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7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86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造山带古地理和盆地分析基础:露头的复原与复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造山带地层露头非原地性广为标识,但其复原与复位并未引起重视。以扬子地台西缘前龙门山中北段泥盆系为例,进行露头展平宽度、剥蚀宽度复原,对露头原始位置进行尝试性复位,并讨论的存在问题和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2.
扬子西缘龙门山区泥盆纪沉积旋回与相序样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祥辉  刘文均 《矿物岩石》1998,18(2):115-120
扬子西缘龙门山地区泥盆系可识别出一个二级、三个准二级、十八个三级沉积旋回和三十余种高频旋回,低级(高频)旋回往往以不同形式叠加构成高一级沉积旋回。高频旋回具有复杂的相序结构样式,大致可概括为非对称向上变浅、加深和对称型三种。整个泥盆纪沉积旋回的旋回演化作用早期为异旋回作用,中期为自旋回与异旋回作用交替,晚期则转变成自旋回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83.
84.
西藏中部拉萨地块古生代、中生代的超层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识别划分了西藏南部拉萨地块 (措勤盆地 )古生代、中生代以海相为主的沉积地层相当于二级旋回的超层序11个 (CQ 111),其中早古生代 3个 (CQ 13),晚古生代 4个 (CQ 47),中生代 4个 (CQCQ 811);描述了各个超层序的特征;不仅在地块内进行了超层序对比,而且与印度北部边缘 (特提斯喜马拉雅 )显生宙的超层序进行了比较和讨论。研究表明,除早古生代外,藏南特提斯喜马拉雅和拉萨地块 (措勤盆地 )的超层序在数量、延时、结构方面极不相同,与所处地块构造背景和沉积盆地性质发生了变化有关。提出早古生代拉萨地块与印度次大陆同属冈瓦纳相区 (克拉通上的陆表海 ),晚古生代早期以后它们已不属同一大陆,整个晚古生代拉萨地块可能为冈瓦纳与劳亚大陆之间过渡带的一部分,中生代则成为Cimmeria次大陆的南部块体,冈瓦纳大陆在西藏境内的北界应为雅鲁藏布江缝合带。  相似文献   
85.
中国南方二叠纪海平面变化及升降事件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15  
王成善  李祥辉 《沉积学报》1999,17(4):536-541
在对中国南方二叠纪层序地层、充填特征及沉积演化认识基础上,通过研究海平面升降变化及事件后认为:华南二叠纪相对海平面升降旋回与其层序数量一致,升降型式可有两种且互成影像;二级海平面升降包括“二分式”和“单分式”,前者以扬子区为代表,后者典型见于华夏区;海平面升降事件发生在栖霞早期、茅口早期、茅口末期、吴家坪早期及长兴中后期;二级、三级海平面变化在升降样式、数量、相位上与欧美各地有所不同,其成因与所处构造域有关。  相似文献   
86.
四川龙门山区早泥盆世Emsian期群落古环境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祥辉 《矿物岩石》1992,12(3):57-65
通过对群落特征生物构造、生态习性、成活曲线、赋存围岩沉积及群落构成内容等特征分析,本文认为四川龙门山区Emsian期地层已经识别的以腕足动物为主的八个底栖群落生态位集中于B.A.3,少数可归入B.A.2,其相当的沉积环境主要为浅海内陆棚相、台地生物礁相。  相似文献   
87.
四川龙门山区中—上泥盆统吉维特-弗拉斯阶观雾山组—土桥子组中可以识别出12个以腕足动物为主的底栖群落,群落变化可划分为两种群落取代类型:一种是突变取代,另一种是渐进取代。突变取代发生在弗拉斯阶土桥子组中Leiorhyrwhus群落和Zhonghuacoelia Striatopugnax群落之间。渐进取代发生在中泥盆统吉维特阶的观雾山组内,取代过程由Independatrypa lemma Uncinulus heterocostellis Ernanuella tokwanensis群落经过Sinospongophyllum irregulare Pseudomicroplasma fongi群落到Clathrocoilona spissa Hexagonaria复合礁群落完成。  相似文献   
88.
西藏山南地区琼结南部上三叠统郎杰学群由轻微变质的泥质岩和碎屑岩组成,其中,砂岩主要为(岩屑)长石(杂)砂岩和(长石)岩屑(杂)砂岩,碎屑的分选和磨圆度较差,成分和结构成熟度较低,经历了压溶、交代及胶结等成岩作用;发育与浊积岩相关的层面、层理构造及沉积旋回发育。研究表明,按照宋热组、江雄组和姐德秀组地层层序,郎杰学群岩相总体呈现外—中扇砂板岩相向中—内扇砂板岩含砾岩相演化,向上变粗变浅,中源和近源/分支水道亚相增加;以姐德秀组下段中部为界可分为A和B两个层序,它们分属浊积扇演化的两个不同阶段;推测研究区及邻近地区可能存在一个较大规模向南迁移进积的舌状浊积扇。  相似文献   
89.
西藏南部上三叠统郎杰学群物源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运用Dickinson三角图解、地球化学和阴极发光方法,对西藏山南琼结和贡嘎地区上三叠统深海-半深海郎杰学群砂岩和板岩进行了研究.碎屑成分和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物源总体来自再旋回造山带,含有大陆基块和混合区(切割弧)成分.阴极发光照射结果反映,物源区石英主要为变质成因(棕色光),次为深成/火山成因(浅紫兰色-绿色光),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母源区结晶基底可能已经抬升暴露,并且粘附在大陆块上.这些结果暗示,在拉萨地块与印度次大陆之间的新特提斯洋中可能存在一个含造山带的未名地块.  相似文献   
90.
通过对川陕甘矿产资源“金三角”地区若尔盖及其周缘沉积建造特征、构造-热事件放射性年代学测试以及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年代学测试等综合研究表明,若尔盖地区自印支末期以来,共发生了7次构造-热事件:(1)卡尼末-诺利初期构造-热事件(D1);(2)早侏罗世(200~180 Ma)构造-热事件(D2);(3)晚侏罗-早白垩世(160~140 Ma)构造-热事件(D3);(4)早白垩世(130~110 Ma)构造-热事件(D4);(5)古新世(70~60 Ma)构造-热事件(D5);(6)50~40 Ma构造-热事件(D6);(7)20 Ma左右构造-热事件(D7).其中D1期构造-热事件为若尔盖地区主褶皱造山构造运动,基本奠定若尔盖及其周缘地区区域构造格架;D2、D4为区域关键构造变革期,导致构造-热体制(压性与张性)的关键转换,对区域成矿具有重要意义;最晚期事件(D7期)为青藏高原东北缘高原地貌定型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