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70篇
测绘学   36篇
大气科学   44篇
地球物理   37篇
地质学   146篇
海洋学   6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51.
通过室内实验模拟了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对苯并[a]芘(benzo[a]pyrene,Ba P)的生物富集,通过非线性曲线拟合获得脊尾白虾对Ba P的富集动力学参数(吸收速率常数k1、释放速率常数k2、生物富集因子BCF、平衡状态下脊尾白虾体内Ba P含量CAmax、生物学半衰期B1/2).各动力学参数分别为:k1范围为12.34~24.96,平均值为18.80,k2范围为0.06~0.10,平均值为0.08,BCF范围为208.41~248.03,平均值为228.02、CAmax范围为12.40~93.79 ng/g,平均值为46.78 ng/g,B1/2范围为6.89~11.71 d,平均为8.95 d.脊尾白虾对Ba P的吸收速率常数k1、释放速率常数k2、BCF均随外部水体中Ba P浓度的增大而减少,CAmax、B1/2随外部水体中Ba P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352.
寒潮天气过程的风浪是渤海最危险的大浪之一。本文通过对1968年11月上旬一次寒潮天气过程风浪的连续资料分析,指出冬春季节,寒潮过境后偏北大风期间,渤海湾海域风浪频率谱的发展和消衰主要受制于风速。文章还讨论了风浪谱形状参数和尺度参数的变化规律,给出相应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353.
数字海岸实现的技术体系及应用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引言作为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的新目标和制高点,数字地球概念一经提出,很快引起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政府和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尽管目前对数字地球的认识还比较粗浅,但人们已经不否认数字地球是带动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数字地球的实质是信息化的地球,是建设信息化社会的基础。它包括了地球大部分要素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可视化的全过程。它是把地球上的每一点的信息按地球坐标加以整理,使之数字化、可视化的全过程,构成一个完整的地球信息模型,以便于彼此间通过网络查询、协作、共建共享,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354.
1998年夏、冬季南海的水团及其与太平洋的水交换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根据 1998年夏季和冬季 2个航次的实测资料 ,对南海的水团进行划分和分析 ,并利用1997年 7月和 12月的实测资料 ,对巴士海峡 (吕宋海峡 )和民都洛水道附近的温盐分布进行分析。1998年冬季的资料分析结果表明 ,可将南海外海水划分为 6个水团 ,即南海表层水团 (S)、南海次表层水团 (U)、南海次 -中层混合水团 (UI)、南海中层水团 (I)、南海深层水团 (D)和南海底盆水(B)。 1998年夏季还可在南海中鉴别出黑潮表层水团 (KS)和黑潮次表层水团 (KU) ,但在冬季观测期间无黑潮水越过 119.5°E经线进入南海 ;夏季有苏禄海水在 5 0~ 75 m层经民都洛水道侵入南海。然而 ,1997年夏季和冬季的资料分析表明 :夏、冬两季都有大洋水通过吕宋海峡北段进入南海 ,南段有南海水流入太平洋。这些现象可能与 1998年前后的厄尔尼诺有关。  相似文献   
355.
以干旱、半干旱区生态脆弱的甘家湖湿地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年和2008年第2期Land-sat TM/ETM为数据源,运用ARCGIS等地理信息系统分析软件,结合实地考察对研究区进行景观分类,确定转移概率矩阵,制作景观格局空间转移格局图,并将马尔科夫过程引入到湿地景观格局的预测和分析,对湿地各景观要素面积进行分析和动态预测。结果表明:①新疆甘家湖湿地功能正在逐步退化,表现于水域面积和沼泽地面积的减小,盐碱地面积不断扩大;②随着对湿地保护的加强,近些年来湿地环境有明显改善,基于马尔科夫模型的预测,在未来的近50年内,沙地面积趋于减少,由2008年的27.4%减少到2060的21.98%,草地面积趋于增加,由2008年的0.6%上升到2060年的1.33%,局部地区的湿地环境有所转好。  相似文献   
356.
油莎豆(Cyperus esculentus)根系发达,具有作为防风固沙作物的巨大潜力。开展不同条带状采收方式下油莎豆带的防风固沙效益研究,对于合理利用油莎豆进行防风固沙具有重要意义。以风洞模拟为手段,分别在6 m·s-1、8 m·s-1、10 m·s-1 3种风速下,对隔一带采收一带(H1)、隔一带采收两带(H2)、隔一带采收三带(H3)3种不同油莎豆采收模型在风洞不同位置的风速进行测定,并对不同模型的流场特征、风速加速率及防风效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 3种不同油莎豆采收模型中,气流均在近床面内受油莎豆模型阻挡,风速被急剧削减形成一定面积风影区,H2与H3模型的流场结构稳定性、风影区面积均比H1模型高。(2) 随着风速增加,不同模型的防风效能均有所下降。H2与H3模型背风面在不同风速下的平均防风效能没有显著差异,但显著大于H1模型。在采收间距内,H2与H3模型防风效能均>50%,H1模型<40%。(3) 从防风固沙效益及流场稳定性来看,H2与H3模型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且显著大于H1模型。但从经济效益来看,H2模型采收间距减小,经济效益降低。综合防风固沙的生态效益与获取油莎豆的经济效益来看,H3模型为推荐采收方式。本研究通过对不同油莎豆采收模式的防风固沙效益,为利用油莎豆进行防风固沙提供了指导,并为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推广种植油莎豆,获得更大的生态经济效益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57.
相对于传统计算机断层成像(CT),计算机层析成像(CL)对于扁平状物体的检测具有独特的优势。旋转型CL不严格满足滤波反投影(FBP)算法的条件,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投影变换的旋转型CL FBP重建算法。首先介绍了旋转型CL的扫描结构;然后阐述了该结构下投影的生成方法及基于投影变换的投影数据重构方法;最后利用重构后投影数据进行滤波反投影,并通过仿真重建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58.
佳木斯—伊通断裂韧性剪切变形时代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郯庐断裂北段主干断裂的佳木斯-伊通断裂(简称佳-伊断裂),其最早开始活动的时代一直以来都存在争议。为了更好确定其活动时代,对佳-伊断裂昌图段南城水库附近的韧性剪切带展开了详细研究。野外构造解析和显微构造特征显示,剪切带糜棱面理走向北北东-南南西,其上发育北东方向的缓倾拉伸线理,指示该剪切带为逆冲-走滑韧性剪切特征。锆石U-Pb年龄测试结果表明,剪切带中糜棱花岗岩形成在174~173 Ma,该糜棱岩带被后期未变形辉绿岩脉侵入,辉绿岩脉的锆石U-Pb年龄为164 Ma,从而限定该期次韧性变形发生在174~164 Ma之间的中侏罗晚期。取自剪切带糜棱花岗岩内的变形黑云母40Ar/39Ar测试结果表明,糜棱花岗岩在187~166 Ma左右受到了显著的热事件的扰动。这些证据证明,佳-伊断裂在中侏罗晚期发生过显著的左行走滑韧性剪切,结合对东北地区火成岩研究成果的分析,佳-伊断裂中侏罗晚期的韧性变形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的俯冲有关,该时期侵位的岩浆活动开始显著受到俯冲引发的挤压应力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59.
冰川地震学结合了冰川学和地震学的综合优势,形成一门年轻的交叉学科.?冰震是指冰川运动和破裂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包括从微小的嘎吱声到相当于7级地震的突发性破裂或滑动.?当前,根据冰震发生的位置以及发生机理的不同,将冰震大概分为五类:冰川表层破裂、冰川终端崩解、冰内水力压裂、冰腔水流震荡、冰层基底黏滑.?冰震研究除了可以采用...  相似文献   
360.
针对政府为解决城市发展中面临的道路交通拥堵问题而提出的街区制城市布局方案是否可行的问题,该文结合目前城市布局方式,通过仿真实验进行探究。利用VISSIM仿真软件构建封闭式住宅区模型,在该模型的基础上拆除围墙,开放小区道路,构建街区制模型;选定交通延误、平均候车时间、交通流量作为评价指标,仿真各模型的交通运行状况。通过对仿真结果横向和纵向的定量分析,得出街区制的施行大大提高出行效率,增加旅客舒适度,保障交通安全的结论,为街区制的推广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