在漂移和升降过程中还受到了当时大规模多期的热点活动和断裂活动的改造作用,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后才到达今天的位置,最后形成了现今呈簇状分布的海山群。  相似文献   
98.
通过新旧对照,对地图出版质量控制的方法进行了探讨,并结合数字技术下纸质地图集的生产实践,介绍了如何做好原图质量控制有关工作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99.
为研究高压氧惊厥的预防,将小白鼠进行6绝对大气压高压氧暴露。在暴露前将动物用DABA或安定进行处理,则可延缓惊厥的发作或降低发作率。但,DABA的毒性大,而安定较安全可靠。本文对高压氧惊厥的机理进行了探讨。作者支持高压氧惊厥与GABA有关的假说。  相似文献   
100.
南海晚第四纪浮游有孔虫类群变化所表征的古海洋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两全  涂霞 《热带海洋》1992,11(2):62-6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